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是所有苹果都是红色的

2024-11-26林庚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28期
关键词:圈子里惯性变性

惯性思维犹如灵魂的枷锁,总是固化心灵于无形。譬如说让人们画一个苹果,几乎所有人画出的苹果都会是红色的,但事实上苹果不仅有红色,还有绿色和黄色。

惯性思维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有时候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决问题。譬如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细节,谁会去深思呢?如果对待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像做信息文阅读那样小心谨慎,只怕生活的乐趣也将荡然无存。由此观之,惯性思维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轻松。

惯性思维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譬如微信上的表情包,有时候一个表情可以胜过千言万语。我们不再需要将语言中的每一个字解释出来,而是通过双方对语言的相同理解来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这让“此时无声胜有声”在信息时代得以具象化。

不过,惯性思维有时候需要特定的圈子,比如长辈往往喜欢用微信中“微笑”的表情来表达友好善意,而在学生圈子里,大家却常常戏谑地将之称为“死亡微笑”。大多数人对微信上这个表情的理解,从惯性思维来看必然是代表微笑,因此我们在这里拥有了趋同的惯性思维,交流也变得更简单。而此时有人会说——如果对于这个表情的理解不趋同呢?在这样的偏差中,我们的另一种思维——变性思维,就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所谓变性思维,就是惯性思维的反面,它帮助我们扩充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扩充或者改变我们的惯性思维。而这也正是长辈圈子里的“微笑”成为学生圈子里“死亡微笑”的重要原因。

惯性思维与变性思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惯性思维对于交流的引入作用会引发变性思维的启动,而变性思维会充实惯性思维的内涵。惯性思维犹如周幽王的烽火台,点燃后必然会引得诸侯惊慌而至,但诸侯有了一次被戏弄的经历,于他们而言,烽火台便失却了最初的意义,于是变性思维便取代了原来的惯性思维。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皆如此。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一定是从惯性思维进入的,在惯性思维的引导下,变性思维会引导我们去改变,去形成新的惯性思维。再放大到整个社会,社会的发展正是由惯性思维与变性思维之间的不断转换推动的。于是历史上有了一次次变革——从秦国商鞅变法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东汉光武中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到隋炀帝首创的科举制度,这些变革皆昭示着社会的发展在于“惯性”与“变性”之间的平衡。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谈到中国建筑时曾说:“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其实同时持有“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特质的何止建筑,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黄色和绿色的苹果,以多元视角去看世界,我们才能领会大千世界更深刻的内涵。

我们要在惯性思维中生活,同时也在变性思维中前进。我们要理解长辈发来的表情包所代表的内涵,同时也要对同学发来的“暗语”心领神会。每一代人对相同的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很多人与上一代人之间产生的分歧,直到有了下一代人才渐渐消弭。不要让惯性思维成为交往的桎梏,驰骋人际的原野,也要记得拉紧变性思维的缰绳。

评点

文章明确探讨了惯性思维与变性思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交流,立意清晰,有深度。从惯性思维的定义和利弊出发,逐步引出变性思维的概念,再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虽然文章提出了惯性思维和变性思维的概念,但在探讨它们如何影响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深层机制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结尾部分虽然提出了“我们要在惯性思维中生活,同时也在变性思维中前进”的观点,但略显仓促,可以充分展开。

(指导教师:吴韵汐/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圈子里惯性变性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冲破『惯性』 看惯性
你在哪个圈子里生活
征兵“惊艳”
拆[外二首]
我走进人群
无处不在的惯性
当变性女遇见变性男 一种奇妙的感觉产生了
普遍存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