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4-12-04陈加利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了现阶段高校篮球思政存在的问题,并从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关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策略。研究发现,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篮球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融入思政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华体育精神;课程思政;篮球教学
一、引言
中华体育精神包括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篮球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篮球课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在新形势下,如何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分析
中华体育精神,是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它源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在体育领域探索、实践和积累的心灵财富。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华体育精神强调团结合作、和谐共生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民众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念。在体育运动中,团结合作是获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集体荣誉高于个人利益;同时也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不仅促进了集体荣誉的共同奋斗,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越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中华体育精神强调坚韧不拔、敢于拼搏
中国人历来崇尚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坚毅的品质在体育领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2]。精益求精、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贯秉承的价值观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中华体育精神自始至终鼓舞着我国运动健儿们不怕困难、敢于拼搏,迎难而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
(三)中华体育精神强调诚信公正、尊重规则
诚信公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尊重规则是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在体育运动中,诚信始终被认为是最宝贵的品质,运动员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员的裁判决定,修养自己的品德,以诚信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比赛。而这种诚信公正的中华体育精神,也为体育运动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使体育运动更加公平、公正。
(四)中华体育精神强调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体育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人在自强不息、不断追求卓越中所蕴含的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教导我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不懈努力、自我提升,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整个团队的辉煌成就。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体育领域,于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向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高度,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进国际友谊,塑造国家形象,激发每个人追求卓越、坚持不懈的信念[3]。
三、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现状
(一)篮球课程思政元素碎片化、零散化
目前高校篮球课程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即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被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缺乏连贯性与深度,无法达到有效的思政效果。在传统的篮球课程中,往往只是强调运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思政元素被当作教学中的一个扩展内容或附加要素而存在,不被视为篮球教学的核心。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难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中,达不到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篮球技术教学内容也未能有效融合,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整体育人的教育过程,而不应该将思政元素与技术教学割裂开来。目前在高校篮球课程中缺乏有效地整合,思政教育内容和篮球技术教学内容常常是各自独立的,学生难以从篮球课程中获得综合育人效果[4]。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合度不高,导致了学生无法在篮球练习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力量。此外,这种碎片化和零散化也表现在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局限性上。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常常是一味灌输,而缺乏针对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在篮球课程中,缺乏思政元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思政元素缺乏感知,难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
(二)思政教学存在“硬植入”和“两张皮”问题
在高校篮球课程中,有些教师会将思政教学当作一项硬性任务,强制性地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而忽略了与篮球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这种“硬植入”导致思政教学与学术教学内容脱节,篮球课程被强行灌入思政元素,缺乏适应性和学生参与性。学生可能会对思政内容感到乏味、无趣,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其次,高校篮球课程存在“两张皮”问题。即课程和实际教学的思政要素不一致。有些篮球课堂上,思政元素只是形式上体现,比如:简单地引用一些口号横幅或者播放宣传片,而缺乏对思政教育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理解。这种“两张皮”现象导致了思政教学内容空洞化,形同虚设,缺乏实质性的思政教育效果,使得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思政教育的力量以及在篮球课程中的意义。
四、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一)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校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思政导向。教师在设计篮球课程时,需要注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为根本目标。教师要增强自身思政素养和意识,将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以此引领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篮球比赛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其中中华体育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在这些体验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结力量、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从而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和为国争光的情怀[5]。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与学生开展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意义。可以与学生分享体育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从篮球运动中体会到中华体育精神的伟大价值,例如:2006年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运动员王仕鹏三分绝杀斯洛文尼亚,引发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色活动来加强思政教育成效。比如:举办“我爱祖国、我爱篮球”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的力量;开展国旗护卫队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服务精神;举办篮球比赛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等等。
(二)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遵守规则的意识
融入中华体育精神,强调实事求是、遵守规则的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价值观,这种意识不仅仅在篮球运动中体现,更是影响着学生的整体行为和态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求实,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科学训练方法和技术理论的学习,强调基础功底的打好和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训练。同时,通过理论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注重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体育实验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验证理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6]。
第二,强调遵纪守法,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规则是维持比赛秩序和公平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品德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借助篮球比赛和训练实践,引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和队伍纪律,尊重裁判员判罚;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道德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对手,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自律能力。教师也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加入一些道德规范的要求,例如:公平竞争、尊重对手、互相帮助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通过组织队内交流、合作训练和集体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与队友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并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设立诚实竞争的道德框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让诚信精神贯穿于整个篮球教学过程[7]。
最后就是做好评价和反馈工作。即定期对学生的实事求是、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等价值观的养成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心,才能使中华体育精神中的“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等价值观真正融入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和素养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在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策略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出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守规遵纪的高校学生。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篮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协作才能取得胜利的运动,因此,通过篮球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可以设计各种团队协作的训练和活动,如:分组对抗、团队配合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队协作的力量,了解篮球运动中的每个位置都需要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其次,就是强化训练强度和难度,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节奏,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安排一些较为困难的对手,更可以直接邀请学校的体育生,让学生在实际的挑战中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8]。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团队活动,如:篮球友谊赛、团队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比赛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中的沟通和协作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来设立奖项(最直接的就是和各学院辅导员商议增加学生德育分)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语
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篮球课程的思政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正因如此,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才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通过高校篮球课程的思政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爱国情怀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在未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促进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篮球课程的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华.高校篮球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世界,2024,(02):93-95.
[2]喻强,黄鹤.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设计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4,26(01):163-166.
[3]肖平,刘若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步提升与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4,42(01):15-21.
[4]丁广鹏,查毅,王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篮球课程的现状、价值及路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01):28-31.
[5]刘博.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路径研究[J].体育世界,2023,(06):21-23.
[6]王宇,孙明善.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篮球公共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05):119-121+245.
[7]王丽,李舒.新时代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维度与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4):118-121.
[8]黄开来,朱慧.高校篮球课程“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运动精品,2023,42(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