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童话类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11-24曹艳平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童话非常熟悉,但是阅读时大多只注意自己喜欢的情节,而没有特别注意语言文字之美、对比手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硕、允、覆”等8个生字,并熟练掌握“硕、允、砌”等11个字的书写,能书写“柔嫩、丰硕、允许”等13个词语。
2.自由读文,理解文意,了解童话语言的表达特点;懂得快乐要跟大家分享的道理。
3.能够想象故事画面,从故事人物与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与离奇。
4.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合理想象,理解“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一道理,并能与学伴交流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意,合理想象故事画面。
2.能够真切体会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
1.运用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想、想中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或发现。
2.组织学生对故事情节中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读、演、议。
教学过程:
▲活动一:品故事,提问题,培养思维
1.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童话王国,扫清了字词障碍,初步领略了巨人花园的风光。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度感受巨人花园的奇妙。
2.品故事,提问题,培养思维。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通读全文,读后理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生:孩子们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玩,巨人的花园到底有多好玩?
生:巨人的花园可以来回变换,怎么这么奇妙?
生:巨人给他的花园修建围墙后,春天为什么不到他的花园里了?
生:巨人为什么说“孩子们是最美丽的花”?
生:巨人最后为什么又拆掉了围墙?
……
师:你们的问题太有研究价值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略)
(2)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文中巨人前后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生:巨人对待孩子们态度的变化让他的花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师:那巨人前后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砌墙前,他不喜欢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砌墙后,花园里没有了春季、夏季、秋季了,他很苦恼,发现应该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于是态度转变了,喜欢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就拆掉了围墙。
师:好样的,你对巨人的变化观察得真仔细。
(3)师:文章紧扣“变”字讲述童话故事,具体写了哪些“变”呢?又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桌两人一组,交流完成。
生:分别写了“人”的变化和“花园”的变化。人的变化分为孩子们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
师:他们前后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砌墙前,孩子们乐,花园美,鸟儿欢,巨人怒;砌墙后,孩子们闷,花园枯,鸟不来,巨人苦;拆墙后,孩子们乐,花园美,鸟儿欢,巨人乐。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说得太好了,对比鲜明,正因为这样鲜明的对比才使得童话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同学们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读文,加深对童话故事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读文后提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串整体把握童话的故事情节,助力学生深刻理解文意,为后面理解人物形象和感受文章的主旨做好铺垫。)
▲活动二:诵读文,深析人,提升鉴美力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读文活动,感悟童话语言的文字之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并注意听清停顿的地方。
(2)男生、女生赛读。
(3)小组表演读(读喜欢的语段)。
(4)全班学生齐读全文。
2.观察画面,感悟画面之美。
(1)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
师:这张图片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们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了孩子们玩得很欢快的样子,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幸福的嬉戏声和鸟儿为他们歌唱的声音。
师:这个画面真的太美了,充满了童年的幸福。
(2)引导学生感悟巨人的形象。
师:我们从画面中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欢笑、奔跑、嬉戏,那巨人在哪里呢?
生:他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看他的朋友了。
师:他在朋友那儿待了多长时间呢?
生:七年。
师:读到这儿,在你心目中,巨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重情谊、怕孤独。
师:我们一起看看巨人的真实形象吧。
3.仔细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了解巨人的真实形象。
(1)师:有一天,巨人突然回来了。当他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玩耍时,巨人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词句。
(2)教师课件出示: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挂出一道布告牌:
禁止入内
违者重惩
师:看到这里,你的脑海中出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他非常自私自利。
生:他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
(3)朗读关键词句,重点读出巨人的形象。
4.引导学生梳理巨人身上缺少什么美。
学生汇报。
5.朗读课文,了解巨人花园的变化情况和涌现的人情美。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6~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巨人的花园为什么出现了这么神奇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文,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之美。通过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之美。引导学生比较,从而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活动三:聚想象,践语言,提升表达力
1.出示图片,引导质疑。
师:(多媒体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同玩耍的图片)想一想,这时候巨人在干什么呢?
生:在花园里跟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呢。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刚开始,巨人怒斥孩子们,很生气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现在他怎么变得那么好了呢?
2.品鉴结果,应用语言,感悟巨人的变化过程。
师: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思考:巨人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标记出描写巨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
师:想想巨人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
师:春天为什么不到巨人的花园里了呢?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
师:(多媒体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内容)读了这一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
3.语言实践。
师: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请你想一想,他明白了什么?把他明白的内容写下来。
生展示交流。
师:他明白了“孩子就是春天”这个道理。明白之后,巨人顿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此不再孤独、苦闷,而变得开朗、快乐;也不再自私自利了,变得既宽容又大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境感悟上升到意境感知,再到与巨人心灵契合的心境感悟。通过师生情境对话,让想象的视角开阔、范围扩大、精度更细。)
▲活动四:展想象,植德育,拓阅读,提素养
1.齐读第14、15自然段,感受孩子们的幸福。发挥你的想象,想象围墙拆除后的景象,课后把它写出来。
2.结合生活,领悟童话中的道理。
3.师小结:与人分享快乐,可以使快乐加倍。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虽然不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神奇,但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度和有爱的快乐大家庭里,希望人人都能不断传递快乐和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4.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师:童话故事往往语言优美,意味深长,情节生动、至真。如果认真品读,我们不但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而且可以领悟到人生真谛。课后,请同学们去图书室阅读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从情趣出发,创设童话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感悟这篇童话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童话故事的热情,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反思】
童话类课文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对童话类课文解读不深刻,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表的热闹中,达不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本次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了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审美鉴赏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引导学生感悟童话语言之美;通过展示画面和想象特定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之美;通过找关键词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变化,感悟人情之美。我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发现生活的美,并能鉴赏美。
2.聚焦想象,实践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的变化发现花园的变化,锁定课文的留白,聚焦学生想象,结合实际情境表达想象内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如巨人赶走孩子们的时候的内心想法和外部表情,作者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让学生体会花园前后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让学生体会巨人的态度方面,我引导学生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