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12-04陈晓菡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1期

一、前言

2020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明确了相关原则、标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对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能的高度重视,针对财政补助支出相关的预算编制、执行及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绩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业界的主流观点强调财政支出计划的科学性以及项目动态实施过程中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绩效指标的完成度。如何合理量化动态化的绩效评估过程是财政补助支出绩效评价及监控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二、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公立医院管理中,针对以财政补助为来源的资金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估的过程。该工作主要涉及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全面有效地规划、分配和监控,目的是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及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要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医院的运营情况、发展计划,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支出计划,设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对人员费用、设备购置费用、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开支进行规划[1]。

其次,在经费使用方面,应充分确保资金按照原定用途进行支出,并谨慎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算调整事宜。另外,项目实施过程还应对开支流程进行管控,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及时核查报销材料和凭证,防止违规行为。

最后,在绩效评估方面,建立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的效益和运营结果,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等多个板块。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定期的绩效自评和绩效监控,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以提高公立医院经费使用效率和项目实施效果[2]。

三、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项目的主要类别和特点

(一)主要类别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是公立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如新建医疗大楼、扩建病房、公共设施改造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等基础设施资源相对紧缺,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设备购置项目。该类项目涉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仪器等各种医疗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服务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定期更新和升级医疗设备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还能满足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化发展需求[3]。

第三,特定目标类项目。主要涉及医院特定学科、专科、特色诊疗领域以及优势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和精细化诊疗的背景下,针对各公立医院的特定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以提高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是财政补助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绩效管理的重点监控领域。

第四,科学研究项目。公立医院作为科研机构,在推动临床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补助经费可用于支持各项临床基础研究,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此类支出在促进技术水平提高和人员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公共卫生任务项目。主要是指公立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履行公共卫生任务时需要的相关投入或支出,这类项目通常涉及灾难救援、传染病防治以及计划免疫等方面。

(二)特点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项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执行期间,特别是准备阶段,往往没有实际产出,意味着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项目储备和评审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在当年的财政资金执行期间可能无法产生明显的成果,这对衡量项目执行效果和绩效评估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财政资金执行期间,不同类别项目的实施周期与资金执行时限之间存在差异。比如,在设备购置类项目中,设备购置需要经过较长的采购流程,包括申请配置证、技术论证、招投标合同签订、验收等环节,容易造成财政资金下达后资金使用时限与项目建设进度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在制定预算和绩效指标时需要考虑项目各个阶段的具体需求。

最后,很多连续性较强的项目执行周期相对较长。比如,科学研究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其中大部分研究周期都超过3年,并且每年都涉及不同的研究任务或目标。该类项目前期主要集中在数据收集阶段,最后1年则是针对具体成果而开展的相关整理和报告工作。因此,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时,需要根据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编制各年度预算以及合理细化各年度的绩效指标。

从医疗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公立医院作为医教研防的重要基地,在推动医学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财政通过补助资金的方式对先进技术的研发给予支持,由于研发类项目创新性较强,通常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而相对宽泛的评估指标又无法真正衡量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因此,提升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效能非常重要,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有效而合理地推动新技术的开展与应用。

四、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合理性

针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设定,要充分保证合理性。即使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也应全面兼顾不同类别项目的需求,并进行适度配置。基于项目类型特点和目标设置相应的投入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调整。同时,在各项指标设定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论证与数据验证。例如,在设备购置类项目中,需要进行技术论证,评估其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国家相关规范。再比如,在科学研究类项目中,需要基于前期数据收集阶段进行成果评估与验证。

(二)配比性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关联性,即投入必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产出,切实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为了确保配比性,在制定预算时应明确每个项目对于整体运营策略、治疗流程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具体项目设定相应的“责权利”量化指标。同时也需要注意,在设立这些量化指标时应避免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等更重要的目标[4]。

(三)实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的任何财务和运营管理行为,都不能以牺牲日常运营秩序、降低医疗服务水平为代价。因此,在设计和执行具体绩效管理措施时,必须考虑到各项目运营管理的现实情况。在财政补助支出计划及账务处理上需符合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资金来应对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易于具体实施人员、临床部门理解,建立足够透明且规范的考评体系。同时,选择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方法,方便各科室及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特征灵活选择指标,进而确保对项目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5]。

五、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和保障体系

当前,虽然财政部发布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但是其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对项目管理提出要求,很多公立医院在这方面缺乏一套可参考、可量化的具体操作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标选择不科学。当前,部分公立医院财政支出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大多基于传统规范和经验,并未充分考虑医院的特殊性、项目的针对性及其与患者、社会的关联性。例如,部分公立医院仅以手术量、门急诊人次等数量指标作为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依据,无法全面反映特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突出成效和效能。

第二,考核机制单一。目前,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主要依靠行政考核来实现,但此种方式单一且属于外部监督型措施,并不能真正促使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行政考核多注重以普适性的考核指标来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忽视了项目实施过程的动态优化以及实际管理需求。

第三,缺乏可靠的数据参考。当前,部分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以及系统内各部门交流协同不畅等问题,缺乏系统化、精确且及时的数据收集机制,导致在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时多以笼统性语言进行描述,缺少可靠的数据和标准对各类项目进行评估。

(二)业务人员参与度不足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依然集中在行政职能部门和财务部门,临床技术人员参与和配合管理的意识、意愿不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业财合作。在制定和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目标和指标时,各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尤其是财务或行政部门主导决策过程,其他业务领域的工作人员难以深入了解和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中。

第二,专业知识与认知差异。目前,在部分公立医院中,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有限,导致非财务、非行政类岗位人员对该领域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在绩效指标填报和评估过程中,需要财务人员辅助项目执行人员进行填报。但因部分公立医院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绩效填报和绩效自评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信息不对称、填报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对绩效评估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第三,从业人员业财融合理念薄弱。在公立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业财融合的理念逐步受到管理层的重视。业财融合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熟悉医疗领域的基本政策和知识,也需要医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给予高度配合。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医疗人员的业财融合理念还相对薄弱,其更加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在财政补助支出项目中需要其更多地关注资源配置、费用控制等方面时,许多医疗人员感到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考核结果应用转化不足

部分公立医院在推动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于考核前的准备和考核中的管理,但对考核后的结果分析及应用不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重视考核结果。公立医院在绩效评估中通常会制定各项指标和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但是,很多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关注数字本身,而忽略了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空间,并未真正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来改进和优化项目建设,导致绩效考核过于表面化,未能真正推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缺乏深入分析。部分公立医院虽然能够完成绩效管理的工作,但缺乏对绩效数据进行更深入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无法针对绩效评估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和指标达成效果做到及时地自我评估和问题反馈,也不注重制定可行且实际有效的改进方案。

第三,结果运用欠佳。部分公立医院即便完成了考核与分析工作,在将这些结论运用到日常管理和预算编制过程中时却存在困难。尤其是部门间联动度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公立医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管理优化的措施难以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

六、公立医院加强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和保障体系

针对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公立医院应根据运营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需求,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数量指标外,还应设定不同性质项目特定指标。例如,在大型设备购置项目的绩效目标设定中,可以将指标分为决策指标、过程管理指标、产出指标及效益指标。另外,还可以从使用者的角度设定满意度指标,再结合相对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充分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见表1)。

由于各指标的设定和衡量都依赖可以量化的数据,因此,公立医院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环节引入先进信息系统并进行相互连接与数据共享。通过完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工具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并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入挖掘与分析,使得关键业务过程能够被快速抓取与监控,并且形成更多可以量化的业务指标。

(二)加强跨部门合作和教育培训

首先,公立医院在推进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项目时,要鼓励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协同合作,增强各类人员的业财融合意识。同时,在重大决策事项上确立相关负责人,在项目推动初期阶段尽量结合各方面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其次,要积极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和信息共享,使之能够在医院行政、财务部门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工作,并充分支持和配合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再次,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非行政类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积极组织内外培训班,提高各科室及部门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及应用能力,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任务中。

(三)加强项目绩效信息公开,促进结果应用

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进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绩效结果的评估、分析和应用。首先,要定期向社会公开财政项目的相关信息,由项目承担单位结合相关信息做好绩效评价报告的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后续的优化措施。为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全面、系统、完善且符合规范要求的数据收集系统,同时在不同部门参与下确保获得真实、准确、详尽的信息。其次,在绩效评估环节引入多个科室、部门及岗位的人员,并建立开放式沟通渠道,确保所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畅通,在评估结果解读和利用过程中形成共识。最后,在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到一定阶段时,要针对结果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进行专项考核,要求各科室及部门重视结果应用,进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

七、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优化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既是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医院高质量、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公立医院应当深入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构建符合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绩效信息公开,做好管理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引用

[1]辜伟鑫.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困境及创新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0(22):96-98.

[2]王雪平,王小平.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3(10):

20-37.

[3]黄琦.新疆沙雅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2.

[4]任泰山.中国农村财政资金减贫长效化机制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22.

[5]黄薇.“治未病”绩效评价理念应用研究——以H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为例[D].银川:北方民族大学,2021.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