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考核领导干部政绩

2024-12-04陈志发

党课参考 2024年22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才能考得准确、考出实效。

坚持用实践的观点考核政绩

实践出政绩,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社会实践,重实干、办实事,才能创造出真政绩来。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必须接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少数领导干部急于求成搞“政绩工程”、迎合上级树“形象工程”、欺骗群众造“虚假数字”。这样的“假政绩”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经不起实践检验,最终必会被实践所否定。对少数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无中生有而制造的“假政绩”,要坚决揭露、抵制;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当前,强调用实践观点考核政绩,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坚持用群众的观点考核政绩

每个领导干部的政绩都是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中实干出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任何领导干部都不可能有什么政绩。只有把个人的政绩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真心拥护的政绩。同时,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政绩的评判者。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如何,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对政绩的评价,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提高政绩考核的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当前,用群众的观点考核政绩,就是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突出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情况的考核。

坚持用历史的观点考核政绩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有些政绩,现在看是可行的、合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有可能并不十分可行、合理,甚至会产生问题或留下隐患;而有些政绩,当时可能不为人们所理解、认可,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反而会从中受惠。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政绩,应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但又被实践证明属于“虚假政绩”或留下重大后患的政绩,必须重新认定和追究相关领导干部责任。因此,要动态地记载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过程,留待历史检验。当前,坚持用历史的观点考核政绩,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考核政绩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政绩是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用联系的观点考核政绩,需要从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解。既要考核干部平时的工作能力,还要考核干部在紧要时期、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既要考核干部的一时一事,还要考核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既要考核短期的政绩,还要考核长远的影响;既要考核显性的政绩,还要考核隐性的政绩;既要考核主观因素,还要考核客观条件;既要考核个人的努力,还要考核集体的作用;既不能把集体的政绩记在某个人头上,也不能搞政绩平摊、吃政绩“大锅饭”。在考核方式方法上,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既要以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为重点,也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全面系统地考察领导干部的政绩,能够更好引导和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考核政绩

发展是个前后承接、逐步推进、曲折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需要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领导干部连续奋斗、长期实干,不可能一蹴而就。政绩是在发展中创造的,创造政绩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现任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在前任领导干部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时也为后任领导干部取得政绩奠定基础。因此,政绩考核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考核方法。要注意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政绩的特殊性要求,合理设置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政绩的具体评价标准;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对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要求,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引导和激励领导干部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流政绩。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考核政绩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用矛盾的观点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核标准。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政治标准、政治品德摆在首要位置,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基本依据,作为检验是否真正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尺度。当前,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考核政绩,就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党校、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