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生活类Vlog的内容构建与博主的自我呈现

2024-11-26沈林霖

新闻世界 2024年11期

【摘 要】近些年视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类Vlog层出不穷,B站凭借其独特的弹幕文化和社区氛围吸引了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汇聚了大量Vlog博主,其中慢生活类Vlog博主凭借其治愈的风格、舒缓的音乐和充满仪式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他们口中的“休息区”或“放松区”。研究发现,慢生活类Vlog博主通过打造温馨惬意的生活场景,流水账式地展示不同场景下的生活状态,融入丰富的生活细节,使观众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同时,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博主将后台前移,模糊私人情境和公共场所的界限,直接展现部分后台的私人行为,以此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种区别以往神秘化的表演方式让博主的人设更具亲和力。

【关键词】慢生活类Vlog;B站;自我呈现

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6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1%。[1]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激发了就业新活力,在超10亿网民的我国,视频博主成为了当下最火爆的新型职业,人们愿意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来获得更多的关注,而Vlog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为依靠广告和流量变现的稳定模式。

Bilibili(简称B站,中文名哔哩哔哩)作为一家基于ACG(动漫、漫画、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弹幕网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涵盖了七千个左右以兴趣为核心形成的圈层,逐渐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分享交流平台。根据B站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月均活跃用户数已达3.36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1.02亿,用户体量逐年增长。同时,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99分钟,高用户黏性、活跃度都体现出B站是一个高参与的文化互动平台。当前,B站慢生活类Vlog博主通过缓慢叙事的镜头营造温馨惬意的生活环境、流水账式地记录生活细节,刻画出人间烟火气,从而描绘了一个让人向往的日常生活,并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出圈,持续不断地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一、慢生活类Vlog的内容建构

(一)流水账式记录带来真实体验

“一下子就醒了”是B站慢生活类Vlog的知名博主,截止到2024年4月,粉丝量74.2万,播放量3469.2万,获赞193.2万,她在公告中写道:“在这里分享我的一日三餐和小日常。”2018年8月7日,她在B站发布了第一条慢生活类Vlog,为营造“慢”生活节奏,她采用顺序的叙事时序记录一天的生活,使得故事时序尽量等同叙事时序,以此营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有一种跟着博主过一天惬意生活的感觉。故事时序是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自然排列次序,叙事时序是视频叙事的先后次序,叙事时序被分为顺序、倒叙、插叙、追叙等,一些视频作品为突出特定的事物,通常利用剪辑的方式打乱故事时序并重组,使得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不一致,从而营造特有的效果。[2]为让观众在自然发展的顺序中沉浸式体会慢生活的节奏感,博主“一下子就醒了”并不会只记录一天的生活,通常会拍摄几天的生活,通过剪辑采用顺序的方式播放出来,以此让观众看到从清晨到傍晚的时间跨度。

(二)打造温馨惬意的生活场景

区别于“快餐视频”的搞笑与猎奇,慢生活类Vlog更强调生活的亲近性和日常化。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疲惫感让许多打工人渴望家带来的温暖,而慢生活类Vlog恰好抓住了人们这一心理,通过营造温馨惬意的生活环境来满足观众,这其中灯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博主“一下子就醒了”将自己的Vlog分为日常生活、治愈生活、刨冰店、Cafe系列,每一个系列有不同的主题,每一次拍摄有相对固定的拍摄场景,熟悉的场景更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在“一下子就醒了”的Vlog中,她常采用暖光或自然光进行拍摄以此来烘托气氛。在视频《日常生活Vlog19 一人食》中,有网友发弹幕评价到:“这个灯光好温暖啊。”除了灯光,优雅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她总是在Vlog中展现干净的厨房、简约的餐具、精致的摆盘,以此来打造一个让人向往的生活场景。在干净的厨房中,她根据季节的变化,不紧不慢地做着步骤繁杂但特别的食物,变着花样冲泡着各类饮品,将不同的水果点缀在甜品上,猫咪懒洋洋地在地板上打着盹儿,这种享受一日三餐式的生活让美食的享用也突然变得有意义。众多粉丝表示观看博主的视频能感到幸福,视频中所构建的温馨小家的环境带给屏幕前观众一种温暖的氛围。

(三)重复性叙事强调生活细节

叙事频率是指文学作品中故事内容和话语的重复关系,包含反复出现的相似事件和同一事件重复出现的话语叙述。慢生活类Vlog在叙事频率上擅长重复性叙事,在博主“一下子就醒了”的治愈生活系列Vlog中,博主通常会重复一些特定的动作来增加生活的真实性与烟火气,比如冲泡咖啡、插花、遛狗、品尝甜点、点香薰等等。由于日常生活类题材的限制,慢生活类Vlog也较多采用近景和特写的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细节和质感。

为了向观众展示出真实的生活状态,慢生活类Vlog很少使用特效,且不会通过生硬的方式切换画面,音效的使用也较少,多使用同期声并配合轻柔的音乐,在烹饪食物时直接收集原声,并适当放大。Vlog中经常会出现与家人共餐的画面,适当地降低家人说话的声音,提高背景音乐,再配上温馨的文字,唤醒了许多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观众通过“观察”来“看清”自己内心对这类生活的认同和向往,这种非正式的情感交流也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四)悄无声息植入商业广告

随着Vlog的不断发展,高播发量、高流量背后的商机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自2018年B站推出激励计划后,博主的视频点击量越高,其所分得的现金奖励也就越多。据部分公开收入的博主估算,一百万的点击量将会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益。其次,博主还将获得用户投币的10%,比如一个视频获得10万投币,博主将获得1万元的奖励。视频奖励计划旨在鼓励博主创作更多优质的内容,但这并不能满足博主的收益欲求,所以商业广告收入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与大多数短视频不同,慢生活类Vlog主要展现的是博主自己的生活,当视频中的生活场景与目标品牌所需营销场景相契合时,植入软性的商业广告将避免用户的不适感。由于这类视频通常采用简单的独白配合舒缓轻柔的背景音乐,所以如何悄无声息地植入广告并引起受众的关注,平衡好“商业气息”与“生活气息”的关系,考验着博主的主题构思与拍摄技巧。博主“一下子就醒了”在一周米饭料理Vlog中为推荐某品牌大米,简单展示了米饭的外形,着重介绍了豆汤饭、葱油鸡腿饭、辣白菜芝士炒饭、东北拌饭、腊肉豌豆洋芋饭五种米饭的制作方式,最终通过拍摄煮熟后颗颗饱满的大米吸引受众的关注。此外,在博主的其他日常Vlog中,一些粉丝会在评论区询问她所使用的部分厨具、餐具是什么牌子,并不突兀与生硬,因为博主日常反复使用,便成为了最好的广告。

二、博主的自我呈现

(一)前台:个性化符号塑造形象

1956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用“前台”来指代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3]“表演者”通过在前台利用语言、文字、肢体动作、表情等道具符号提前预设进行印象管理,使得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做出相应反应。戈夫曼认为,当一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时,他必定期待着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在他们面前所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这种自我呈现的表演行为可划分为自觉的表演和不自觉的表演,第一种知道自己在表演,第二种则不知道自己在表演。而作为镜头前最活跃的对象,视频博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符号化的“表演”。在日常面对面的沟通中,由于人们难以把握自我情感流露,而在社交平台上视频博主可以通过隐匿那些难以控制的眼神和微表情,精心包装自我形象。[4]

视频博主在“前台”表演过程中通常会按照预先设置好的模式进行前台形象的塑造,这种方式能够有规律地帮助表演者通过统一的形式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从而呈现出表演者在观众心中的理想化状态。慢生活类Vlog中生活休闲类场景极易疏解用户孤独、焦虑的感受,为用户提供情感倾诉的出口,在虚拟社交中获得足够的情感反馈与意见支持。博主“一下子就醒了”所发布治愈生活系列Vlog中,一日三餐的做饭成为封面必备图片,视频开头花絮也是从做饭开始,按时吃饭、享用美食成为博主必不可少的自我呈现。有规律的吃饭本就成为了大城市上班族的奢求,在观看不紧不慢的做饭吃饭视频过程时,博主所打造的热爱生活、内心温暖的人设深入人心。

(二)后台:表演过程中后台前移

美国当代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将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与戈夫曼提出的“情境理论”相结合,认为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媒介定义,带来了新的情境变化。他认为不同时代的传播手段与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社会情境,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等新媒介的使用构建了新的信息系统,新系统的诞生不仅模糊了私人情境和公共场所的界限,也改变了人们的角色,影响了其社会行为。[5]网络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新情境,相较于在电视前进行前台表演的名人不同,自媒体不再仅仅只表演后台演练好的节目,为了适应个性化、互动化极强的各种视频平台,还需将后台前移,展示部分后台的私人行为,在介于前后台两者之间的“中区系统”完成新的表演。

日常生活类的Vlog作为混合情境的案例,拍摄场景不仅涉及博主家里厨房、卧室、客厅等私人空间,也会涉及办公室、公园、超市等公共区域。博主“一下子就醒了”作为深圳一家咖啡甜品店的老板,将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两个不同系列的Vlog进行展示,在Cafe Vlog中,前台行为主要是针对到店的客人来说的,而后台如何制作咖啡与甜品则是该视频的主要内容,满足屏幕前观众的窥探欲,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光顾咖啡店。博主于2021年1月29日发布了第一条Cafe Vlog,观看量达到了68.7万,获得2.8万个赞,5489个投币,其关注人数也因此快速增加。有意的后台前移强化了博主在治愈生活Vlog所打造的人设,同时增强了亲切感,提升了博主的人气。

(三)呈现行为:去神秘化的表演

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看来,神秘化表演是指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存在的社交距离所带来的神秘感易让观众产生崇拜感,表演者在前台不仅会通过各种策略来进行印象管理,还会掩盖与自身形象不同的行为,故观众所看到的是表演者光鲜靓丽的一面。这类神秘化的表演的确会带来区别于真实生活的另一面,却不太适合当下受众对Vlog的追求。Vlog作为视频网络日志,最初是由博主拍摄自己一天的生活,包括吃饭、看书、聚会、旅游等日常生活,旨在通过小短片的形式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是去神秘化的表演。Vlog的拍摄与剪辑都不需要太高的技巧,重在简单真实,拍摄者并不在乎完美的人设表达,反而愿意向观众展示关于自己的一些糗事,也愿意借此让观众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B站,拍摄慢生活类Vlog的博主更加会模糊前后台的界限,向观众展示平常的生活场景,比如穿着睡衣的样子或者头发凌乱的样子。博主“一下子就醒了”是一位十分擅长料理的人,但她并不会将Vlog中失误的片段剪辑掉,还会配以文字向观众详细说明为什么失败,在评论区也会跟粉丝讨论菜谱。当她在咖啡店工作时,不小心挤出多余的奶油或者撒出多余的可可粉时,网友并不会因此而吐槽她,反而发弹幕夸她可爱。

但失误也是表演者的设计,这也是表演者为达到表演效果而进行的误导性表演,因为如果只向观众展现精致的生活,极易让人感觉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完美的人设所带来的亲切感反而吸引更多的观众。Vlog并非真实的生活,博主仍旧是造梦者,在更隐蔽的空间中,删去无聊枯燥、伤感痛苦的内容,只选择生活中有趣、积极、快乐的瞬间,不知不觉中打动观众,让观众相信这种生活真实存在。这种行为同样维持着神秘化表演时期所存在的崇拜感,而这种感觉不再仅仅是对表演者的,更多是对表演者生活的羡慕。

三、结语

在注意力资源稀缺的当下,慢生活类Vlog凭借打造温馨惬意的生活吸引众多粉丝,成为了Vlog细分领域下的重要部分。为拍出生活的真实感,博主通常采用纪实化的拍摄手法、模糊前后台界限、弱化剪辑痕迹,用镜头对环境、事物进行唯美表达,在去神秘化的表演中塑造了一个看似更真实的人设。同时,通过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来增强用户黏性。然而,随着慢生活类Vlog越来越多,相似的拍摄、剪辑手法不断重现,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受众的好感被磨灭,对博主的慢节奏生活提出质疑。在Vlog被商业化的当下,只有坚持创作个性化、有深度的垂直内容,才有可能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出圈”。

注释:

[1]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08-29.

[2]付喆.如何慢下来:基于叙事时空角度探析慢综艺之“慢”文化建构[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7):79-81.

[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

[4]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5]何梦祎.媒介情境论:梅罗维茨传播思想再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0):14-18.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文化产业)

责编:费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