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2024-12-04刘嵛骐
摘要:为切实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训练方法陈旧、理念落后以及训练设施不足等层面,详细阐述高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当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实战案例拆解高校体能训练现状,从而结合训练方法差异,进行训练效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案及提高排球运动水平的发展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一、引言
排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等良好体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并妥善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挑战。体能训练可增强高校排球运动员心肺功能,同步提高其抗病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可结合体能训练对于高校排球运动员技术水平、比赛成绩以及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深度剖析运动员训练所要走出的困境,有利于快速理清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实现体能训练目标。
二、简析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所面临的困境
(一)训练时间、设施及场地方面的局限性
高校学生至少应兼顾学业及运动训练,在体能训练的时间过少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及体能水平。由于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善,无法完全满足排球运动员的高效率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专业教练不足
一些高校排球队的教练缺乏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他们对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思想认知较为片面,无法在训练中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体能训练成效,甚至可能增大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指数。加之,部分运动员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以至于他们在实训过程中缺乏自律,使得体能训练效果欠佳。
(三)缺乏协同训练
由于高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并未明确训练目标及评估方法。很可能会因为某一方面的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运动员体能不足或受伤。因此,教练员应设计一些协同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同步提高自身体能及战术水平。
(四)沟通不足、评估与反馈不及时
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共同探讨体能训练与技能战术协同训练的有效方法。而运动员也应及时向教练员反馈在训练中的个人感受及发生的问题,确保教练员能及时调整训练模式及方法。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应定期对运动员的体能及技战术水平进行科学评估,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进度及效果,并逐步引导运动员在训练阶段持续进行自我评估,力求发现问题能及时与教练员进行有效沟通,以此强化运动员自身竞争能力及训练水平[1]。
三、解决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一)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为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及其综合体能,可指导运动员对运动中的动作或姿势进行模拟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类新型方法,引导运动员恒久保持训练兴趣及动力。具体建议如下:
1.力量训练
采用自重训练等方式,提高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
2.综合体能训练
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3.虚拟现实训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启现代化模拟训练,使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反应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4.智能训练设备
融合智能手环、运动捕捉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及相关的实训数据,以便于为运动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2]。
5.水上训练
在实际训练中可利用水中的浮力,来缓解运动员的关节压力,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6.运动康复训练
针对部分运动员的具体伤病情况,以康复训练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进而通过组织团队训练游戏,逐步强化运动员的竞争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体能需求以及技能水平都不尽相同,教练应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特点及实训需求,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体能训练计划,在充分发掘运动员潜在能力的同时,融合以“运动员身心健康为基础”的先进思想观念,密切关注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毕竟,体能训练不能只着眼于传统的力量训练,还应充分涵盖诸如:敏捷性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方面内容。因此,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手段可帮助运动员减少不必要运动损伤,从而提高竞技水平[3]。
(二)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
高校和体育部门应定期组织教练培训,邀请国内外资深教练员、专家学者等进行授课,在传授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方法的同时,全方位提高教练的执教能力及专业素养。也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培训平台,为教练员创造更多随时随地学习机会,使其能充分获取最新的体能训练资讯。并确保组织线下的研讨会、培训班以及实践课程保持同步,畅通教练员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使其在共享训练经验和资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方位提高自身实战能力。
高校应鼓励教练员积极参加专业认证和再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教练评估机制,定期对教练的执教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使其持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水平及强烈的责任感。抑或通过提供教练发展机会,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排球体能训练研讨会,以及实践培训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整体教练团队的执教水平[4]。
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资深体能训练师、运动科学家等外部专家顾问,使其能对教练员进行长期的专业化指导与支持。抑或以建立教练员学习小组的方式,引导教练员共同研究并解决训练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确保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能力得到极致发挥。
(三)完善训练设施
为确保体能训练有效进行,高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增加对体能训练设施的投入,在改善训练场地环境的同时,提供诸如:更衣室、休息区等必要的设施和条件,确保训练场地面积足够大,且保持场地通风、光线充足但不刺眼,定期检查空气质量,必要时可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予以改善。与此同时,还应限制场地内的噪声来源(如:音响设备、人群噪声等),保持场地温度适中,使运动员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多元化训练。定期进行场地检查,有效避免各类潜在型安全隐患(如:松动的垫子、裸露的电线等)。建立设施使用制度,确保训练设施在合理维护、更新与利用的同时,以定期安检的方式,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运动员的人身安全。
提供有助于力量、耐力、灵敏度以及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设备,全方位满足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需求。高校可通过优化体能训练设施的布局,并积极引入高科技训练设备(运动分析系统等)[5],确保运动员在便捷舒适的环境中强化训练效果的同时,为其提供足够的恢复空间。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在训练场地内配备急救箱,并配备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以便于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或维护训练场地时,应积极采用环保节能材料与设备,最大限度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四)加强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协同训练
1.强化技战术意识
步入体能训练环节,首先应培养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并正确应用技战术。比如:排球运动员可进行一些针对反应速度以及体能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或者让运动员观看比赛录像,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应用,增强自身比赛意识及战术决策能力。也可以通过模拟排球比赛情境进行体能训练,或者在训练中增加一些团队比赛项目,以此提高排球运动员的配合能力及战术执行能力。从而在同步增强运动员体能素质及战术意识的同时,为实际比赛再创佳绩打下坚实基础。
2.注重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练习融合
将体能训练融入技战术练习。教练员在设计体能训练方案时,应注重功能性训练,全方位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素质。结合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可从基础体能训练入手,通过跑步、游泳、自行车等类有氧运动,使运动员的心肺gtQ3mAfapizIFee650vdz9XGkjDXNSRG0Iu9FoIb7HE=功能和耐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动态拉伸等方式,提高运动员自身灵活性,使其能充分利用相关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时,可通过两人一组的正面传球或侧面传接球等方式进行传接球训练。也可以进行正面发球、侧面发球、跳发球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使排球运动员能充分掌握相关的发球技术等。
3.在战术训练中强化体能训练实效
步入战术训练环节,可以要求排球运动员学习并实践诸如:快攻、调整攻等类进攻战术,以及区域防守、球路防守等防守战术,在此期间可进行场地位置轮换训练,以此提高排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及团队凝聚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比赛训练与心理训练等方面的专项训练活动,引导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教练的安排进行训练方案的合理化调整。使其能结合技术动作的相关训练,提高自身的技战术运用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最大限度避免运动损伤。
4.运用科技手段优化体能训练模式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体能训练的一种新兴趋势。以下是体能训练的相关建议:
(1)穿戴设备
利用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运动员的心率、速度、距离等指标参数,帮助教练员更为精准地掌握运动员训练动态,并开启因材施教模式,高效践行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计划。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各种运动场景的模拟,让运动员仿佛身临其境,以此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致力于在每次体能训练中取得突破。
(2)数据分析与多元化训练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层次分析每位运动员的各项训练数据,根据他们的体能特点及运动特长,充分利用AI技术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融合远程视频会议或在线培训等方式,让相关教练员及运动员随时随地进行全面交流与指导,确保最终训练效果符合预期目标[6]。
(3)智能训练设备
利用智能训练设备(如:力量训练器、跑步机等),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训练质量及效率,有效规避运动损伤风险。比如:智能力量训练器可帮助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爆发力以及耐力等方面的训练参数,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智能跑步机可模拟不同环境下的跑步条件,在监测运动员的跑步姿态、步频、步幅等数据等同时,提供必要的调整建议。智能健身衣可实时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肌肉活动等数据,帮助运动员深层次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调整训练计划。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以及力量分布等进行全面分析,帮助运动员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
四、案例分析
这里以某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为例,该校的体能训练现状及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训练时间不够宽裕、训练方案不够专业
高校排球运动员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必须兼顾学业与训练。然而,繁重的学业压力常常导致他们难以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更为严峻的是,学校的训练场地设施尚不完善,时常出现器材或设施短缺的情况,这无疑限制了运动员们的训练效果。此外,由于学校教练的专业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难以提供针对每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方案,这进一步加大了运动员在体能上取得突破的难度。因此,如何在学业与训练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改善训练条件和提高教练水平,成为了高校排球运动员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2.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高校排球运动员缺乏足够的运动素质与动机,很多必要的体能训练直接被略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比赛表现。同时,高校在体能训练方面缺乏合理评估与监测,无法实时跟踪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不利于有效调整当前的训练计划。
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高校排球队持续强化教练培训,广纳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化教练团队。通过合理化的教练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教练的执教能力,同时高校还应支持教练参加国内外的排球体能训练实践活动及相关的训练研讨会,使其在交流训练经验或学习先进训练方法的同时,为排球运动员提供更为专业的高效体能训练指导。进一步优化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环境,以多措并举的方式训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积极主动性。
事实证明,教练员针对运动员专项特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体能训练计划,在提高排球运动员耐力及心肺功能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体能是运动员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核心要素,改善体能,也就提高了他们发展各项运动技能的潜力。
五、结语
总之,体能训练在提高高校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与排球运动员应高度重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以先进体能训练理念为导向,在技战术练习中充分融入体能训练,力求,在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体能训练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除此之外,高校还应通过改善训练场地环境设施、强化教练员培训等方式,从多个角度提高运动员的综合实力。持续总结体能训练经验教训,探索更多先进的实训方法,为推动高校排球运动的长效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生,董丽丽.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23:38(4),79-81.
[2]刘波.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2:9(30),180-182.
[3]李建,孙晗.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困境与对策[J].运动精品,2021:39(11),34-35.
[4]张志成.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2:(3),187-189
[5]王一博.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优化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26(4),109-110.
[6]刘洋,关维涛.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