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4-11-30孙欣莹马婷婷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当前,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数字与现有产业难以融合、数字乡村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民数字化发展意识薄弱的现实困境。因此,本文从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数字政策体系、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用数字乡村建设更好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目标,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 数字村现 实困境优化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乡村发展同样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促进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现代化。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当前进程中建设数字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来破解这些发展难题。
一、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尚不健全
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部分乡村地区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的难题。一是我国东西部、城乡发展不平衡,西部许多乡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高速网络覆盖率低,影响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甚至部分偏远地区可能会出现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影响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设备闲置率较高。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且不如工业及第三产业更能拉动国家GDP增长,从而导致我国农业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更不必说引进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三是农村数字建设项目对于资金需求较高以及后期维护数字基础设施也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乡村地区的财政资源有限且与其带来的投资回报在短期内不成正比,难以支撑大规模的数字化升级,制约着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四是农村居民对于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数字设备的使用意愿较低,难以驾驭数字基础设施,在争夺数字项目或资源的时候往往处于劣势,进一步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
(二)数字与现有产业难以融合
目前乡村发展仅靠传统产业,单一且薄弱,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局限,比如小规模农业、手工业等缺乏数字化应用场景,无法有效地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和管理中,未能深入改变传统农业的业务模式,这种适配难度限制了数字技术在这些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现阶段,农业产业链上容易实现数字化且商业化的环节已经被成功地开发和应用,比如农产品电子商务。但是,农业在总体上展现出很强的正外部性,数字技术的应用很难将增值利润最大限度地反馈给数字技术投资者,而是被其他相关主体以较低的成本分享。这对数字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应用极为不利,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系统性优化。同时,乡村的产业之间融合度低,各产业间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乡村的产业链中,生产效益较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现实情况却是数字技术与乡村现有产业难以融合,且产业转型发展困难,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推进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难点和瓶颈”。
(三)数字乡村制度体系不完善
一是缺乏系统化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针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及实践路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数字乡村顶层设计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理论指导,而县、镇、村缺乏“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实践探索。很多地方建设数字乡村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乡村经验,没有紧密结合自身情况和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法规,影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效果。此外,顶层设计的整体统筹能力有待提升,部门、乡镇各自为战、消息互不共通,多头建、重复建造成资源浪费,缺乏全局性的思考与规划。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多元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农民等,目前在工作机制方面,“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部门联动协同推进,致使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等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功能融合、共享共建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格局。”同时,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乡村地区涉及大量国家基础数据等敏感信息,当前的网络空间监管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妥善解决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一旦面临数据泄露、滥用或非法获取等风险,仅凭现有的监管体系可能无法应对,制约着数据要素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农民数字化发展意识薄弱
数字化人才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力量,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可以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发展差距。一是城市由于政策和资源的优势地位,吸引着大量年轻人涌入,形成了城乡间的“抽血效应”,致使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流失加速,农村地区的老人文化程度较低且观念陈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无法成为掌握数字技术的储备人才。二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对数字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获取数字化技术的学习途径和培训平台较为局限,缺乏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大环境。当前互联网等数字化产品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农村地区,但在农村居民眼中互联网仅是单纯的娱乐工具,通常只停留在日常联系和娱乐消遣等普通功能,缺乏对数字技术深度应用的意识,难以用数字技术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三是数字技术更迭速度较快、数据资源庞杂,需要更具有复合能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农村产业发展,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政策及财政的大力支持,比如薪资和福利待遇,乡村很难在与城市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数字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使得乡村数字人才结构性失衡,对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造成了明显制约。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建设资金投入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的“双千兆”建设,从农村产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推进农村宽带升级、数字电视普及、5G基站建设等新基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根据情况采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接入方式,优先解决偏远地区和自然村的网络覆盖问题,确保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二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公路、物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为智慧农村公路、电子商务和智慧环保等应用场景打好数字化基础,加速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形成新的数据孤岛。同时,建立健全乡村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决策,“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农业技术指导、政策法规宣传等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政府需要与供应商协商降低设备和软件成本,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基金支持数字乡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还要吸引社会资本、企业投资参与乡村数字化项目,保障投入数字乡村的资金不断流,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新质生产力展现出跨界融合的特质,通过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场景的数字化赋能路径,以新的质态为载体,整合多种资源和技术,创造出新的价值和业态,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因此,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乡村新业态。一是推动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产业。农村新型产业通常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融合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转型升级,形成乡村产业新格局,实现乡村地区产品的自我循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带动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立足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的特色点,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充分彰显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三是推动数字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体系的深度融合,聚焦生产消费新环节、新链条、新模式,推广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等现代化金融服务工具,简化支付和结算流程。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如精准的投资建议和农业风险管理等,降低贷款门槛,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
(三)构建数字政策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顺利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必须完备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一是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央政府制定长期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阶段性任务;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政府在顶层设计中必须体现政策的前瞻性,提前研判和预防数字乡村建设中可能突发的难题和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同时也要全方位关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尤其是政策中没有涉及的空白领域,确保政策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各乡村在落实政府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同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调整补充详细的实施细节和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考核监察制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审查政策实施效果,对数字政策的实施主体跟踪监督,强化基层人员激励与问责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深入农户进行调研或召开会议,汇集农民需求及建议,及时改正并跟进,让农民真正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四)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培养专业复合型数字人才
数字化人才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一方面,要培养更多具有数字化背景的专业人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广大农村地区可以利用乡村广播、宣传栏、村委会等渠道宣传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农村居民认识和使用数字技术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设立专门的数字化技能培训项目,针对乡村中不同群体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课程,通过培训,他们可以熟练使用智能设备,掌握电商运营和直播带货技能,打造多元化、高层次的农村数字人才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吸引数字化人才进村,加强数字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各级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人才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积极引进具有较高数字化素养的优秀人才来到乡村,使其感受到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愿意留在乡村发展,为乡村组建一支留得下、守得住的新农人队伍。此外,还要加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与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新乡贤、大中专毕业生及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使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 OL](2024-07-28)[2024-09-23].https:// 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7/ content_6963409.htm
[2]邬煦.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4,(14):30-33.
[3]文丰安,黄上珂.新质生产力助力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数字乡村建设审视[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50(03):15-26.
[4]钟钰.数字乡村建设:形势、特征与重点[J].人民论坛,2023,(21):54-58.
[5]胡仙芝.数字乡村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来自对数字乡村建设政策试点的调研和观察[J].国家治理,2023,(11):35-39.
[6]权丽华,崔梦潇.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方农村,2024,40(02):49-55.
[7]王佳琪.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障碍与路径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0.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un Xinying Ma Tingt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is both a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digital China, which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and impetus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around the worl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but it still faces the realistic dilemma that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s still unsound, it is difficult to integrate digital and existing industries, the digital village institution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farmers’ awareness of digital development is weak.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exploring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n four targeted aspects, nam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constructing digital policy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to use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to better help realize the goals of strong agricultur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rich farmers, and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 village; realistic dilemma; optimization path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