健康中国背景下建成环境对中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及身心健康影响
2024-12-04吴惠宇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建成环境对中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及身心健康影响,为城市规划和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有效共筛选了546名广州市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的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年龄超过45岁且身体健康。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吴振云教授等人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在心理总分和情绪、性格、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在体质健康指标握力、腰围、臀围、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三十秒坐站、肺活量和选择反应时等测评中,高体力活动水平组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公共交通可达性和社会提示对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步行道配套设施、社会提示以及生态美化等建成环境指标对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等强度水平;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通常会带来更高的体质健康水平;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心理因素显著相关,心理水平的提升通常伴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成环境;中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身心健康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建成环境对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及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编号:GD20YTY04。
一、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深刻改变了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体力活动匮乏、慢性病发病率攀升等健康问题接踵而至[1]。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全面部署了面向全人群、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策略,尤其强调了满足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紧迫性。体力活动不足被认为是继吸烟之后,对老年人健康的第二大威胁,并且是导致全球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缺乏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风险,还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慢性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率[2]。有研究表明,定期进行体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坚持散步和锻炼有助于减少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3]。社会生态理论模型的广泛应用使得研究支持性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受关注,成为欧美公共健康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话题[4]。
建成环境涵盖了环境的安全性、居住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度、目的地可达性、环境美观程度以及街道的连通性等因素[5]。良好的建成环境能有效促进成年人及老年人的体力活动的频率和强度[6]。
国外对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联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我国在中老年人休闲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关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针对本国具体情况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关于建成环境与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及身心健康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深入研究建成环境如何影响中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并探究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城市环境规划和老年人群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健康中国背景下建成环境对中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及身心健康影响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有效共筛选了546名广州市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年龄超过45岁且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本研究拟定的主要问题,通过国内外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中文检索词包括“建成环境”或“体力活动”或“身体活动”或“身心健康”或“心理健康”或“体质健康”或“中老年人”或“老年人”;英文检索词包括“built environment”或“physical exercise”或“physical activity”或“sporting activity”或“wellness”或“mental health”或“physical health”或“middle-aged people”或“older people”。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分类和解读。
2.问卷调查法
受试者填写选取信、效度经国内学者检测而得到公认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采用了吴振云教授等人编制的专门针对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卷,这个问卷覆盖了性格、情绪、适应、人际关系和认知五个方面。在建成环境评价中,本文采用了国际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环境模块作为体力活动相关人居环境的调查工具,这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已得到验证[7]。
3.测量法
采用测量工具,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老年人部分)》,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标准化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握力、三十秒坐站、闭眼单脚站立和2分钟原地高抬腿等指标。
4.统计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中老年人建成环境感知比较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CbeeqW85LJvKwkxq2YDF9A.webp)
从表1可以看出,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对建成环境的反馈,进行建成环境及指标得分的差异性分析,各得分指标分别为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公共交通可达性、步行道配套设施、自行车专用设施、休闲活动设备、犯罪安全、道路安全、社会提示、生态美化、道路互通性与PANES总得分。在住宅区密度(P=0.002)、土地多重用途(P=0.008)、公共交通可达性(P=0)及社会提示(P=0.007)这四项指标中,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在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及公共交通可达性三个指标上的得分均高于中体力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在社会暗示这一指标上,中高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相较于低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得分更高。
(二)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中老年人心理状况比较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CTDz5DPzsmiK2Qv3EA4UeU.webp)
为了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下的心理状态,分析了心理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具体包括情绪、性格、认知、适应、人际和总得分。从表2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在心理总分和情绪、性格、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心理总体得分上,高体力活动水平和中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显著高于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P=0<0.01)。在情绪指标上,中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得分高于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P=0<0.01)。性格指标上,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得分高于中体力和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P=0.002<0.01)。在适应和人际指标上,中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得分最高,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老年人得分最低(P=0<0.01)。
(三)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中老年人体质状况比较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9xF4ppbFNDGECpfUkyQvJA.webp)
从表3可以看出,在高体力活动水平组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组相比,腰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臀围指标在三组之间无统计意义。肺活量指标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增强而上升,表明肺活量指标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2分钟原地高抬腿在不同组别中无显著差异;选择反应时的差异仅在高水平组中显著;坐位体前屈的结果在三组之间都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与低水平组和中等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在握力测试中展现了显著的差异,显示出其握力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高水平组在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上与低水平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十秒坐站测试的显著性差异仅在高水平组中出现。
四、讨论分析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中老年人体质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组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组相比,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握力、腰围、臀围、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三十秒坐站、肺活量和选择反应时等测评中,高体力活动水平组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显而易见,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助于保持和提升中老年人的体质。有研究表明,中高水平的体力活动能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而体力活动不足的中老年人则在力量、有氧和协调能力方面显著下降[8]。丁翠萍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功能性体适能越高,执行功能越好[9]。秦洪彪的研究表明,锻炼的强度、项目和频率是决定中老年人平衡和灵敏适能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间接说明,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和灵敏适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10]。
为了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下的心理状态,本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在心理总分和情绪、性格、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影响体力活动水平的因素不仅涵盖环境因素及对体力活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11]。Mcmurdo研究通过客观地评估65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探讨了体力活动与健康、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指出,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绪则是至关重要的部分。Bowler等研究表明,接触绿色空间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如降低负面情绪、提高注意力集中度和加速压力恢复[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公共交通可达性及社会提示这四项指标中,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居住密度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性步行的层面[7]。合理的土地利用混合能够有效对中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出行频率产生积极影响。有Meta分析研究表明,土地混合使用率的增加能有效提高中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的水平(OR=1.15,95% CI:1.0-1.31),这被认为是影响中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6]。显然,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提升不能单靠土地混合利用,还需要与社区的安全性、视觉美感等因素相辅相成。有研究指出,居住在低犯罪率社区的中老年人参与步行及户外体力活动的程度显著高于高犯罪率社区的中老年人。有证据表明,安全的社区环境能够显著提高中老年人参与户外体力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住宅区密度、土地多重用途、步行道配套设施、社会提示以及生态美化等建成环境指标对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等强度水平;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通常会带来更高的体质健康水平;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心理因素显著相关,心理水平的提升通常伴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厚雷,张怡,王竹影,等.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23,44(02):81-89.
[2]吴志建,倪军,王竹影.城市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社区分异[J].体育学研究,2023,37(05):49-61.
[3]Penedo FJ, Dahn JR. Exercise and well-being: a review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J]. Curr Opin Psychiatry.2005.18(2):189-93.
[4]OYEYEMI A L,KASOMA S S, ONYWERA V O,et al.NEWS for Africa:adapt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a built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seven africa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6,13(33).38.
[5]SMITH M HOSKING J, WOODWARD A, et al.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built environment effect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active transport-an update and new findings on health equity[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7,14(1):9.
[6]吴志建,王竹影,宋彦李青.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1):64-71+78.
[7]向垣.建成环境与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陈英武.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增龄性变化的影响[D].天津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