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党史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建构研究

2024-11-21李正军黎多锋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11期

当代教育改革中,中学党史教育正在从传统灌输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范式转变。党史教育承载着传承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新时代,如何在中学党史教育中既能保持历史教育的庄严与深度,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党史从教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校本课程的兴起为此提供了可能。作为国家课程体系的补充,校本课程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中学党史教育的创新实践开辟了新路径。

一、建构学生主体性的理论框架

(一)学生主体性内涵及其建构的教育价值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超越表面的课堂参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思考、创新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中学党史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建构融合不仅是教与学的革新,更是对历史理解的深化,是教育目标和价值的重塑。在中学党史教育背景下,建构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通过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不仅掌握历史知识,更要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形成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全面认知,成为具备正确、独立史观和责任担当的未来公民。这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学党史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所追求的教育价值所在。

(二)学生主体性与中学党史教育的建构融合要求

1.学生主体性建构要求党史教育者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应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过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通过提问、讨论、创设研究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以适应学生主体性教育的需求。

2.学生主体性建构要求创新党史课程设计。校本课程作为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载体,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设计贴近现实、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党史教育课程可包含历史问题的研究、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等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学生主体性建构强调党史教学评估机制的多样性。传统评估方式注重知识掌握程度,而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在中学党史教育中,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采用成长记录、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估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发其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能力。

二、课程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策略

(一)着力开发与实施学生主体性党史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确保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设计与当地红色资源相结合的实地考察项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2.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育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传统的讲授法虽有其价值,但在校本课程的框架下,应更加注重互动和探究。采用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围绕党史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展示成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强他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提问、引导讨论、提供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还需具备课程开发和评估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评估机制的改革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考试评价应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表现,如批判性思考、团队合作、创新表达等。通过成长记录、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党史教学案例设计

1.组织学生实地调研、考察当地的红色文化遗址。在考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历史研究,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调研过程中,学生需记录观察、拍摄照片、收集资料,为后续的汇报做准备。考察后,学生需整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2.历史演绎———“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党史上重要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仿真人物对话。教师指导学生事先做好准备,了解角色生平、思想和历史贡献,准备角色台词和背景介绍,撰写脚本。通过历史情境模拟,学生代入历史人物角色亲身感受历史事件进程的复杂性及其影响的深远性。

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建构路径涉及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的全面改革,是一个系统而长久的工程。我们应继续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为中学党史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海南省三亚市高峰中学)

责任编辑:田薇助理编辑:杨鑫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