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11-24谢国学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9期

《找春天》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本文以《找春天》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前导入,爱春天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当中有哪几个季节吗?

生:春、夏、秋、冬。

师:冬天走了,春天就来到了,冬爷爷随着春姑娘的到来逐渐消失了,它带走了冰雪和寒冷,世界万物开始复苏,春天来了!

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找春天》的相关学习内容,并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发现春天。

二、以学助教,读春天

《找春天》课文内容中包含双拼音节、三拼音节及对比读音节生字,如图1所示,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按照生字发音正确地读出来,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读,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发音。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待学生掌握后,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教学。教师写出拼音,让学生找出正确的生字。学生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学习对比字音,对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通读课文做好铺垫。

另外,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不同的词组,如图2、图3所示,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读文

师:同学们,接下来开始阅读课文,看哪位同学读得既流利又生动。

学生投入课文朗读中。

待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开火车”朗读,每个人读一自然段,由教师点名或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此教学环节,教师向学生讲解: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读书分为三种水平,分别是念书、朗读与朗诵,每种水平读出来的情感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朗诵是最高的读书水平,因为朗诵既读得正确流利,又读出了感情,下面由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找春天》。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和你们读得有什么区别?

学生1:您有停顿、有感情。

学生2:有些声音强,有些声音弱。

师:说明你们听得非常认真!如果你们按照老师的朗读方法去读,也会读出感情来。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投入朗读活动中。从朗读第1自然段开始,两个学生朗读后,教师提出意见:虽然这两个“春天来了”非常清晰,但依然缺少感情色彩,没有太大区别,还有谁愿意尝试感情朗读?其他学生继续朗读。

师:第一个“春天来了”是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些不确定;第二个是确定春天真的来了,要大声地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来读第2自然段,你来读!

学生读第2自然段。

师:在朗读过程中,有些词语的语速有些快,如“脱掉”“冲出”“奔向”,你能说一下读这些词语语速快的原因吗?

生:因为这几个词语都需要跑的。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你能根据词语在朗读上再调整一下吗?读得语气和词语相对应。

学生再读。

师:非常好,这次把“脱掉”“冲出”“奔向”这几个词语读出感情了。

师:第3自然段由女同学来读吧!

女生朗读第3自然段。

师:你能做出害羞的动作吗?

学生微微低头,手不停地搓着衣角,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师:你们真棒!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害羞的样子读出来,可以用表情或动作表达出害羞。

学生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躲躲藏藏的害羞动作。

学生一起朗读。

师:接下来我们来朗读最后一段,这段读起来有些难度,请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是怎么读的?

生:在家多多练习。

师:你又是怎么读的?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这四句话怎么才能有感情地读,读出变化?就像唱歌一样,声音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这样就美了,哪里要强、哪里要弱呢?我来给大家读一下。

师:我是怎么读的?

生:您是前面两个连起来,读的声音比较大;后面两个速度慢下来,声音越来越弱。

师:你听得很仔细,前面两个连起来,声音比较大;后面两个慢下来,声音越来越弱,这叫有变化。大家来跟我一起读。

设计思路:《找春天》这篇文章的内容既简单明了,又具有优雅的文风。作者通过描写春天,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描写春天,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领略散文的魅力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读”代替“讲”、“读”代替“悟”的方法,教授学生阅读的技巧。

四、思文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在读第3自然段的时候,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生1: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害羞的小姑娘呢?

生2:能把春天比喻成老爷爷、老奶奶吗?

师:你们更喜欢哪个?

生1:小姑娘会害羞,也很可爱。

师:小姑娘美丽、可爱、活泼。

师:《找春天》中之所以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小姑娘非常可爱、活泼,还能表现出害羞的样子,与春天刚刚来到时的样子很相似,这个比方恰到好处。

师:你们觉得把春天比作小伙子合适吗?

生1:小伙子没有小姑娘漂亮、可爱。

生2: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是正确的。

师:非常好,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是最恰当的。

师:找啊找,找到了春天的眉毛,眉毛指的是什么?

生:春天的小草。

师:还可以把小草比作什么?

生1:小草是绿色的,而且非常细,可以把它比作头发。

生2:可以比作小手,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师:非常好!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小草给春天穿上了绿色的衣裳。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把小草比喻成绿绿的衣裳,告诉我们,春天真的来了!

设计思路:教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心语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想象,如课文中为什么会把春天比喻为害羞的小女孩,为什么不把春天比喻成年轻小伙或是老爷爷?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可以知道春天是个多义词,并体验到春季初至时的美好、可爱以及充满活力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致越来越高,对春天充满憧憬和向往,想象出春天美丽的画面,想象一些可以比喻春天的句子。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更加活跃,有的学生回答,春天像大地的新娘,穿上了翠绿的婚纱,与大地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说春天像一位美丽的画家,描绘出五颜六色的画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要比喻得恰到好处。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简单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

1.飞翔的燕子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条轻轻拂动着身子,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不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知识重点。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

五、写文

师:同学们已经会思考了,那接下来看一看你们会不会写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句子。(如图4所示)

学生展示答案。

师:老师再给大家看两首儿童诗。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雪》《春天的雨》《秋天的童话》。

师:我们看了春天的雨、秋天的风,那么冬天的雪又该怎么写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写。

设计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句子。经过一段模仿写作的练习,孙老师接着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路,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童诗,如《小雪》《春天的雨》《秋天的童话》等,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取写作素材,激发灵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认真创作。

六、教学反思

本文以《找春天》教学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达到流畅、有感情、有节奏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阅读、写作环环相扣,在模仿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既有模仿的成分又有创新的元素。

(作者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拱坝镇中心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