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4-12-04张又匀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近些年,思政教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中最受重视的内容之一,而体育课程则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体育中所包含的爱国、奉献、团结、拼搏等精神,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企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阐述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入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探究出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为体育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重庆高校乡村实践育人的情怀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2SKSZ134。
一、引言
体育课程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一门课程,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自身的教学特点让其具备特有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设计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到高职体育的特点。在高职院校里让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参与、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精神,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思政育人方面更有优势。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以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身体上和思想上都打好基础,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本身的固有化
就体育学科来看,无论是教学时间、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考评标准,似乎改变甚微,大多数学校还是一直沿用着固有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学时间,一周一次2小节80~90分钟的体育课固定不变,没有增加课堂时间,也没有要求课后体育活动时间。然后是教学方法,基本上一直保持着,教师对动作技术的讲解以及示范,学生认真观察后模仿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后,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再进行大量练习。
其次是教学内容,采用的体育选项课模式,让学生自己选项目,但在很多的高职院校里一成不变地设置三大球、两小球的课程,没有考虑到更有趣的一些传统民族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是考核标准,对于最后的期末考核,一般采用了统一的标准,注重技术掌握和体能考核,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心理健康,最终没能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迟缓化
在高职院校,针对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快速的,会根据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很快地做出让学生适应社会的教学改革。但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体育课就很难跟上这个速度了,体育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相对来说是较迟缓的。
首先,是领导阶层没有意识到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没能转变陈旧的观念。
其次,体育教师没能全面把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参与[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没有重视起来,完全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加之,现在实施的“课程思政”,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也是“育体”和“育心”的结合,体育教师没能很好地跟上节奏,对新政策的要求研究不到位。
再次,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完全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也是体现了发展的迟缓。场地和器材的不足,满足不了学生的锻炼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各级学校的立身之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是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教学,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构建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有着重要推动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在教授学生扎实的运动技能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规则意识、协作精神和意志品格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体育精神和民族气节,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观念实现实体化,让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操的体育课程实现同频同步,进而让体育课程思政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为高职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强健的身体和完善的人格。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体育理论与技能的讲授中,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里,教学情感与价值的体现上,都将立德树人的内容与目标潜移默化地嵌入其中,持续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如何让高职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保持优良传统,这就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才行。在高职体育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人格。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让学生们看到在赛场上一次次受伤又爬起来的为了国家荣耀努力拼搏的运动健儿。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根本的目的还是育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3][4][5],更好地让自己成长和发展,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是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覆盖面最广的课程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引导。体育课程属于实操性课程,从其独特的学科属性来看,里面蕴含了很多的思政育人元素,认真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功能,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受到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到努力拼搏、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等等的优良品格,这样便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理念、精神等“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体育教学,更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究
(一)挖掘体育思政元素,提炼思政内容
体育精神就是体育里面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包括:拼搏精神、互助精神、规则意识等等。体育精神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中挖掘体育思政元素,提炼思政内容更能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职业方向,在体育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在体育活动中找出能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迎难而上。体育竞赛中严格的规则要求,也是需要提炼的重要思想政内容,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都讲原则,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二)加强对体育教学中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一般为四学期,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三学期,每周为一次课,因此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且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校体育教学制度的影响。加强对体育教学中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首先应当厘定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然后详尽地给出体育课程设计,在每个环节如何加强思政建设,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最后在期末考评中思政内容也应有所体现。学校领导应当重视体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具体地写入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标准,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通过讲座、报告、会议等形式,定期让一线教师了解国家“课程思政”的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加深体育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认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科学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从而让体育教学活动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促进体育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落实
体育教学活动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6][7]。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素材,在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三方面进行渗透和落实。体育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全员参与,也是相对乐于参与的一门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好作为体育教学主要阵地的体育课堂这个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体育中的各种精神,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体育第二课堂和学生体育社团,虽然说这是因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设立的,但却有大批的体育爱好者。因此,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放下手机,走进运动场,增强体魄,更能促进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帮助他人等体育品格。
(四)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质,增强育人意识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来自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及运动员退役,并经过严格考核进入学校担任老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肯定都是过硬的。然而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执行者的体育教师仅仅依靠专业知识是不行的,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胜任这一项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增强育人意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育人,知识和技能的育人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需要思想育人。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育责任,完善体育学科的思政建设。
其次是要加强自身的思政知识学习,要随时关注和学习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把握最新的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思想教育培训,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地深刻领悟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本质;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更新,可以多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中去,让学生了解内涵,增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养,敬业、勤恳、自律,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体育教师应该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每日课后、每周课程完结、一学期教学任务结束,都应该自省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精神,推动了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真正的融合[8]。
(五)搭建跨学科“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单单靠学校体育部门和体育教师来完成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可能需要费很多力气走很多弯路。如果能加强各学院之间“课程思政”的交流,相互借鉴教学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而且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院的紧密联系,促进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的沟通和交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多运用新媒体加强思政学习。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相结合,将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竞赛规则和法律意识相结合,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强身健体,报效祖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实施“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此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宜赞.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3(01):48-50.
[2]曹露双.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2(03):53-58.
[3]马振华,王刚,王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47):280-281.
[4]郭超.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2):35-37.
[5]邓清波.“寓德于体”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J].作家天地,2020(24):153-154.
[6]汤骏程.中职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22,(04):60-61.
[7]孙开宏.论提升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体育视野,2021(04):39-40.
[8]王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途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