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技术产业与高技能人才“需求”两旺
2024-12-03
高技术产业创造未来,高技能人才点亮未来。当两者相遇,注定产生希望的“火花”。
近日,作为山东强省会等多重战略加持下的济南,通过梳理整合全市各部门的技能人才政策,打造集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等于一体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济南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让全市拥有一技之长者有事业舞台、有上升通道、有社会地位、有自身荣誉。
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下,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推动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让高技能人才发展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释放出人才强劲动能,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细看《若干措施》的出台,为济南做好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明确了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聚焦强化领军型高技能人才引育,《若干措施》提出,每年遴选20名左右“海右计划”产业技能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综合资助。每年在院校、企业一线选拔20名“海右技术技能大师”,给予每人2万元一次性津贴。对全职引进或本土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进一步释放“头雁效应”,带动行业技能水平整体提升。
聚焦强化高能级大师工作室建设,《若干措施》支持技能带头人组建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带徒,推动技能创新成果加速推广与传承,力争每年新建30个市级“技能(技术)大师工作室”。同时,进一步打造“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品牌,完善“竞赛比拼+晋升等级”的职业技能发展路径,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聚焦高技能人才评价,《若干措施》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鼓励高技能人才参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对高技能人才评价标杆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助资金;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大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储备。
聚焦高技能人才服务,《若干措施》鼓励技能人才来济留济就业创业。为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积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入驻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企业(项目),享受为期3年的房租全免政策。另一方面,大力营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围。探索为优秀领军高技能人才的配偶及未成年人子女提供“泉城人才服务金卡附属卡”,享受交通出行、旅游健身等绿色通道服务。
从《若干措施》中不难看出,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济南海右人才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无缝衔接、有效协同
“匠心聚,百业兴。”就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速新旧动能转换,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快数字技术向各行业渗透扩散,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不仅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还培育了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40个产业集群。近年来,济南市聚焦“4+10+17”产业体系,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加大产业链“建强补延”力度,着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群,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6万亿元,新增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各类产业集群6个,省级以上各类产业集群总数达到20个。
根据济南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锚定“产业第一、制造当家、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目标方向,济南抢滩新蓝海,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蓝图”,将“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提级赋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提升等作为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聚焦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产才深度融合,济南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目前已认定市级及以上公共实训基地61家,拥有实训指导师1700余人,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每年培育高技能人才10万余人。立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系统性问题补短板,从供给端发力,通过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评价制度、畅通发展渠道,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从源头上促进供需匹配。据了解,济南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培育产教融合项目150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9个,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现有职业院校77所,其中,高校14所、中职学校63所,共有在校生32.4万人。济南坚持以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先后更新专业点284个,开设61个专业类、1095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各个产业门类。济南还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30个、省级骨干专业36个、省级中职特色化专业23个,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职“3+2”“3+4”和高职“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点达到137个。获评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1年、2023年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的政策出台后,为进一步激发各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创造力,让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培养,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济南市制定专门的技能人才政策,为高技能人才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如今,新政策吹响了济南新一轮人才“集结号”,广发英雄帖,实施真金白银的激励导向,就是让各类人才出力也“出彩”、实干也“实惠”、有为也“有位”。随着全社会对技能人才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更多立足平凡岗位的人们受到启发和激励,让更多劳动者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蔚然成风。
济南,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技能为导向使用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注重青年高技能人才选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信息等全市重点产业,加大现场工程师、数字技术工程师、海外工程师等引进培养力度,在关键领域提前布局人才储备。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强省会建设,需匠心铸就。在济南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更多新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视发挥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作用,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构筑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必将激发人才创新新动能、释放全新活力,为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转载自“姬望平”微信公众号)
High-tech industries forge the future, while highly skilled talents illuminate its path. When the two converge, they ignite sparks of hope. Recently, Jinan, the ca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beneficiary of multiple provincial strategic initiatives, has introduced the ‘Several Measure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in Jinan in the New Er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everal Measures’). This initiative was developed by consolidating and integrating the skills policies from various city departments. The goal i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olicy support system that encompasses the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evaluation, and incentivization of high-skilled talents. This system aims to provide a career stage, upward mobility, social status, and recogni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specialized skills.
Leveraging its inherent strengths, Jinan is striving to establish itself as a high-level talent hub. It focuses on attracting and nurturing leading high-skilled talents, constructing high-capacity master studios, evaluating high-caliber talents, and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m. The policies ensure seamless integration and effective synergy between industrial and talent policies, offering a policy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t aims to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skilled craftsmen, and great national craftsmen, inspiring more workers,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pursue a path of skill-based success and service to the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