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依赖”走向“依恋”

2024-11-26一考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24期
关键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茧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时光渐长,我们也到了学会独立的年纪。何为“独立”?在我看来,独立是从被动的“依赖”走向主动的“依恋”。

我们始终处于被动的“依赖”中——依赖父母的给养、依赖他人的见解、依赖万众瞩目的目光……独立,是以成长为剑,斩开困缚内心的茧房。

在这个信息喷涌的时代,短暂且强烈的视听冲击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加深了我们对便捷性的依赖。我们似乎成为感官愉悦的追逐者,在短暂的满足中逐渐失去自我,如同萨特在《他人即地狱》中所描述的,我们在他人的注视和评议中迷失方向。无论是追求感官刺激还是依赖他人的评价,都使我们不断陷入迷失的漩涡,进而成为随波逐流的存在。

独立,是摆脱被动的依赖,不被他人意见所左右。如同鲁迅先生举起火炬,即便国人麻木不堪,也要为黑暗的中国斩除枷锁;尼采燃烧骨殖,即便被他人视作疯子,也要清醒无畏地向一切发出质询。摆脱依赖,情绪舍离,方能斩尽枷锁,成就自我。

然而,一味地摆脱只会让我们像《局外人》中的莫梭一样,成为一个与社会疏离的局外人,一个永远的异乡人。真正的独立,应当是重新建立新的“依恋”,以主动的姿态面对世界。

今天,无数人处于“存在焦虑”之中,即对社会的疏离与存在意义的困惑与迷失。那么,建立“依恋”不失为一种方法。人类学家项飙提出了“重建附近”的构想,希望年轻一代在关注遥远的未来时也要建构自己的“附近”,与人交往、与人了解,让自己的“附近”成为生命中的港湾。

依赖是被动的,它们是世界加诸身上的枷锁,因此独立之人应当斩去依赖;而依恋是主动的,它以我们自己为中心,是我们向世界发出的层层联系,使我们在社会的网络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世界,洞悉自己。

独立是从“依赖”走向“依恋”,如同新生的嫩芽褪去子叶长出新叶,破茧的新蝶蜕去茧房展翅翱翔。当我们不再依赖,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自己、拥抱世界,那一天,便是我们的“独立日”。

(指导教师:郑向明/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茧房
信息茧房
材料作文“信息茧房”阅卷实录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YOU’VE GOT QUESTIONS?SHE’S GOT ANSWERS(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从“饭来张口”到“自己动手”
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