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指导模式的探究

2024-12-04刘亚波

体育风尚 2024年16期

摘要:随着技术革新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管理指导模式,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策略,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指导模式

课题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一般立项),《“互联网+”时代江苏省高职联盟体育教学实践研究》,2022/ Q/02/014/12。

一、引言

在21世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各行各业,对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学生对个性化和互动性体育活动需求的增长,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这种背景下,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一)技术革新与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技术革新和信息化进程显著加速,这在多个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运作模式。这种技术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兴起等方面[1]。

(二)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变化

随着技术革新和信息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向更加灵活和互动的方向发展,如: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育更加适应个体差异和需求。

此外,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课程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快速变化。技术的发展同样促使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变得易于获取,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和形式。高职院校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旨在通过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高职院校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固定的体育课程安排、标准化的训练方法和统一的评估标准为特点。尽管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但它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传统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这导致了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内容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期望和需求[2]。

其次,由于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种模式往往无法及时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

此外,传统管理模式在资源分配和利用方面也存在不足,往往依赖于有限的物理空间和设施,这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达性。

(二)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与反馈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并且表现出更多样化的特点。学生们不仅寻求身体锻炼,也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社交互动、乐趣和新的体验。许多学生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个性化体验、灵活性和创新性的体育活动。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团队运动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喜欢独立或小组的健身活动。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学生们也越来越关注体育活动对于身心健康的贡献。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希望体育活动能够更加灵活、有趣,能够与同学们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他们对于刻板、单一的体育活动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度的关键。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挑战主要来自如何有效地整合互联网技术与体育活动,以及如何应对因技术带来的变化。此外,互联网环境下的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学校需要确保学生在参与在线体育活动时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数据泄露或其他网络风险。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为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得体育活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这种灵活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

其次,数字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使体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指导模式构建

(一)理论框架与模型设计

1.管理理论的适应性分析

在探索“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时,对现有管理理论进行适应性分析至关重要。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经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演变,每种理论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这些理论需被重新审视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管理挑战。

经典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高效率和标准化流程,这在传统体育活动管理中有其应用价值[3]。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以标准化和效率为核心的理论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和灵活性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这些理论进行调整,使其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现代管理理论,如:系统理论和情境理论,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全面的管理视角。系统理论强调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和适应。这意味着在“互联网+”环境下,体育活动管理不仅要考虑内部的教学和训练流程,还要考虑技术变革、学生需求和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情境理论则指出管理策略和实践应根据具体情境来定制化。这对于设计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互联网使用习惯来调整。

2.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学校可以有效地发布体育活动信息、收集学生反馈、进行活动登记和管理。这些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体验的空间,增强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管理者可以从学生的在线行为和反馈中获取宝贵的数据,用于优化活动安排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另一方面,移动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参与到各种在线或混合式的体育活动中。例如:利用移动应用来跟踪健身进度、参与在线健身挑战或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体验不同的运动环境。这些应用不仅方便学生随时参与体育活动,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和运动建议,从而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还涉及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的体育体验,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创新和刺激的体验方式。

(二)创新管理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的转变,应着重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需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成为设计和实施体育活动的核心。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要求对学生的需求和偏好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不仅包括学生对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的偏好,还涉及他们对活动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基于这些信息,学校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例如:对于热衷于团队运动的学生,可以提供足球、篮球等活动;而对于喜欢个人锻炼的学生,则可以设置健身房或瑜伽课程。

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选择权。这意味着学生应被鼓励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决策过程中,如:通过学生委员会或问卷调查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活动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也能促进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2.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管理流程,还能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体育活动体验。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例如: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学生可以轻松报名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管理者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报名信息、安排活动和分配资源。此外,通过使用数据管理系统,学校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数据,如:出勤率、活动偏好和反馈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活动效果和进行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其次,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增强体育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运动成果、参与在线挑战或与其他学生互动。这种社交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文化和社区氛围。

此外,信息技术在提升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和设备,如:智能手表和健身跟踪器,学生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运动表现和健康数据。这些技术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动需求和进步,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以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运动训练。

(三)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1.互动性与社交功能的增强

在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时,增强互动性和社交功能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这种强化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显著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力量是关键。

互动性的增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在线平台组织虚拟体育赛事,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与他人竞技,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保持社交互动。此外,开设线上健身课程和互动研讨会,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分享经验、讨论策略,并共同学习[4]。这种线上互动不仅方便学生参与,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的社区环境。

同时,创建专门的社交媒体群组或论坛,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运动成就、健康进展和运动照片或视频。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健康竞争,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归属感。

2.个性化体育活动的开发

在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开发个性化体育活动意味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运动计划和活动。

个性化体育活动的开发首先需要对学生群体进行详细地分析,了解他们的运动偏好、身体条件和时间安排。基于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团队运动、瑜伽、舞蹈、武术、游泳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此外,为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提供不同强度的训练课程,也是个性化体育活动的重要方面[5]。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提供基础和低强度的训练,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则可以提供更高强度和技术要求的训练。

个性化体育活动的开发还包括利用技术手段来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通过智能手表和健身应用,学生可以追踪自己的运动数据,如:步数、心率和卡路里消耗,从而得到个性化的健康和运动建议。这些技术工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表现,也为教练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调整训练计划[6]。

五、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适应技术革新和信息化的趋势,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以及发展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体育活动,高职院校能够显著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快速变化社会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需持续创新和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培育更加健康、活跃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武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3):1.

[2]张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线上线下融合对外服务教育模式研究——评《”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J].塑料工业,2020,48(11):1.

[3]周静.“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析[J].经济学,2018,1(3):2.

[4]曹玉琳.探析茶理论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价值[J].福建茶叶,2018(6):1.

[5]静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析[J].经济学,2018,1(3).

[6]朱春晓.“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协同教学管理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