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情境的优化

2024-11-24陈冰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9期

作业作为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关键一环,它在“达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实施,突破传统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减少作业时间、作业量,实现减负增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广大一线教师借助前沿理念开启了新型作业模式的探索。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领航下,有关作业情境的研究也开始崭露头角。立足单元整体,让有效的作业情境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基于当前作业情境创设现状,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新课标视域下,如何进行单元作业情境优化,以期突破当前瓶颈,实现减负增质。

一、与单元作业情境相关的概念

(一)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指按照新课标,根据学生整体和个体的特点及需要,以整体单元为基础,单元目标为导向,将单元内的重点知识通过整合、优化等方式设计的作业。

(二)作业情境

新课标多次出现“情境”一词,可见其重视“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所谓的作业情境即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创设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情境。作业情境的创设旨在让作业内容更具趣味性、进阶性和实践性,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优化策略

作业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方法调整或改进当前作业情境中与学生阶段特点、课标要求、文本特性不相符的部分,以求让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二、单元作业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颁布以来,立足单元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提升作业的吸引力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追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传统作业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一)脱离学生主体,缺少趣味性

主要表现在创设的情境不具有针对性,只是拥有情境的外壳,却没有指向单元作业目标,激发不了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例如,遇到同一类型体裁的单元,不考虑学段特点及教科书在能力序列上的安排,一律采用相同或者雷同的作业情境:写景单元就将“当小导游”或“参观打卡”作为制胜法宝,故事类型单元就举办“故事大王比赛”,写人单元就发动大家制作“名人成长册”……这样的情境千篇一律,学生刚接触时或许还感觉新鲜有趣,但反复出现几次后,情境就变得索然无趣,情境下的作业内容也就显得枯燥无味。

(二)割裂文本联系,缺少统整性

主要表现在作业情境创设时没有系统考量,缺乏考虑课时与课时、课时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同一单元的作业,没有一个大情境进行统整,每个课时的作业情境单独存在。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与朋友交往”进行编排,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时可以在把握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创设与“友谊”主题相关的作业大情境,统整单元作业内容。部分教师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并没有立足整体,把握单元这主题,而是在单元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作业中设计“畅游森林王国,结交好朋友”的情境;在《树和喜鹊》中设计开拍微电影,招募小演员;在《怎么玩都快乐》中设计评选游戏小能手……三篇课文的作业情境没有任何内容上的关联,也没有能力上的进阶,更没有统一规划的主题,学生体验了多种角色,经历了多个主题,看似忙忙碌碌,却都只停留在零碎的知识训练上。这分散了他们聚焦单元整体作业目标的注意力,也弱化了这一过程中对整体思维的培养。

(三)脱离生活实际,缺少真实性

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忽略情境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境产生联结,从而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产生“畏难”心理。如某教师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的单元作业设计中创设“开拍纪录片,导演选演员”的大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完成单元作业。尽管该主题情境新颖,可以博得学生的眼球,给他们带来新的角色体验,但实际上有部分学生对纪录片这个概念并不熟悉,对导演这个角色也缺乏体验,因此很难调动生活经验来完成这次的“挑战”。

(四)设计视角单一,缺少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作业情境创设时,只站在单一学科视角设计与本学科相关的作业情境,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仅仅靠单一的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这样单一的作业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会窄化学生的思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如某教师设计《搭船的鸟》的作业情境时,在“争当写作小能手”的作业大情境下设计“品一品段落”“析一析手法”“学一学方法”“写一写作品的具体任务”。这样的作业情境虽然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了写作目标,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仅从写作维度去考虑文本的价值。

三、优化作业情境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提升优化作业情境的意识,根据课程标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生动、活泼、有意思的作业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内驱力,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热情。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要采用合理的策略提升核心素养。因而优化作业情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打破单一学科视角,设置综合的、多学科整合的作业情境。

(三)有利于提升作业的质量

“双减”政策下,实现学业的“减负增质”成了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要实现作业的减负增质不仅要减少作业的数量,更要精化作业的质量。在作业的初始环节——作业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注意考虑情境的统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业内容零碎、散乱的局面,提升作业质量。

四、单元作业情境优化的原则

(一)激趣性原则

创设的单元作业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提升思维。

(二)真实性原则

情境是拉近作业内容与学习主体间的桥梁,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情境里产生真实的体验感,顺利地完成知识建构。

(三)层次性原则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创设作业情境时也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单元文本内容、学生认知层次的基础上,做好单元大情境、课时小情境及子情境间的衔接,让情境更有层次、有梯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四)综合性原则

作业的核心是育人。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具体的、复杂的、鲜活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训练场”。

五、单元作业情境优化的策略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教师要让单元作业发挥整体大于局部功能的作用,就必须对当前单元作业情境进行优化。

(一)立足学生,创设符合阶段特点的主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创设作业情境也需要以生为本、从生出发,才能让情境更契合学生的阶段需求。就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思维、表达、观察能力上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日益剧增,他们渴望独立的同时“自控力”还未成熟,专注力有待提高,个体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本单元作业情境创设时既要善于抓住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要为个体表达欲提供发挥的舞台,增强他们参与作业的积极性。针对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及单元内容,笔者在单元作业开启前创设如下作业大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翠鸟,会变化的蒲公英,可爱的小狗,还有美味的杨梅……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现在让我们带上本单元所学的观察法宝,一起去参加“我是观察小达人”的评选活动吧,成为“观察小达人”的同学可以获得“海丝动物园”现场写生的机会哦。相信善学乐思的你,就是此次的“观察小达人”。

在单元作业设计前,通过分析教材,可知该单元的阅读要素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作要素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阅读要素指向观察方法的习得,习作要素指向观察方法的运用。围绕观察主题,抓住三年级学生热爱表达的特点,设计“我是观察小达人”的单元统整大情境,让评选活动调动学生表现的欲望,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观察力、专注力。

(二)基于文本,创设富有联系性的进阶情境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因此作业情境创设时也要考虑情境的联系性及学生在作业中能力上的进阶。这就要求教师一是把握单元主题要素,注重各课时作业情境的递进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及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均属于观察类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学习观察方法及习作方法,在习作例文中巩固精读课文所学,最后在单元习作中将所学得以运用。于是在“我是观察小达人”的主题大情境下,根据单元课文编排,设置如图1小情景。

四个小情境环环相扣,整合了单元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在进阶的小情境中由“方法习得”到“方法体验”“再到“方法运用”,最后到“作品展示”。这样的进阶情境,既锻炼了思维,又提升了表达能力,落实了核心素养要求。

二是注重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情境创设的连贯性。课前、课中、课后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在作业情境创设时,不能将三者之间的联系割裂开。以小情境“观察法宝探索站”为例,在该情境里为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创设课前“形象代言卡”,课中“形象夸夸站”,课后“形象创意画”三个紧密相连的子情境。在课前作业中,翠鸟、蒲公英邀请孩子们为它们设计“形象代言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加深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在课中作业里,翠鸟、蒲公英邀请孩子们进入“形象夸夸站”环节,通过填一填、夸一夸、说一说的方式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并从中总结出写作方法。最后课后作业中,翠鸟和蒲公英邀请学生为它们画一幅创意自画像,让孩子们化抽象为具象,将描写准确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这样的子情境下,同学们通过课前“找”、课中“说”、课后“画”环环相扣的情境任务,一步步体会文章中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

(三)取材生活,创设具有实践性的联动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关于情境创设,新课标反复强调要‘真实’,要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旨在告诉我们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创设单元作业情境时要注意充分挖掘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潜在联系,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课内所学能为生活所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生活之源,灌“课内”之花,创设生活化情境,让作业情境更接地气。如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将校园里备受大家喜爱的睡莲放到作业情境中,让它成为作业的一部分:

学校的睡莲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也有不一样的状态,它邀请大家为它制作一张观察记录卡(如表1)。相信善于观察的你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睡莲作为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将它融入情境中,不仅拉近了观察主体与观察对象的距离,便于持续观察,还让观察主体对情境更具亲切感。在这样具象的情境中,学生会觉得“观察小达人”的评选活动更富有真实性,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师要提供合理的方式,延伸课内情境的影响范围,让课内情境走向生活,实现课内外联动。如在本次单元作业“观察方法运营所”中设计如下子情境:

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完成“我是观察小达人”的评选活动,本周五我们将举行“我是观察小达人”的现场展及颁奖典礼。请大家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记录。

卢梭说,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次的“观察小达人”最后一阶段设置现场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课堂到生活,实现课内外联动,用慧眼灵心去发现美、观察美、书写美。

(四)学科融合,创造具有整合性的交互情境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社会情境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光靠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是不够的,需要学习主体将平时所学的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进行融合、提炼,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因此,创设作业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创造多学科交互融合的情境。当然,所谓的跨学科融合情境并不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简单的相加,而是在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习主体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学科间的特性进行高度整合。

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在充分考虑单元内容、学生阶段特点、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尝试将学科理念融入作业情境里。如“观察方法习得所”中的子情境“形象我会画”:

同学们,作者将准确细致的观察化为生动形象的文字,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翠鸟以及会发生变化的蒲公英,现在请选择两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为它画一个形象图吧!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像、图画更受他们的喜欢。抓住该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引入美术学科富有形象性、情感性、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学科融合,创造“由读到画”的情境体验。在该情境下,学生既要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文本信息加以阅读、理解、概括、提取,又要将抽象的文字化成具体的色彩、优美的线条,由动人的语言文字到美丽的绘画作品。这样的作业情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的功能。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在单元作业情境创设时,要把握学生的阶段特点,以“趣”动人;建构文本间的联系,以“融”促进;联结生活实际,以“实”增效,抓住学科特性,以“补”提效。在趣味浓、进阶密、体验真、互补强的情境中增加作业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真正做到减负增质,让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县紫帽中心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