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治融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24-12-04马江

党课参考 2024年22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永先社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努力为居民群众创造更为舒适、更加便捷、更有温度的幸福生活。

以自治筑基

“共治共享”画好“同心圆”

“这是健身场所,到时候我们一起打乒乓球。”

“管网全部埋入地下,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绊倒了。”

“充电桩建在小区大门旁,太方便啦!”

在永先社区的玉龙小区B区、云枫苑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稳步有序推进,居民感觉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实施和稳步推进,得益于永先社区设置了集建言献策、矛盾调处于一体的“红枫议事亭”。永先社区因地制宜建起议事亭,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社区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党组织,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发动企事业单位、驻社区部门、社会组织、乡贤能人等参与协商议事,破除壁垒,打通“心墙”,积极动员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议事,推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治理合力。

提高基层群众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关键在于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以前,小区里的家家户户回家便关门,邻里间你不理我、我不睬你,关系淡漠、疏远;如今,大家闲暇时都喜欢到议事亭里坐一坐,唠唠嗑、摆摆龙门阵,很快就相互熟络了起来。邻里熟人熟事,即使有了矛盾,也都能相互谅解。“红枫议事亭”促进了居民大团结、大联合,成功营造了“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深厚氛围。

以法治固基

“定纷止争”强化“纪律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中国,根在基层。永先社区积极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市民夜校”、“渝好空间”等平台,把“普法讲台”“道德讲堂”延伸到小区、楼栋,并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法治教育,着力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永先社区还联合区司法所、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召开小区议事会。小区里的“家长里短”、邻里的不愉快,都会通过议事会来说一说,“有话好好说,有事大家断”,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就到社区“马大姐工作室”,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事咱依法办”,实现了“大事不出社区”。

以德治强基

“春风化雨”浸润“万民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永先社区不断强化德治建设,打造能治善治社区,推动“文明之花”遍地开。

永先社区党建协管员郑家宽是个“热心肠”。居民乱丢垃圾,他上前规劝;邻里闹矛盾起纠纷,他耐心调解;小孩攀折树枝,他果断制止……多年来,郑家宽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工作,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管得宽”。郑家宽不仅自己无私奉献,还总教导他的儿子做“有用之人”:“咱们是一个党员家庭,家里每个成员都要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要始终发扬咱老郑家的‘四诚’精神——对党忠诚、对人真诚、对事热诚、对家坦诚。”正是在老郑家“四诚”家风的熏陶下,他的两个儿子担当作为,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而他们一家被评为社区“廉洁家庭”。

以前,永先社区的小区、楼院普遍存在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老弱病残无人帮扶等问题。永先社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选用党员骨干、选育志愿者、培育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阵地、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村民”变“市民”,推动向上向善、文明和谐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如今,永先社区培育了“姜嬢嬢家教团”“朱妈妈心理辅导”等社会组织,创新开通“小江姐听你说”服务热线,成立“吉祥好家政”“亮仔帮帮团”等多支“红枫”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展“积学、积美、积善、积和、积安”的“五积”行动和志愿服务“六必联”行动,举办“百姓大舞台”“永先故事汇”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玉龙之星”“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了团结互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永先社区积极探索“三治融合”治理模式,让社区居民深切地感受到“环境优美了、文化丰富了、矛盾缓和了、邻里和谐了”。接下来,永先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统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不断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为改革大局贡献更多基层力量。

(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永先社区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