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一样迭起的火红(短篇小说)
2024-12-03海东升
上
我从初中部教学一线调至小学部当门卫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傍晚,正是我值夜班的日子,初中部的朋友老安请我们几家人吃饭。他在电话里带着疑问,大家都到饭店了,你怎么还没来?
我说,今天晚上是我的夜班,我老婆去就代表我了。
老安说,自打你去了小学部,我们还一直没聚,今天几家人都没事,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你是要扫兴吗?还是到了新的地方,要喜新厌旧?你老婆没跟你说吗?
我说,我老婆是不是以为你跟我说了?
老安说,扯淡!我知道你在家,就让她告诉你一声,她兴许忙忘了。
我老婆果然下班直接去了饭店,听老安一说,她才在旁边说,是告诉我了,一个班主任来找我,我就给忘了。
老安继续说,要不,你给你那个倒班的打个电话,跟他换一个晚上。
我笑着回击他说,扯淡!我现在都快走到学校了,天还有点儿阴,八成要下雨,这晌不晌夜不夜的,我怎么给人家打电话?他家可离学校二十多里地呢。
老安看来是非得让我去赴宴,就继续给我想办法,说,活人还能让一泡热尿憋死?你让打更的老李头给你看一会儿。你也不喝酒,吃饱了就回来,有一节课的工夫,你就回来了。
我过去在初中部,跟小学部打更的老李头不是很熟,听在小学部的人说,这个老光棍子很各色。他看上的人,你求他做什么,都好使;他看着不顺眼的,他处处埋汰你,只要有人跟他提起他看不上的那几个人,他嘴里的定义都是:这几个家伙“最次”。
我跟老李头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我不知道我在他的心目中是不是属于“最次”的人。我把这个疑虑跟老安讲。他说,小学部又没有上晚课的学生,初中的学生也不往前院去,让他看一会儿能咋的?再者说,你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不也是他给你看着吗?
我说,那是学校的规定。晚上我当班出去,那不是我个人求他吗?
我老婆在电话那头也说,他不来就不来吧,我替他多吃点儿。转过头,又在电话里问我,那老师,行吗?
我说,行。但我的老友老安是真的缺我不行的架势,急赤白脸地对我喊,你要不来,那就是递战书,咱们绝交。
看这架势,我一时间真的怕了。我战战兢兢地说,要不我给老李头打电话试试?
老安显得自信心十足,打包票说,你要是怕他不答应,就把他的手机号给我,让他知道,现在是谁的天下。
电话那头,老安的小姨子发话了,那老师,你就跟老李头说,是我让你跟他说的,他不能不给我这个面子。
这回我放心了,老安的小姨子是过去小学部的主管副校长,这个学期刚刚做了全校的大校长。怪不得老安这么信心满满。
我关系好的同事,不多,一共五家,其中,三家都有一个副校级。我老婆好歹也是一个主任。只有老安跟我,还有老赵,不求上进,还是教学一线的大头兵。好在,我的这些多年的好友,他们的进步没影响到我,我也没妨碍人家上进。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几家好的时候,人家也跟我们一样,都是白丁一个,人家做了校长,也没有把我们看扁,还是一如既往地该聚就聚。但有一点,他们做官后,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律不谈学校的事情。家长里短,孩子老人,国内国际,八卦新闻,是我们不变的话题。
我壮着胆子给老李头打电话,没跟他说是大校长的旨意,我怕他以为是我拿大屁股压他,会让这个倔强的家伙心生抗拒。就说是我实在推脱不开才求他给我看一会儿,我到那垫巴一口就回来。老李头说,干啥那么着急忙慌的,没事,我给你看着,你就把心放肚子里,保准让你吃得四平八稳。
这一结局让我大喜过望。临走的时候,我还没忘了叮嘱他,有啥情况,及时给我打电话。他把我送出校门,说,忘不了,赶紧走吧!看这天,好像要下,你再磨蹭一会儿,就别去了,跟我在这看雨吧!
我看看越来越阴沉的天,说,不会吧?才到开春,下也是几滴答。老李头说,现在的天,跟过去的老黄历不一样了。你要不要拿伞?
一个小水珠蹦到我鼻子头上,我还是坚定刚才对天气的预判,回头对老李头说,用不着。
等我到饭店一楼的时候,初中部的副校长也刚到。他是从外地调到我们学校的,偶然聊天的时候,他让我给他找房子。我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给他找妥了一个人家,于是后来来往多了,他也挤进了我们这个圈子。老安两口子谁都没在楼下迎接,这是我们的惯例,在单位,我们是上下级关系,下班,我们就是好哥们儿好姐们儿。谁请,只要是你来晚了,就悄悄地自己找地方,弄不好,还得自罚三杯。
我们两个按照服务员的指引,找到“赵四家”,才发现除了我们圈里的几家,还多了两个“新人”。一个是即将退休、给几个功能室打扫卫生的老戴,据说跟老安的老婆是同学,关系很铁。另一个是马如双,这个学期刚去档案室,准备接替老安的老婆,名号是档案室主任。马如双是万能胶,想去哪个岗位,都能如愿以偿。可去没有什么意思的档案室,却不是她本人的意愿,但这并不妨碍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粘上大校长的姐姐。
老安一边跟其他几个人说着笑着,一边给我们两个让地方。老戴也用善意的目光跟我们打招呼。我们自然心知肚明,也用点头和微笑去回应。
只有马如双无动于衷,泥塑一样一动不动,眼睛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手机,根本没拿我们当个屁。就是响个屁,你也要支棱支棱耳朵寻找个方向,或者,嗅嗅鼻子,闻闻硫化氢的当量,辨别一下过来的方向吧?但马如双一点儿都不,她简直没把我们当屁,而是把我们忽略成带着炒菜气息的浑浊空气。
她不搭理我,我还能够理解。在初中部,她在政教处管学生纪律,我教语文课,我们没有直接的业务来往。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更没有因为学生产生过冲突。虽然说,我们现在不在一个部,也不至于见面连眼皮都不抬吧?你不待见我也就罢了,你连过去在初中部直接领导你的副校长都不看一眼,怎么说,也有点儿说不过去。或许他们之间有过矛盾,或者是马如双对这个曾经的直接领导有看法,现在不在自己的领地范围了,可以搭理你也可以忽略你。这是我的猜测。但有一点却是我无法理解的,即使是不太熟悉的人被偶尔串联到一个酒桌上,怎么也要有虚伪的客套,马如双连这个面子都不给,有点儿匪夷所思。
老赵是我们小学部主管副校长的丈夫,刚刚退休,我们两个都教语文,关系一直很好。本来他是挨着自己的老婆坐的,看见我却反常地站起来,非得让我去挨着他老婆坐。我不自在地说,这,不合适吧?
老赵说,你们两个现在在一个部,关系比我好,晚上我挨着,白天你挨着。
大伙都在笑,老戴也在勉强地赔笑,只有马如双好像全身的血液凝固了,面无表情,两眼还在盯着手机,好像手机里有给她刷几百条大金龙的榜一大哥。
我尴尬地笑着,跟老赵说,现在也快到晚上了,我挨着不好吧?谁料老赵的老婆郝副校长把老赵刚刚坐过的椅子往自己身边又拽了拽,一改在学校严肃的表情,说,老那,你就挨着我坐。
我说,我还是挨着我家人坐吧。
老赵严肃地说,挨了半辈子了,还不够?
郝副校说,老赵说得对,挨了半辈子,都挨够了,老那今天就挨着我,我也换换口味。一向严肃的她说起笑话来,连自己都不自信,刚才说出的话,把自己先逗笑了。
我脱下薄棉衣,郝副校替我搭在老赵刚才坐过的椅子后背上。我坐下,她又异乎寻常地说,老那,别离那么远,离我近点儿。
我们虽然关系好,但彼此不经常说笑话,无非是比平常关系的同事年节聚会多点儿,平时关注彼此的老人孩子多点儿。郝副校这几年幽默的小门刚刚打开,我们才刚刚适应。今天有两个突然出现的“新人”,跟往常我们几家人在一起时的氛围还是有点儿不一样。我不知道老安的老婆为什么会把她们两个掺和到我们中间,她们两个不自在,我们也有点儿不适应。
马如双仍然泥塑一般。煎炒烹炸,五六个菜陆续上桌,人们有的在看,有的在帮着服务员腾地方,嘴急的已经开始伸筷子了,马如双的眼睛还是死盯着手机。看来,她跟老戴一样,可能对相对陌生的圈子,尤其是半个学校领导班子在场的聚会,还是有点儿不太适应。
老安端起酒杯,热情洋溢地说,两个菜说,三个菜喝,这都上来五六个菜了,咱们该吃吃,该喝喝。
老安的老婆也说,今天也没有外人,老戴跟小马,一个是我的老同学,一个是我们一个办公室的,跟我关系都不错。咱们吃饭,也没有啥背着人的事,我叫她们俩来,她们还都有点儿不自在。咱们在班上讲规矩,下了班,都是兄弟姐妹,一回生,两回熟,再聚,就放开了。
老戴附和着说,没有那么多说道,见外,我就不来了。
泥塑般的马如双这个时候才血管化开,放下手机,端起酒杯,冲着东道主两口子示意,说,没说道。大姐待我就像亲妹子一样,大姐夫看见我也问寒问暖的。
在学校,过去叫老安大姐夫的没有几个,现在,一下子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刚上班的几个年轻人,更会来事,都管他叫大姨父。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有点儿措手不及。
喝完第一口,吃了一会儿菜,老安再次提杯,好事成双,咱们再喝一个。
我没喝酒,平时就不怎么喝,今天当班,责任在身,更是不能沾酒。老安劝我,来一杯啤的?
我推脱,啤的也是酒,一会儿还要值班,不能喝。
大校长微微一笑,说,喝一杯啤酒,不碍事。
领导一发话,老安赶紧开了一瓶啤酒,给我满上,把酒杯递给我,顺手把瓶子放在我的面前。
我盛情难却,趁势端起酒杯,说,按道理,不该我先带杯,但我时间有限,我喝了这杯酒,再吃一口饭,我就提前撤。
郝副校拽我坐下,说,你着啥急?菜还没上全呢。要不你就别来,来了,你就把你的事先放下。老李头我还是了解的,他不能不在岗。
老安示意他的小姨子带杯,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专注起来。马如双好像打了激素,眼睛比谁都亮,专注度丝毫不比刚才看手机时差。
接下来开始轮圈。老戴坐在大校长的右手边。老安说,左手端,右手干。戴老师带酒,咱们呱唧呱唧。大伙积极响应。呱呱的掌声延续了大校长带杯时的热度,屋里的气氛潮涌一样律动。
老戴平时也给校长、书记办公室打扫卫生,在领导面前没有什么拘束。她很自然地端起手里的饮料,说,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我的年龄在这桌,除了大姐,就我最大,但再大,也是我自己长的,你怨不着谁。
我们都愿意听老戴讲话,时常带着点儿自虐,在引人发笑的氛围里,一下子就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老戴这次也是往常的风格,她在一片笑声中,平静地说,我不会喝酒,也不懂得酒场的规矩,我就从我的右手来,别看大校长就坐在我的左边,但大姐夫说了,左手端,右手弯。
老安赶紧纠正老戴,我说的是右手干。
老戴虽然跟老安的老婆同岁,但比人家小了几天,她还是要按照别人的叫法,管老安叫大姐夫。她不管老安的纠正,说,那是我耳背,我就听成是,左手端,右手弯。
大校长说,那就右手弯,我没有说道。
老戴好像接到了圣旨,说,大校长跟我的理解一样。那我就从小马这开始,你们没有意见吧?
既然连大校长都没看法,其他人都说,咱们随便,想怎么带酒怎么带。马如双坐在老戴的右手边,看看端着饮料的老戴,又斜眼看看不远处的大校长,疑虑重重地说,从我这来,好吗?
大校长说,好!我比你们岁数小,先敬你们应该。
马如双这才如释重负,跟老戴轻轻一磕,发现原来自己的酒杯里还是满满的一杯白酒,就冲着老安说,大姐夫,你又是向着我,啥时候给我倒了这么满满一杯?
老安虎着脸说,你又不是不能喝?你这么一舔一舔的,是在喂鱼吗?
马如双好像被老安的威严震慑住了,显得气力不足的样子,颤音对老安说,大姐夫你能不能怜香惜玉?
老安见马如双由疯婆子变得小鸟依人,下不去手了,就和颜悦色地说,我是怕了你了,赶紧喝吧,我都有点儿等不及了。马如双的脸又变得正常起来,她的眼睛撇开老安,谦虚地看了一眼大校长,说,我就这点儿能耐了。大校长看着手机,没看马如双。她扫兴地在杯沿上象征性地舔了一小口。
吃了几口菜,有人提醒了一句马如双什么,马如双好像大梦初醒的样子,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身体挺直,脸色跟平时学生嘴里的疯婆子没有什么两样。但她的眼睛一移到老安身上,便由疯婆子变成了清新少女,燕语莺声地说,轮到我了。那我首先敬东道主大姐和大姐夫,美酒佳肴,盛情款待,我不胜感激。
大姐马上解释说,都是家常便饭,本来想请大伙去家里吃,但是时间不允许。你也别这么客气,跟我在一起,替我干了不少活,我感谢你才对。
马如双受宠若惊,大姐,我跟你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你可不能留后手啊!
哪能呢?大姐不是那样的人。说着,大姐举起自己的酒杯,来迎接马如双的碰杯。接着,马如双又跟老安碰杯,娇滴滴地说,大姐夫,你下回再跟我说话,别那么狠,你小姨子我,胆小。
马如双一反常态,脸都没红,老安一个听话的,脸却一下子红了。他结结巴巴地说,那不能。看来,男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经不住女人的撒娇。
马如双把酒杯收回,却没有按照我熟悉的酒场惯例,要么从东道主敬起,要么像老戴那样左手弯,或者右手弯。她像做小学生的连线题那样,从自己出发,先连东道主两口子,接着就去连接自己左边的大校长。马如双说,大校长,感谢你可怜我,看我也干不动了,给我分配了一个清闲活。
大校长抬眼一笑,说,档案室也不清闲,你问问大姐,就知道了。
马如双逢迎说,不愧是大校长,你对哪个部门都这么了解。大姐教给我很多,让我受益匪浅。大校长你放心,我马上就能适应新的岗位,不带让你操心的。
大校长说,你年轻,还聪明,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接大姐的班。
马如双激动地说,我还真舍不得大姐退休呢。
大姐说,到退休的时候了,谁都得回家。
马如双跟大校长碰完杯,却没有去连坐在大校长身边的小牛(小牛是大校长的丈夫),而是把酒杯伸到东南角的初中部副校面前。那个副校好像也没有什么心理准备,面对着冷不丁递过来的酒杯,有点儿莫名的激动。但马如双什么都没说,轻轻一碰,便拐向我的左边。郝副校也有些不适应,马如双跟她也是冰冷的酒杯与酒杯的交流。
我一边嚼着嘴里的三鲜馅儿饺子,一边目光跟着马如双的酒杯跑。这回她还是没去连小牛,而是去连我的老婆。
我的老婆跟我酒场的经验差不多,她对马如双乱毛线一样的操作,也是很不适应,面对马如双递过来的酒杯,显得有点儿慌乱。她有些不知所措地问马如双,马主任到我了?
马如双正色道,我敬齐主任一杯,初中生可不像小学生那样好管,我是干得够够的了。你刚去,还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咱们是好姐妹,我给你提个醒,整不好,够你喝一壶的。
我老婆赶紧说,你有啥宝贵的经验,可一定要告诉我。
马如双说,祝你在初中部一切顺利!
我老婆把自己的酒杯跟马如双碰得很响,说,那就谢谢马主任!
跟我老婆碰完杯,马如双的酒杯这才开始连线小牛。同样还是酒杯与酒杯的冰冷交流。接着,马如双连接老赵,仍然是没话。我的眼睛暗中瞄着马如双的酒杯,离开了老赵,最后一个应该是我。我悄悄地摸到酒杯,以免重蹈那些人刚才的不知所措。
但我的手还没完全捏紧酒杯,马如双的酒杯却直线收回,说,我喝一大口,大家随意了。
我感到莫名的惊诧,如果说她刚才没把我和初中部副校两人当个屁,那么现在,她倒是把跟我一起进来的那个副校当成一个屁了,但不是一个响屁,仅仅是一个瘪屁。而我,连一个瘪屁都不是,我始终是一小团浑浊的空气。
我不知道马如双是故意的,还是出现了视线障碍。我是不是坐在了她视线的盲区?如果说我们两个的位置构成一个大的直角边,马如双的右边直角应该是郝副校,郝副校跟我构成一个很短的斜角边。我坐的位置,难道马如双真的看不到?
我把刚要松开的酒杯重新捏紧,把酒杯里的啤酒当漱口水,咕噜几下,一饮而尽。
就在马如双刚刚说出我喝一大口的时候,郝副校喊停了大家的举杯。郝副校说,马主任,你先别喝。
马如双一脸惊讶地看着自己右边的郝副校,好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郝副校说,我不会喝酒,但我也知道酒场的规矩,落一屯,不能落一人。
马如双好像想起了什么,拿惊异的眼光扫视在座的各位。郝副校说,你落下那老师了。
也不知道大伙是不是知道刚才马如双绕过了我,好像我是那道连线题故意设置的多余选项,他们经过复核领导的提醒,才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我反倒成了大伙关注的焦点,而做错题的马如双却成被忽略的了。大伙的目光都跟着马如双一起,保持着一致的惊讶:不能吧?
只有郝副校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就是没跟那老师碰杯。
我老婆对这种事情一贯不怎么在乎,她竟然给我跟马如双打圆场,说,没碰就再碰一下。
我对酒没有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几个男生都是穷小子,从来没一起喝过酒,直到毕业,学校把我们这一届毕业生组织到操场上,才第一次喝了啤酒,喝完脸红心跳,还长了疹子,那时候我就知道我不是喝酒的材料。上班后,我开始初入酒场,但对酒场上的那些说道一直都处于懵懂的状态。有一次去外校监考,晚上不能回来,那个学校在食堂招待我们。他们的一个主任在敬酒的时候,也是把我落下了,因为我的酒杯是始终在那倒扣着的。我们这边的领队,对那个敬酒的主任十分不满,他气愤地说,即使人家不喝,你也不能不敬。落一屯,也不能落一人。我就是从那时候起记住这句话的。现在,我们的郝副校也说了这句话,看来在酒场的规矩里,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不知道马如双是怎么想的,但我却感觉受到了多年未有过的侮辱。
就在马如双一边道歉,一边又要给我倒酒的时候,我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我也没看是不是老李头的号,就直接站了起来,摸出手机,对马如双说,没事,就算是敬了。
马如双说,这回可把那老师得罪了,那我今后可咋在南门走啊?我一边假装看手机,一边说,你该咋走就咋走,那也不是我家的大门。
我哪天请你吃饭!就在我走出“赵四家”的时候,马如双还在跟我说着道歉的话。我回头说,行,老李头来电话了,我得赶紧走了。
在走廊里我看看手机,还真不是老李头的电话。我拒接。噔噔噔走下楼梯,刚推开酒店的门,就被一阵水汽挡了回来。外面,路灯昏暗,大雨如注,马路上一片汪洋。什么时候下的雨?又是什么时候变大的?我一无所知。
酒店的老板娘是我教过的学生。她对我说,那老师,待会儿走吧,外面的雨大。但我的心好像在着火,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待。我说我值班呢。老板娘就给我拿了一把雨伞。我说我明天下班给你送回来。老板娘说,那老师不用,你放在门卫,我明天去取。
下
走在雨里,头上的雨一阵大,一阵小。我的伞被密集的雨线打着,伞骨不堪重负,好像随时都要解体。冰凉的雨水打在我的脸上,刚才还火烧火燎的额头,开始降温。我的头脑也渐渐清晰起来,我在考虑,马如双单独把我落下,如果只是我们两口子猜测的那样,属于疏忽,那倒还好,但是,她是政府干部家属,又是学校的中层,从她那连线的方式来看,并非没有酒场经验。那就是有意而为。
我一下子想到这样几个答案。
1.她对新上任的大校长给她调位置这件事,不满意。档案室看似清闲,但没有权力,更没有看晚课的补助。但她不知道的是,新任大校长之所以调换多个中层,目的其实是要换掉原来校长任命的食堂管理员,因为这个管理员不跟新大校长说实话。马如双属于池鱼之殃。她是在以这样一种方式对大校长表达不满。
2.马如双对初中部副校长一句话都没有,可能是她猜测到,自己被调出,一定是副校长说了坏话。马如双不知道的是,大校长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初中部副校说马如双总是诉苦,说干够了,那就给她找个清闲的位置。因为这个副校知道,马如双曾经跟原来的大校长老婆汇报过郝副校的事情,这样的人如果留在自己的身边,早晚都是一颗定时炸弹。
3.马如双跟郝副校一直不说话,我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才知道。郝副校管理初中部的时候,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十八大以后,上面查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超标的事情,原来的大校长被全市通报警告。那个大校长吓得不轻,原来给职工的各项福利不发了不说,连初中部的晚课费也停发了。半个月后,初中部的老师包括郝副校集体找那个大校长,谁料那个大校长不知道是被吓坏了,还是专横跋扈的本性暴露了出来,不在他的小办公室跟老师们解释,却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面对郝副校的质问,他问学校会计账上有没有钱。会计说,有。郝副校问,为什么不给?大校长斩钉截铁地回答,就是不给。然后,开始给大家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惹怒了其中的一个女老师。这个女老师说大校长在剥削老师们的剩余价值,跟过去的地主老财有什么区别?大校长一怒,拂袖而去,把老师们晾在了会议室。那个怒斥大校长的女老师刚出会议室,她的兄弟就给她打电话,说自己的媳妇生气跑了。那个女老师一脸蒙。原来这个女老师的兄弟媳妇是大校长的小姨子,不知道是谁给大校长的老婆通风报信,大校长的老婆就训斥自己的妹子,说你大姑姐是什么意思,要搞我们家的难堪?后来,听说通风报信的就是初中部的马如双。而马如双又听说,揭露她的是郝副校,所以,每次见面都不跟郝副校说话。
4.马如双今天看到郝副校一反常态地对我示好,是不是触动了她的那根复仇的神经?想扳倒大树,就从它根子上的须子砍起,我难道是郝副校的须子?
5.如果以上四点都不是,那就是她对我老婆从小学部过来接替她的位置有想法。她知道我老婆跟现在的大校长是一头的,就认定我老婆有意顶掉了她的肥差。故意落下我,既是对我一个小门卫的羞辱,也是对我们两口子的警告。
6.另外,她肯定知道我们这几家的关系,这样干,既表现出不畏强权,也是对半个领导班子的一记敲打。
这么一想,我感觉马如双就不是我平时想得那么简单了。
走到学校门口,我才发现我的棉鞋成了水鞋,我的薄棉衣成了雨衣,我的身体也从原来的火烧火燎,变得有点儿打哆嗦了。我有大门的遥控器钥匙,我摁了一下,哗啦一声,大门在渐渐稀落的雨声里开始滑行,一改原来的滞涩沉闷。
风里,一个腿长身瘦的高个子男人推开门卫室的门走出来。我一看,原来是食堂的李师傅,他是老李头的亲兄弟。看来,他今天是夜班,或者是下班晚了在门卫避雨。
李师傅对我说,这么快就回来了?看来是没喝。
我还没再次按遥控器的钥匙,大门却呼啦又一声,开始慢慢往原来的启动位置走。看来有人坐在我办公桌的位置,在按动遥控器的开关。
我一边走上台阶,一边回答李师傅的问话,敢喝吗?
李师傅满不在乎,那有啥不敢喝的?
我说,我值班啊!
进得屋里,我一看,屋里还有初中部打更的老张头。而坐在我办公桌位置上的老李头正在挂着吊瓶。
李师傅跟在我的后面,还在问我,都有谁啊?我刚要如实回答,老李头立刻撵他的兄弟,你问那么多干啥?雨小了,该回家了。
老张头也经验丰富地帮腔,不该知道的就别乱问,你把你的饭做好就行了。
李师傅来学校时间不长,跟这两个在学校三十多年的老人儿相比,显得苍白肤浅。面对着两个老江湖的训斥,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我趁机问,李师傅是晚班?
李师傅说,要不是我哥挂吊瓶,我早走了。我又把眼光转向老李头,歉意地说,要知道你身体不好,我就不求你了。
老李头轻描淡写地回答,哪有那么邪乎?老毛病了,每年换季的时候都要挂一个星期。
我知道他好像得过轻微脑血栓。
我给他倒上水,又给另外两个人倒。我对老张头说,你可是稀客。老张头说,你是不知道,我在操场上遛弯的时候,也时不常地来这儿坐坐。可能没赶上你的班,所以你觉得稀奇。
我说,欢迎你经常来指导工作。我跟老张头很熟,没课的时候,和几个人经常去他的屋里闲聊。他刚来的时候还装得一本正经,经过我们的训练,现在,在开玩笑方面,我们谁都不是他的对手。
老张头笑了,你不烦我,就烧高香了。
我说,我想你还来不及呢!你今天是避雨?
老张头说,我想找老李头在操场上走几圈,去他屋里看,没有,就走到这儿,发现他在替班,在挂吊瓶。我就让他兄弟赶紧走,我给他换瓶。谁想到这雨说来就来,想走,还走不了了。
我说,你们老哥儿俩有感情。又问老李头,一次挂几瓶?老李头说,三瓶。我察看了一下,桌子上扔着两个空瓶,衣架上挂着的,也还剩小半瓶。
李师傅从门外回来,不咸不淡地说,那老师,你来门卫,可真是大材小用,你上哪儿不好,咋这么作践自个儿?
我说,是我自己想来的,跟领导无关。
老张头说,上这儿来的,要么是工人,要么就是教不了课的混子,你这大正高,大作家,家长们怎么想?
老李头说,家长们都来找校长了,那老师你不知道?
我说,我有毛病了。
他们几个都很惊讶,看着你体格挺好啊!
我说,职业病,一看字,眼压就升高,太阳穴疼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老张头说,所以就上这不看字的地方来了?
我说,对头。
李师傅听我这么一说,就笑着说,我明白了,人家那老师是往前整。
小学部在初中部的南面。我说,是啊!再往前一整,就出校门了,背着行李回家了。
我们几个都开怀大笑起来。
李师傅又去门外看看,着急忙慌地说,不下了,我得回家了,再晚,我老伴该睡不着觉了。
老张头也着忙回去。我说,你又没有老伴,干啥着忙回去?
老张头一指墙上的石英钟,说,第一节晚课该下了,我该回去巡逻了。
责任心还挺强。我逗老张头。
老张头边走边一本正经地说,该玩玩,该闹闹,自个儿的活,不能含糊。
送走他们两个,我回屋说,李大哥你眯一会儿,我给你看着,我给你拔针。
老李头精神十足地说,不用,我不困,我自个儿会拔。
我说,那你自个儿还能换瓶?
老李头说,能啊!久病成医,总挂吊瓶,哪能总等着别人?
我有点儿不敢相信。老李头岔开话题,问我,是老安请的吧?
我感到惊讶,说,你怎么知道?
老李头又问,还有老赵吧?
这个家伙难道是长了千里眼,怎么对我的圈子了如指掌?我点点头算是回应。
你们三个是铁三角。别看我没在初中部,但我知道谁跟谁的关系。老李头说。他的门儿清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这个在学校干了三十多年,打发走了好几个大校长的人,果然不一般。
老李头对我的惊讶丝毫不感到惊讶。他接着说,肯定还有大校长。
我点点头,说,你看到了?
老李头一边给自己拔下针头,一边说,其他的我就不问了。他一边摁着手上的胶布,一边收拾三个空瓶子。
我说,你放下,我收拾。
他不听,把三个空瓶子用连着针头的塑料管一缠,抱在怀里就往外走。我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就追在他的身后,说,谢谢李哥了,哪天我请你喝酒。
老李头说,这都不叫事儿。
外面的教学楼上、电线上、树枝上,还在滴答着水声。远处竟然响起了一阵一阵青蛙的叫声,看来春天真的来了,尽管现在的天气,还是很冷。
操场上映着一抹清亮。北面行政楼的影子在远处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水润起来,并且,有点儿轻微的变形。
老李头的身影在变形的倒影里渐渐远去。他今天晚上的行为,让我感动,也让我感伤。他挂着吊瓶替我值班,难道只是完成我的第一次托付?
人,不论做什么,都不能两头兼顾。能在一个方面突出,那就是优秀,而能在多个方面都做到优秀的,就是人中龙凤。我这三十多年来,靠着讲课和一大堆教学论文、科研课题站住了脚跟,顶多算一个方面优秀,跟马如双老李头他们相比,好像还缺点儿什么。
来门卫的一个多月里,我有了时间去反思我的过去。马如双今天对我的下马威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一个方面的优秀能赢得家长们的认可,但不是每个校长都喜欢我。别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我却连连碰壁。在他们看来,我只能教课。就在我的眼疾刚露出苗头的时候,我跟原来的大校长说我想去图书馆。他一本正经地说,那行吗?家长们会怎么看我,怎么看咱们学校?一个近乎完美的理由,把我打发了。
而我征求现在的大校长的意见时,她第一个想到的选项是:要不去小学部那边,教不考试的科目吧?我说,那我还不如在初中部教语文呢,关键是我一看字眼压就升高。
她说,图书馆人多,档案室人多,我让你去,别人肯定以为我们关系好,以为我是在故意给你开后门。
我说,我不会为难你,只要是不看字的地方,哪里都行。
她试探着问我,小学门卫有个位置,但你肯定不能去。
我说,我去。
她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
而那个掌权的时候不让我去图书馆的大校长,在听说我去了门卫后,给现在的大校长打电话,说,你不能让那老师去门卫,社会怎么看你,怎么看学校?他是名人,市县宣传部门知道了,怎么看你?
我看着眼前清清亮亮的世界,不知道像我这样青涩的老黄瓜,在学校里还有几根?
我低估了老李头他们,但记住了他的话:越是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你越是不能离岗,因为上头往往这个时候会给各个单位的门卫打电话。
老赵说,门卫是连接社会跟学校的一个窗口,你在这儿,一定能写出一部好看的长篇小说。他十八岁顶替父亲上班,跑遍县里的几个小学,最后,弄到了我们学校初中部,教学水平一般,但社会经验却是不一般。
这一点我有信心,这也是我来这里的初衷。
西边的天空一片火红,火红里面掺杂着蓝黑,还有淡淡的紫色。我站在操场边,看着西边云际的变化,蓝黑跟淡紫,在慢慢地退去,山峰一样迭起的火红,正在占据上风。
我的眼睛开始灼热,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正慢慢融入那火红。火红跟火红越烧越旺,整个天边流淌着橘黄。就在我的眼泪随着橘黄一起淌下来的一瞬间,我的意识忽然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