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2024-11-24宋维宏
新课改强调要优化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必须把握住不可多得的学习机遇,积极应对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各种挑战,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为基础,积极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小学生学习到更丰富、更多元、更深厚的中华文化。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教学为基础,简要分析将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民间文学作品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即儿童歌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以及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都属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作品。在早期社会,因为与通俗文学相关的书籍较少,普通民众也很难接触到经典文化,以至于民间故事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文学形式之一。在当前社会,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学校教育,并且强调将民间故事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其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当代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保护和传播民间故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正在深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强化民间故事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民间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把握单元主题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为民间故事融入语文课堂创造了良好契机。为使民间故事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重点,为学生创设轻松、舒适、愉悦并且与生活实际关联度较高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明确每个课时和单元整体的教学主题,从而确保教学情境可以对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和思考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度感悟民间故事的强大内涵,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神话传说”这一教学主题,开展《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到点明教学主题,尽可能达到“开门见山”的效果,避免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以及课堂学习过程出现“盲目性”。
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单元民间故事资料涉及的人物形象、故事背景,以此作为教学情境布置的重要元素,并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学情实际,明确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讲好民间故事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因此,在将民间故事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情,为学生讲好民间故事,这是确保民间故事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
而在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时,由于小学中段学生已经普遍具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已经能够了解故事基本内容,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并将其作为本次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教学目标。为了迎合教材内容实际,突出神话单元的教学特点,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便可以设定为“通过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会自己讲神话、写故事”。最后,为了充分体现民间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以“民间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神话故事,领略神话文化魅力”这一终极学习目标。
在执行这一阶段课程教学计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书本教材以及民间故事课外读物了解“神话传说故事”,“说一说谁是你心目中的‘最佳神话英雄’,并说出具体原因”。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确保教学活动达成既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完成这部分学习计划。尤其当制作“最佳神话英雄”排行榜时,应当由学生灵活选择“神话英雄”的排名方式,教师不要过多干预。
在学生讲述排名原因时,有的学生会认为精卫是“最佳神话英雄”,因为精卫虽然不像其他神话人物有着那般开天辟地、救世救人的“超然能力”,但她仍然愿意为实现目标,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欲凭借一己之力填平东海,虽不能为而为之;也有的学生认为盘古是“最佳神话英雄”,因为他劈开了天地,并化身为万物,奉献了自己,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民间故事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的角度来看,学生围绕这部分教学内容展开分析与思考,实际上是对民间故事中神话人物形象的深刻解读,可以在完成民间故事融入语文课堂“表层”内容教学之后,进一步剖析民间故事所蕴藏的“里层”知识与情感态度。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的个人心理与民间故事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为下一阶段“探索神话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相应基础。
三、把握人文主题,指向核心素养,创设课堂活动,升华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与历史文化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具有极强的虚构性、娱乐性特征,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民间故事有着比较突出的教育教学价值。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可以在丰富学生学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信心,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师将民间故事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深挖民间故事的育人价值,精准把握人文主题内核,强调民间故事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将其作为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
课堂教学活动的创设应当贴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主题,精准把握单元教学人文主题,并且确保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水平。为此,教师要体现出教学活动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联性,尤其要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产生有效互动,确保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单元教学主题的升华,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当代精卫”课堂探究活动,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及民间故事相关资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探索活动,在活动与问题的引导下,强化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对本次课堂活动有初步的了解,同时起到铺垫作用。由于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精卫”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知,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那么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合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看到的人物事迹,有没有同学知道或了解‘当代精卫’?同学们身边是否存在这些‘救世救人’的人物?他们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与精神意志?”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几个真人事迹,然后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与思考。
在完成这部分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继续创设课堂活动,从而将民间故事与语文课堂进一步融合,持续深化本单元的教学主旨与中心思想。如,教师可以创设如下课堂互动讨论题目,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精卫’的精神品质,也对‘当代精卫’有了相应的了解,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结合之前学习过、阅读过的中国神话故事以及结合你们的日常生活,猜一猜、想一想是否可以按照‘当代( )’的形式,将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人物形象与神话故事人物形象相结合。”
学生在经过组内认真的讨论和互动交流后得出结论:“顾方舟爷爷可以被称为‘当代女娲’,他研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让小儿麻痹症在我国被消灭。”“屠呦呦奶奶可以被称为‘当代女娲’,她创新研究出来的青蒿素,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在联系了生活中真实人物与真实事迹,围绕民间故事中的神话故事,真正进行了深度思考后,学生对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建设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形象有了进一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民间故事并非是单纯讲述神话故事,而是要通过分析和思考其中的“内核”,才能真正理解如何学会和传承民族精神,真正读懂并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学习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勇敢坚毅、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可以很自然地将民间故事中的“古”与小学语文和日常生活中的“今”,进行有机结合,同时也升华了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中所蕴藏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这正是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的。为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有助于落实本课的素养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看似“虚无缥缈”“虚幻”的民间故事,并非只是普通读物,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等待着学生的细细品味。
四、强调以生为本,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领悟故事内核
民间故事并非完全是虚构的、虚幻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们日常生活“所见所感、所悟所得”转化而来的。再通过一系列添加、渲染等方式,让民间故事“异想天开”的属性被放大。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依托民间故事的内核,集各个民间故事于一身,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对民间故事想表达的内容、传递的精神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在学生学习完本单元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询问家长、自主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词条等方式,收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再配合一系列讲解活动,使学生对民间故事所蕴藏的知识与精神内核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比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对《鲁班学艺》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鲁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知鲁班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发明、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学生心中悄悄种下一粒发明创造的种子,而这正是本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价值所在。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小学生接触、感受、尊重这部分民族文化,为此,在学生进行书本学习、课外学习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大量生活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民间故事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动手制作一个小物品。为迎合《鲁班学艺》这个民间故事,学生所制作的物品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教师随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自主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领悟民间故事的同时,形成敢于实践、勇于革新、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为深化民间故事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民间故事、活用民间故事,找准民间故事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相同之处,从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环节的设计入手,为学生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学语文民间故事特色课。
(作者单位:靖远县高湾镇三场中心小学)
编辑:孙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