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建设强大金融机构

2024-11-27宋效军

银行家 2024年11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作出重大部署。资本市场或迎来新的起点。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格局分化给我国资本市场及银行业带来挑战,多重颠覆性力量正在重塑资本市场及银行业的基础架构。放眼未来,银行业的净息差正步入历史低位,商业银行可依托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走向融合的国际经验

我国的金融体系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风险过度积聚于商业银行,不利于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直接融资体系通过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较好适应以轻资产、高风险为特征的新经济领域,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体系也将逐步从银行信贷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向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演变。

国际经验表明,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还推动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见图1)。在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欧美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大型银行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和资本市场从分离逐渐走向融合,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趋势。这种融合有助于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会带来风险与挑战,要求各国监管机构根据本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监管政策,以引导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实践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资金流动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买卖金融资产,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促进资金循环。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以补充资本金或优化资本结构。其次,在风险管理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如信用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使银行在为企业融资时能更有效地评估和控制风险。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参

与资本市场交易获取更多市场信息,从而提升其分析与预测能力。最后,监管政策层面,监管机构制定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覆盖率等要求,确保银行在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时的稳健性,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资本市场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会间接影响银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偏好,从而影响其资金运用和配置。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呈现出新趋势。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及交易效率。商业银行参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也离不开大型金融企业的深度参与。如果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控股子公司等形式把各种资源引入资本市场,将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与挑战

未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

针对资本市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的改革部署一脉相承(见图2),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资本市场或迎来新的起点。展望未来,以下五个改革方向与商业银行发展高度相关。

第一,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商业银行是充当“耐心资本”的理想选择。这要求银行在传统信贷思维中融入投资思维。一是加快补齐权益投研能力短板,提高长线资金入市比例;二是探索建立股权资产风险管理模式和长周期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扩大投资试点,促进资金转型为“耐心资本”。第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有望为商业银行带来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也要求银行主动适应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和融资特点,严格融资准入和管理,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第三,支持新质生产力及科技创新发展。商业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对银行的技术适应能力和组织架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需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这虽然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但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品牌信誉。第五,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这为商业银行打开了国际化的窗口,银行可以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国际并购等手段拓展业务范围,但同时也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和风险管理挑战。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策略展望

一个富有效率的、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广阔的资本补充渠道、更大的业务空间、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见图3)。

一是获得更广阔的资本补充渠道。资本充足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底线,是银行抵御内外部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监管部门开展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核心重

点。资本市场为银行提供了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同时,资本市场中银行股是最能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方向的板块,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压舱石。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主动进行市值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的资本工具发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补充能力。

二是参与资本市场开展多元化经营。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为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带来了机遇。在广阔的资本市场领域,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与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在多项业务领域参与资本市场,包括投资银行、资产托管、金融市场、资产管理、零售等业务。

第一,投资银行业务:指银行通过利用金融市场资源,创设各类金融工具,再运用各种资金来源,为客户出具一揽子的金融方案,解决融资需求。银行以资金服务商的身份来满足客户的直接或间接融资需求,主要赚取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非息收入,实现较少的资本占用甚至不消耗资本、不承担信用风险。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发行、财务顾问、杠杆融资等。

第二,资产托管业务:指由银行作为资产托管人,接受托管客户的委托,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合同约定,为托管财产提供包括资产保管、估值核算、投资交易监督、资金汇划清算等金融服务,履行托管人职责并收取托管费的一项中间业务。托管业务不占用银行资本金,没有信用风险,又能带来非息收入,还能以此为契机撬动、加深银行与委托人、管理人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第三,金融市场业务:指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在交易账户下以营利为目的或为对冲交易账户风险而开展的各类自营、做市和代客业务,以及在银行账户下为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的各类投融资和套期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横跨境内外多个市场,连接本外币多个币种,涉及货币、债券、衍生品、大宗商品等多种金融工具。

第四,资产管理业务:指银行接受投资者委托, 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传统资产业务相比,资管业务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服务业务,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银行只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费用。资管业务具有轻资本、弱周期的特点, 可较好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是银行未来经营转型的重点。投资端改革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议题,未来银行资管业务应重视权益投资,加强投研条线的资源配置,借助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外部机构力量,积极布局资本市场相关业务。

第五,零售业务:一般指面向个人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般包含了零售存款、贷款、银行卡业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及各类个人中间业务等。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转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大众消费和理财需求迅猛增长,零售业务正成为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大财富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理财产品是链接居民财富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其在零售业务中的地位愈发凸显。随着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性提升,它将成为银行与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

三是集团母子联动开展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存贷业务及中间业务之外,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子公司形式经营基金、理财、租赁、信托、期货、金融资产投资、保险、消费金融和证券等非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强化综合化经营能力,以自身有限的资金、资本撬动更多金融资源,能够丰富补充业务品种,带动拓展更大业务空间。

非银行金融领域的子公司、特定领域及区域的专业化子银行,利用专业化、差别化服务能力,延伸并补充了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功能。从九大类金融牌照分别来看,基金子公司作为联结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丰富了集团的理财产品和服务;理财子公司为资管业务提供独立运作的平台,使得银行资管业务在产品设计、风控、投研管理等方面更加专业化;租赁子公司作为对公产品线的重要补充,满足大型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融资需求;信托子公司横跨货币、资本和实业三大投资市场,丰富了个人高端客户的理财手段,扩展了公司机构客户的融资来源;期货子公司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期货投资及风险管理服务;金融资产投资(债转股)公司专注于不良资产,解决银行的表内坏账,已经成为股权市场中重要的投资机构;保险子公司、消费金融子公司与母行零售业务增益互补,促进大财富管理不断升级扩围;境外券商子公司提供专业投行服务,为集团维护客户、拓展客户境外融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商业银行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

实施“商投一体化”战略转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当前股权投融资服务是银行的供给短板。首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发挥投行业务“轻资本、轻资产”“直融+间融”“融资+融智”“交易+撮合”特色属性,搭建跨市场连接服务的桥梁纽带。其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通资金资产梗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在深化投贷联动中持续增强风险思维,重视资产负债两端管理,构建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最后,打造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控股证券公司,这也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我国证券行业的体量和国际竞争力与资本市场的规模不相匹配。大型银行集团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和客户基础庞大,拥有丰富的金融牌照,且在海内外网络布局较多。鼓励大型银行机构发挥“头雁效应”,设立证券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建设

聚焦科技型企业创新特点,做好耐心资本投入,打造全周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首先,推动构建“股贷债保”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客户提供债券承销、股权投资和财务顾问等产品。其次,建立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通过资本市场工具,帮助企业获得长期资本,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最后,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智能化支持。

加强投资者保护

持续构建“大消保”和客户服务新格局,推动资管业务投研、投顾、投教一体化。首先,增强投研能力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为清晰的产品图谱,针对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投资方案。其次,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寻求数字金融赋能,通过渠道便利化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推动投顾智能化,最大限度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率;最后,加强投资者教育,普及金融投资基础知识,提升投资者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赋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充分借助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契机,整合多牌照资源、庞大客群和全球网络覆盖优势,在更大范围上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首先,加强全球化资产配置。在客户层面要深入挖掘存量客户跨境资管需求。产品层面要完善从低到中高风险产品布局,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特色化投资需求。服务层面要通过一体化跨境服务、专业的投顾服务以及便捷的开户交易改善投资者体验。其次,做好市场培育,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优化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人民币在贸易、直接投资、大宗商品领域的跨境使用,支持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强化跨境资本市场服务供给。最后,推动国际合作,探索国际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着力推进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全球重要议题务实合作。

加强市值管理,做好资本市场表率

银行板块作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代表,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商业银行应坚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并重,通过良好经营业绩和高分红回报投资者。首先,加快轻资本业务转型,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提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托管业务、投行业务、代客交易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其次,构建集团战略层面的市值管理工作制度,配备熟悉资本市场的专业人才,提升市值管理指标在管理决策和考核中的权重。最后,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满足监管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主动提高信息披露丰富程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推进资本市场并购业务的转型与创新

应以全链条服务为导向,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并购机会。首先,推动并购贷款证券化,释放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促进并购贷款银团化,降低融资风险;创新投贷联动模式,促进收入模式转型。其次,积极搭建并购基金投资平台,构建并购生态圈,关注资本市场并购需求与投资项目退出机会,推动并购交易顾问业务。最后,探索“并购+”业务模式,加强与大型券商的合作,探索“并购+债券”“并购+ABS”“并购+REITs”等标准化并购业务新模式。

结语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和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商业银行应深刻、准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趋势与逻辑,以银行在资金支持、客户资源、信息渠道、商投互动等经营优势为抓手,积极拓展在资本市场的业务空间,构建和新技术、新业态相匹配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未来,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主导力量,需突破低利率环境的限制,从资金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把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业务机遇,加快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董治

Yhj_d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