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你知道多少
2024-11-27本刊编辑部
微生物耐药性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2015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2020年5月,将重点从“抗生素”改为更广义的“抗微生物药物”。此后,每年11月18-24日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旨在提高全球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并鼓励公众、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采取最佳做法,避免耐药性感染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如今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会经常讨论该如何选择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哪些抗微生物药物疗效更好等话题。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陈杨波主任医师。
大部分微生物对我们是无害的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多达十万种,且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水、人与动物的体表及其外界相通的腔道,比如像人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也定植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可以说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差不多所有生物体——植物或动物的生命,都与微生物休戚相关。
当然,我们也不必“谈微色变”,要知道的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对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是有利而无害的,有些微生物甚至是必要的。只有少数微生物才会引起人类及动植物发生病害,我们称之为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才是人类患上感染性疾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体、真菌等。
抗微生物药物可治疗感染性疾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抗生素”“抗菌药物”等词语,但对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说法就比较陌生了,其实抗微生物药物的概念范围更宽广。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等,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头孢(先锋)、西林(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等药物。
比如得了流感,医生会开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患上手足癣,说明感染了浅表真菌,就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特比奈芬软膏;女性朋友们如果患有滴虫性阴道炎,医生会为其开抗寄生虫药物甲硝唑栓……无论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还是抗寄生虫药物,它们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抗细菌药物
就是我们老百姓口中常说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相关感染。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来达到治疗目的,常见的抗细菌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青霉素类: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A组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阴性球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血流感染等;耐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可用于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肺炎、肝脓肿、骨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广谱青霉素,如阿莫西林,可用于敏感菌所导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轻症伤寒和单纯性淋病。
头孢菌素类: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五代。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但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作用较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仍有良好抗菌效果,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效果,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强,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染色体介导头孢菌素酶的稳定性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五代头孢菌素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全身感染,如血流感染、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
四环素类:可用于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布鲁氏菌病等,以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尿路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大环内酯类: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是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喹诺酮类:早期的喹诺酮类仅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或胆道感染,但随着新品种的迅速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宽广,较早应用于临床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主要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效果。近期临床应用的品种,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等呼吸喹诺酮类,则加强了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等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
多肽类:临床常见的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和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替考拉宁可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所致感染、链球菌属及肠球菌严重感染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是指具有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或杀灭真菌的药物。临床上根据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部位,通常可将其分为抗浅部真菌感染药和抗深部真菌感染药。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一样,适应证也有所区别。
有些抗真菌药物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有些能 直接破坏细胞膜,如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些能抑制细胞膜的合成,如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特比奈芬;有些能干扰核酸代谢,如氟胞嘧啶。
特比奈芬、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主要适用于浅部真菌感染,比如皮肤癣菌引起的手癣、脚癣、体癣、甲癣等,而氟康唑、伏立康唑及泊沙康唑等多适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曲霉菌感染,比如念珠菌血症、侵袭性肺曲霉病等。两性霉素B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毛霉菌等,因其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目前多用于其他抗真菌治疗无效的感染。棘白菌素类也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它是念珠菌血流感染的首选药物。
●抗病毒药物
因为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器,其结构与细菌、真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有明显的区别。病毒的繁殖必须依赖宿主,其繁殖方式为复制。因此,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复制和RNA转录从而阻止病毒的不断复制,并根据病毒复制的不同阶段,开发出相应的抗病毒药物。
生活中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等病毒性感染疾病。
●抗寄生虫药物
寄生虫病可分为原虫病和蠕虫病,原虫病包括疟疾、阿米巴虫病和滴虫病,蠕虫病包括血吸虫、丝虫病和肠寄生虫病。因此抗寄生虫病药可分为抗原虫药和抗蠕虫药。抗寄生虫药物可选择性杀灭、抑制或排除寄生虫,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要了解的注意事项
●了解病原微生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比如抗生素不能治疗普通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流行性感冒可以选择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而普通感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其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即可。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不能滥用,只在必要时使用,并遵照医嘱、医生的用药指导或按照说明书建议使用。为减少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必须按照疗程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
●注意个体差异和用药不良反应。不同的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了解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感觉到皮肤瘙痒、呼吸不畅、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不能与其他药物混用。原则上,抗微生物药物和其他任何药物都不可以随意混合在一起给药,哪怕同属抗微生物药物。比如病人需要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和妥布霉素两种抗生素,是不可以把两种药物同时放进一个输液瓶子里进行滴注的。因为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理化特点,抗微生物药物和其他药物混合在一起,可能外观颜色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它们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相互化学作用,降低或者拮抗各自的药效,甚至会产生新的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必须要求单独给药,绝不能在一个容器里混合多种药物。另外,切勿在饮酒前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因为极易出现休克、晕厥,医学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老年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不当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危害大
不当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二重感染以及人体器官损害等。
●微生物耐药性
虽然抗微生物药物是消灭微生物的最有效“利刃”,但在其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过程中,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当使用,尤其是过度使用和滥用,会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即微生物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也一直在“反抗”,在和抗微生物药物的不断斗争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性质和状态,微生物对药物的抵抗力增强,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这不仅使得一些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变得难以治疗,还增加了治疗成本和患者的痛苦。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存在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新的耐药机制不断地出现并在全球传播,威胁着我们治疗传染病的能力,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二重感染
老年人、幼儿和体质衰弱、抵抗力低的患者长期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抑制敏感微生物,而不敏感的微生物则会繁殖,导致二重感染。例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等。二重感染发生后,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延长原发病的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人体器官损害
抗微生物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药物,不合理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人体器官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滥用可能导致耳聋和肾损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软骨损害,四环素滥用则可能导致“四环素牙”,氯霉素抗菌药物易引起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等。
家里无需囤积抗微生物药物
家庭一般不需要囤积抗微生物药物。
一方面,抗微生物药物主要用于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感染性疾病。这些药物并不是万能药。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感染部位及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方案,而患者不能在无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其不当使用必将导致众多问题的产生。
另一方面,囤积抗微生物药物存在安全隐患和药物浪费的可能。抗微生物药物强调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而且抗微生物药物需要密闭保存,以避免药物吸潮后变质。大部分的抗微生物药物存放需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部分药物贮存条件更为严苛。抗微生物药物囤积后长期不用难免导致过期或因保管不当造成药物污染或变质。使用变质、过期的抗微生物药物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药效降低,重则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生命健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对于增强对微生物的抵御能力,减少感染风险非常关键。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保护抗微生物药物的有效性,延缓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