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无止境 臻于至善

2024-11-26杨巧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28期
关键词:生存空间天问彼岸

炎黄儿女用“嫦娥奔月”的神话,表达了对广寒宫的美好向往;用敦煌壁画“飞天”飘扬的裙带寄托了对飞翔的极致想象。而今天“神舟”系列、“嫦娥四号”“天问一号”在浩瀚宇宙中留下的他们的航迹,太空对我们来说早已不再神秘。每一次对星辰大海的凝望都能激起我们探索的渴望。

从飞天神话到航天强国,我们在不断追问中抵达一个个未知之境。是什么引领人类从此岸抵达未知的彼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奇心也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起跑线。牛顿因对苹果掉落的好奇,万有引力便成了已知答案。居里夫人对未知物质的好奇引发她不辍提炼,镭便赫然问世。屠呦呦好奇于医书的记载,不断摸索,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的疟疾病人。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好奇心引领人类从此岸抵达未知的彼岸。

人类探索未知之境,是出于好奇,更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原始人类从山洞走向森林,发明的“巢居”让他们避免了野兽的攻击。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他的航行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就此拉开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帷幕,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如果囿于一方天地,人类必然成为井底之蛙,抑或是望洋兴叹的河伯。曾被视为死亡之地的北极成为繁忙的交通要道,曾经的深潜禁区马里亚纳海沟迎来了中国“奋斗号”万米深潜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在今天已经从神话变成了现实,大大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用热爱探索未知之境,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认知边界,拓展生命的宽度,丰盈我们的心灵。沃森·克里克不断探索生命密码,DNA双螺旋结构及遗传密码的破译,让人类掌握了解锁生命的钥匙;他突破了遗传学权威禁锢,用雄性不育系培育出高产水稻,他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他们因热爱而不断地探索,诠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正是这样的探索,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赋予人类无限的荣光。

朋友,请带上热爱,踏上不断探索未知之境的路,践行自强不息,向“止于至善”进发吧!

评点

观点明确,切合题意。文章紧扣材料关键词,确立了“进无止境,臻于至善”的中心,准确把握住材料中“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的引导作用,扣住“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可谓审题切合题意,观点鲜明。

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文章论证过程中能够围绕中心展开论证,先以“好奇心”“拓展生存空间”让人类不断探索,然后联系自身以“不断突破自我认知边界”抵达“止于至善”的境界。逻辑自洽,说服力强。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生存空间天问彼岸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彼岸
“天问一号”的绝招
《读屈原〈天问〉之一》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屈原诗·天问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