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2024-11-22冯银珂
摘要:文章探讨了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增强企业治理威信,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并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为资金管理提供监督和激励,提高资金透明度,并防范资金风险。
关键词:资金管理;企业治理结构;内控体系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其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发展潜力。企业治理结构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决策机制的框架,对维护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
(一)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企业的日常运营,还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资金控制等方面,旨在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其运营需求,同时也要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在资金筹集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和市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内部融资等。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和财务目标,合理安排资金的投资方向和使用效率,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资金控制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预算管理、现金流管理、风险管理等手段,有效监控和控制资金流动,防范财务风险。
(二)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在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旨在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营效率、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核心组成部分。股东大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和重大决策,选举和更换董事会成员及监事会成员。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中心,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监督管理层的工作,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监事会则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保护股东和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在实际运作中,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法规的约束、市场环境的变化、股东结构的多样性、管理层的能力和道德水平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资金管理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
(一)影响企业治理威信
资金管理对企业治理威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外部市场和内部员工中的信誉和形象。资金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是衡量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减少资金浪费和滥用,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高效率和透明度的资金管理会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资金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能有效监控和控制资金流动,及时发现和预防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保护企业和股东的利益,也是提高企业治理威信的关键因素。资金管理还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密切相关。合理合法的资金管理不仅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标准,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二)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资金管理在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等,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资金管理密切相关。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企业可以平衡各方利益,维护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资金管理对于维护股东和投资者关系至关重要。合理的资金筹集和分配策略可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并为股东提供合理的回报。企业透明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的利润分配机制,能增强股东的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值。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及时偿还债务,维护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通过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保证足够的资金流动性来应对债务偿还和利息支付,避免违BgySrrAoFtd60KdzJVz/Vz13gyLroLTHSqmjJsz6TUM=约风险,维护与债权人的良好合作关系。资金管理对于平衡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合理的资金分配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源用于员工福利、培训和发展,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有效的资金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维护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资金管理还涉及企业的税务规划和政府合规,对于维护企业与政府及社会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企业合理地税务规划和遵守财务法规,可以减轻税务负担,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三)调整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伴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而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其效率和策略直接影响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资金管理影响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决策。企业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战略投资和发展计划,增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时的信心和决策能力。良好的资金状况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治理结构。资金管理对股权结构的调整也有重要影响。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如增资、减资、股权融资或股权转让时,都要有效的资金管理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合理配置。资金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能有效监控和管理资金流动,防止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可靠性,还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资金管理还与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密切相关。企业与银行、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信息,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和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企业治理结构对资金管理的反作用
(一)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治理结构对资金管理的反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有效的治理结构来防范资金管理风险。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为资金管理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监督,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审查是防范资金管理风险的关键。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的财务策略和资金使用计划,监督管理层的资金管理行为;监事会则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执行情况,确保资金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层级监督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防止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内部控制系统对防范资金管理风险同样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财务报告控制、操作控制和合规控制等,能有效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财务欺诈和资金滥用。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靠性,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也有助于防范资金管理风险。利益相关者建立股东大会、员工代表大会等参与机制,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对资金管理提出监督和建议。参与监督机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透明度,减少管理层滥用职权和挪用资金的风险。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外部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也是防范资金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定期的外部审计独立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管理情况,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外界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和市场的监督。
以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可以论证企业治理结构对资金管理的反作用,特别是在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方面。阿里巴巴集团拥有较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治理机构为阿里巴巴的资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阿里巴巴的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的财务策略和资金使用计划,审查和批准重大投资决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则负责监督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审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阿里巴巴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财务控制、操作控制和合规控制等,确保资金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防止财务欺诈和资金滥用。阿里巴巴通过定期的外部审计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外部监督和评估。外部审计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客观公正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管理情况评估,信息披露制度则确保了集团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从表1的财务指标情况来看,企业的每股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说明企业的营业能力在不断提升,是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有效资金管理的结果。特别是在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方面,企业治理结构起到关键作用。净利率的变化显示企业盈利能力的波动。2021年净利率达到19.98%,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成本控制等,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但2022年净利率下降至5.52%,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内部管理的不足,提示企业需进一步加强治理结构,以更好地应对风险。资产负债率的稳定性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稳定性。2019-2023年,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5%~36%的区间内,说明企业在保持财务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债务水平。稳健的资金管理策略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该企业近五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应收托管资金期初期末余额呈现一定波动。2019-2021年期间,期末余额逐年上升,分别为1985亿元、3460亿元和3565亿元,表明企业现金储备不断增加。但在2022年出现下降,期末余额为2274亿元,同比减少1291亿元,降幅达36.2%,现金变现能力有所下降。2023年期末余额小幅回升至2295亿元,增幅为0.9%,现金储备基本保持稳定。近五年,企业现金期间变动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现金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应关注现金流波动的原因,优化资金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现金安全和流动性。
(二)强化资金管理
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对资金管理进行监督。董事会负责审批重大资金决策,如,投资项目、融资计划等,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监事会则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执行情况,检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这种分工明确的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靠性,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企业治理结构通过激励机制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企业通过将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挂钩,激励他们更加关注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风险控制。例如,企业设立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鼓励管理层和员工实现财务目标,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企业治理结构还通过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沟通机制,增强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激励效果。通过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召开股东大会等方式,企业向利益相关者公开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外部监督。企业通过内部沟通渠道,如,员工大会、内部培训等,能传达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策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度。如果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力,监督和激励机制可能会失效。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资金管理中的不透明和不规范行为,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激励机制设计不当或与企业战略不一致,会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偏离企业的长期目标,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需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确保监督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
企业治理结构通过明确的职责分配和决策流程,确保资金管理的透明度。董事会负责制定资金管理策略和监督执行,管理层负责具体的资金运作。分工合作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明确责任,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制度来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报告控制、风险管理控制等,确保资金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发现并纠正资金管理中的问题,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治理结构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提高资金透明度。企业应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企业还应披露重大投资决策、资金运用情况、风险管理措施等信息,增加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企业治理结构还应通过股东大会和其他沟通渠道来提高资金透明度。股东大会是企业与股东沟通的重要平台,企业应在会上详细报告资金管理情况,回应股东关切。企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传达财务信息和管理决策。如果企业治理结构缺乏透明度和责任感,资金管理的信息披露会不充分或误导,导致利益相关者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如果沟通机制不畅,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可能受阻。企业要不断优化治理结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四、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协调策略
(一)建立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协调机制
企业需要明确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协调机制。资金管理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资金筹集、使用和控制等方面,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协调机制应确保资金管理决策与企业治理结构相一致,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企业应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如董事会会议、管理层会议等,确保资金管理的信息和决策及时传达到企业治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加强沟通,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失误。企业应明确董事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方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协作,还要建立规范的决策流程,如,资金计划的制定、审批和执行等,可以确保资金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企业应设立监督机构,如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对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设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励管理层和员工实现资金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治理效率。如果协调机制设计不当或执行不力,可能导致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出现脱节,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企业要不断评估和优化协调机制,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实现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的良好协同,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目标。
(二)完善内控体系,防范资金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内控体系框架,涵盖财务报告、运营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框架应包括内控政策、程序和指标,明确内控的目标和责任,确保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内控,包括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和审批流程,实施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以及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防止资金滥用和财务欺诈。企业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和审计,包括建立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独立评估。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企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和评估资金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这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和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内控措施的有效执行。如果内控体系存在缺陷或未能及时适应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资金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不足,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健运营。企业需持续监测和更新内控体系,以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强化企业领导层监督作用
企业领导层,特别是董事会,应承担起对资金管理的最终监督责任。董事会应定期审议资金管理报告,评估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情况,确保资金管理符合企业战略和财务目标。通过这种高层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企业应建立定期的财务报告制度,确保管理层及时向董事会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同时,董事会应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管理层改进资金管理。企业领导层应加强对资金管理团队的监督和指导。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定期与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资金管理的具体情况,指导和监督资金管理工作的执行。通过这种直接的监督和指导,可以提高资金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企业领导层还应加强对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定期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可以独立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管理情况,提供客观的审计意见。领导层应重视审计结果,根据审计建议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强化领导层监督作用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问责机制。通过将领导层的绩效考核与资金管理绩效挂钩,激励领导层关注并改进资金管理。企业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对资金管理中的失误和违规行为进行严格追责,确保领导层履行监督职责。
五、结语
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增强企业治理威信,有效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并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也能为资金管理提供监督和激励,提高资金透明度,并防范资金风险。为了实现资金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协调,企业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完善内控体系,强化领导层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崎泉.论财务管理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营销界,2023(03):59-61.
[2]杨千瑜.论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及改善[J].会计师,2017(12):49-50.
[3]许丽杰.从企业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商场现代化,2016(17):157-158.
[4]尹帮进.关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23):202+204.
[5]张艳.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315.
[6]张灿.完善治理结构 强化资金管理 防范企业风险——浅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J].中国集体经济,2011(29):39-41.
(作者单位: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