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策略研究
2024-12-04吴海艳
摘要: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由于身体条件、智力、体力等的特殊性,智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这也是体育老师无法逃避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造成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结合对智障学生长期体育教学的实践,对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促进智障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达到特殊学校安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智障学生;体育教学;安全事故;防范策略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智障学生的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运动与保健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保护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发潜能,促进功能康复和补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般性课程[1]。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教学对象是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上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身体机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容易造成在体育教学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摔伤、擦伤、碰伤等运动损伤,有时还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学生生命。
近年来,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大力推广和实施,特殊学校智障学生程度越来越重,中重度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也呈现发生概率高、事故类型多、原因复杂等特点。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还会给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体育运动的抗拒和恐惧,这不但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使体育老师的教学手段受到限制和约束,束缚了体育教学的进行,对智障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造成影响[2]。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并处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如何通过预防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从事智障学生体育教学的一线体育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一)智障学生自身的原因
1.自身疾病
智障学生多数都伴有先天性的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哮喘等,但这些疾病的发生是不定时、没有规律可言的,学生自身和体育老师都无法知晓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很多学生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疾病的情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也无法及时告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旦运动强度稍大,就很容易诱发疾病的复发,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身体机能缺陷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上的障碍导致他们在身体机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认知水平低、语言理解能力差、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在体育课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明白体育教师的指令和要求,导致不按规则和要求进行学练,甚至时常错误的做出一些超出自身运动能力的行为[3],就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投掷垒球教学中反应速度太慢的学生无法按教师节奏进行投掷练习,脑瘫学生跑步冲向终点时较难控制自身的速度和平衡导致摔倒等。
3.身体素质较差
在体育教学中智障学生不能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动作的学练,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腿部力量不足的学生进行短距离跑的冲刺阶段就很容易发生摔伤或扭伤,手部力量不足的学生在进行举握重物练习时就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重量来锻炼,否则很容易出现重物脱手或握不住导致砸伤自己和旁边的同学。
4.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多数智障学生缺乏运动安全意识及有关运动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由于能力的限制不能主动对事物或事情进行安全评判,不会主动规避危险行为的发生。如:部分学生投篮入筐时不会有意识地躲避反弹回来的来球等。
5.情绪起伏较大
多数智障学生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且喜怒无常,上一分钟还开心地在跟随教师进行运动技术动作的学练,下一分钟就可能大哭大叫,扰乱课堂秩序,破坏体育器材,甚至出现动手打闹,自伤甚至伤害其他同学的行为且情绪平复能力较差。
(二)体育教师的原因
1.对智障学生个体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智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必须全面掌握他们个人的疾病史,特别要了解清楚是否患有癫痫、心脏病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疾病。智障学生的类型多,发病原因复杂,个体差异大,认真对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相应调查,做到对每个智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清二楚,特别是对于有特殊疾病史的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对患病学生健康的危害性,避免运动负荷超出智障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增强智障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体育课常规教育松懈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智障学生受身体条件的种种限制,体育课运动强度一般较小,在课前不进行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就直接进行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和练习,导致在教学中小事故不断。对于一些有潜在危险的活动项目,在上课时若不能及时给予智障学生必要的保护与帮助,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强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动作示范不准确,组织教学不谨慎,难易衔接不恰当等也会造成的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投掷课组织混乱,有器材砸伤学生;迎面接力时老师没有强调如何进行交接棒,极易发生学生碰撞等。
4.没有掌握智障学生常见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对于智障学生易发的癫痫、心脏病、哮喘等常见疾病的处理,体育教育应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应对方法的培训,以便在疾病发生之时对学生进行及时处理。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掌握必要的常见的一些救护方法,当学生受到轻微摔伤、碰伤时,要懂得消毒、包扎的方法;当学生发生骨折、晕倒、出血时,体育教师要掌握止血固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救护技术;遇到重大伤害事故时要临危不乱,立即拨打校医和急救电话,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和家长,做好智障学生的救助工作,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4]。
(三)环境的原因
1.场地因素
体育课一般都在户外进行,这就需要特定的运动场所,且课前需检查运动场所是否平整、干净、卫生、无杂物,如:在短距离跑教学时需检查跑道上是否有影响学生跑步的其他物品存在,是否会对跑步训练的进行造成不便,杜绝由于场地原因导致的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基础硬件设施上保证智障学生进行运动时的安全。
2.天气因素
教师应根据天气、气候情况及时调整体育课场地和教学内容,雨雪天不适合在户外进行体育课,可把场地及时转移到室内,湿滑的地面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滑倒、摔跤的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脑瘫学生来说行走都有摔倒的危险,更不用说运动了。如果太阳太大也要及时注意转移到阴凉地方,防止学生晒伤和中暑的发生。
3.运动器材因素
课前教师应对所需的运动器材进行安全性和牢固性的检查,同时还应注意器材布置的合理性,要适合所教智障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如:双脚跳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物的设置太难,超过智障学生的能力,就极容易导致学生摔跤,一定要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去匹配相应能力学生。目前智力障碍学生体育课堂中所使用的运动器材都是一般通用性的体育器材,部分器材其实并不是很适宜智障学生使用,使用时存在诸多不安全性,缺少适合智力障碍学生使用的专用器材,建议体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制或改良教学器材,加大专用器材的开发。课前还需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利于跑、跳、投等动作的练习。禁止学生穿拖鞋、皮鞋、裙子上体育课,不准把锋利尖锐物品、首饰等带入体育课堂。
4.周边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嘈杂吵闹的环境易引起学生焦躁不安,情绪失控等状况的发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运动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5],如:在场地附近如果有持续电钻声时,学生往往极容易发脾气导致出现哭喊、大叫,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智障学生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防范策略
(一)落实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
科学规范的安全工作责任制是有效管理安全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避免造成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引发许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体育课安全管理条例》,使责任具体化、制度科学化、内容规范化,每位体育教师都应按照条例严格执行,同时,学校对体育安全的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人,定时、定期检查安全状况,使各项安全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从理论与规则上保障智障学生的安全。
(二)认真备课,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智障学生的能力水平
智障学生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不能照搬普校体育教材的内容,也不能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为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低于普校正常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每一位程度、能力、认知都不一样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授课内容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考虑学生是否可操作?是否安全?完成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等一系列因素,一切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教学内容都不应该放进课堂。在备课中,还要充分设想智障学生在每一个运动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要预先设计好解决办法。同时,对于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能力做适当的简化或难度调整,尽量适合智障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智障学生学有所获
一个智力障碍班级的学生按智力障碍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极)重度,不同程度学生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分层教学,每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各不相同,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中让学生去完成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任务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在双脚连续跳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轻度学生怎样教授和讲解,才能达到学会连续跳的目标,对中度学生怎样分解动作要领让其明白如何简化甚至降低难度去习得这一动作技能的学习,对重度学生或者行动不便的脑瘫学生如何在教学中辅助他们参与到动作的学习中,使其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学有所获,这是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详细的分层安排。
(四)学会如何应对体育课中智障学生出现的异常行为问题
在智障学生的体育课教学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学生疾病的突然发作,见到喜欢的人和物异常激动兴奋,听到嘈杂声发脾气或情绪失控,见到不喜欢的人或物产生攻击性行为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智障学生的异常行为,很多智障学生是没有言语的,不会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这就导致根本无法从他们的语言获取相关信息,只能靠体育老师留心观察,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以便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6]。
(五)建立健全智障学生健康资料档案
学校要定期组织智障学生进行体检,对体检中出现的情况做好记录,每学期期末对智障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体检结果和运动评估(测试)报告的形式作为智障学生建立健康档案的资料来源,从而为体育老师甚至其他各学科老师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和依据,也为以后新接手的体育教师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有效避免每学年新接手体育教师对智障学生健康及运动信息了解的空白。
四、结语
总之,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要始终把智障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智障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伤害事故的发生虽在所难免,但只要体育教师了解和明晰智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采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最合适的体育教学,就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校智障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瑾,黄建中.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7:13—16.
[2]张仙萍,余建军.体育课堂教学安全事故产生的因素以及解决对策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7):134—135.
[3]杨勇,杨波.培智学校体育课突发事件应对[J].现代特殊教育,2013,3:47—49.
[4]王斐.如何有效预防体育教学中意外事故的发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5]佟小玲.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8,155—157.
[6]李应红.谈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智障学生安全事故的预防[J].科技信息,2009,31:197.
[7]孙金龙.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9):111—113.
[8]陈楚伟.探析中小学校体育安全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4,4(5):83—85.
[9]王之春,李涛.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体育运动特征及干预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12(22):164—168.
[10]许云丰.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时代教育,2015,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