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心灵的障碍:初中班主任帮助抑郁症学生的支持策略

2024-11-21樊少娟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11期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持续性的严重精神疾病,此病发作时会出现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或心境低落、兴趣缺失等核心症状,较为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在家庭方面,抑郁症的发生会影响家庭的欢乐、和谐,不仅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也会让家庭成员疲惫不堪,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在学校方面,抑郁症的发生会影响身边同学的情绪和心理,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校园安全,给学校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在社会方面,抑郁症会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功能,加重社会医疗负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指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学生。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应注意辨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妥善处理问题,帮助他们摆脱长期自责、无奈挣扎的困境,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学生患抑郁症的成因及表现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日益深入,认为其发病是遗传、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社会学研究进一步指出,诸如亲友离世、家庭矛盾、教育缺失、职场压力等重大生活应激事件,均对抑郁症的发病具有显著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表达可能较为含蓄或复杂,不易被直接察觉。班主任可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状态以及情绪变化,捕捉可能暗示抑郁症状的微妙信号。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情绪低落、沮丧或易怒,并持续较长时间(如两周以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动力,包括原本喜欢的活动;精力减退,容易疲劳,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等。

二、班主任面临的挑战

识别抑郁症学生时,班主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对其敏感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首先,作为班主任应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这对于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应对潜在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显著、情感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不擅长或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班主任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关怀每一个学生。

其次,专业性是班主任有效识别抑郁症学生的关键。班主任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症状、成因及影响,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沟通技巧和干预策略,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困扰和感受。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班主任对抑郁症学生的支持策略

班主任对抑郁症学生的支持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一)建立信任关系:运用倾听技巧和同理心

支持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时,班主任首要且至关重要的策略是建立坚实的信任关系。这要求班主任具备高超的倾听技巧: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言语背后的情感与需求。通过耐心而专注的倾听,班主任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无虞的倾诉空间。

此外,运用同理心是加深这一信任关系的桥梁。情感的共鸣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从而更容易解除防备,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能为班主任后续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

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悲伤、焦虑或无助,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力量。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寻求专业指导,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外部专业机构紧密合作,为学生量身定制心理干预方案,以帮助他们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增强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

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抑郁症学生特别的关注,如调整座位以减少环境压力,安排轻松的学习任务以减轻学业负担,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以增进社交互动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班主任能与多方力量携手,引导抑郁症学生走出阴霾,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三)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支持学生

学生的身心健康一般会随着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大多数抑郁症学生的患病原因都来自于家庭。因此,家长的理解是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症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开放、坦诚的对话,家校双方能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共同迎接挑战并制定个性化的支持策略,确保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得到及时的关爱与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共享信息。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抑郁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家长建立紧急而细致的沟通渠道。联系家长时,班主任应详细介绍学生的具体行为变化、情绪波动及学习状态等情况,这些现象也将作为初步评估抑郁症的重要依据。此外,共享信息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隐私至关重要。班主任应遵循学校及法律关于保护学生信息的规定,确保对话内容的机密性。这种对隐私的尊重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尊严,也有助于建立起家校信任的基础,为双方共同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2.共同制定支持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抑郁症学生,班主任可携手家长,共同聚焦学生的具体状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与支持方案,包括适当调整学业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情绪管理策略以及增强家庭内部支持等措施。同时,班主任应强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并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紧密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3.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班主任可引导抑郁症学生通过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及均衡饮食等方式,改善其身体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成长环境。

(四)在班级中创造支持性环境

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打造出积极有爱且关照抑郁症学生的班级环境,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让抑郁症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与支持,并从中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共同学习、携手成长。

1.强化班级凝聚力与归属感,共筑温馨家园。为了构建一个紧密相连、充满归属感的班级体,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一套深入人心的班级规则。这些规则要展现出对每位同学的尊重与包容,并强调对可能面临心理挑战的学生给予深切关怀与支持。其次,班主任需要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团队建设活动,旨在打破隔阂、加深情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得到心灵的成长,在共同经历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温馨篇章。

2.构建情感支持系统,共筑心灵港湾。进行班级创建可以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如可在班级的一隅布置“倾听角落”,这里不仅可以摆放共享的座椅和丰富的书籍,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此外,“同伴导师”这种支持策略也值得试用。班主任可选择几位成熟稳重、善解人意的学生作为“同伴导师”,他们就如同班级中的小太阳,能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抑郁症学生的世界,帮助这些学生逐步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色彩。

四、班主任的自我提升

班主任不仅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班主任自身的成长与提升至关重要。

(一)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

首先,班主任应系统探究造成学生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相关内容,这包括探索其复杂的成因,如抑郁症可能由生物遗传、环境压力、个人认知模式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其次,班主任可详细解析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同时了解其专业诊断标准与流程,确保准确识别相关症状。随后,班主任应熟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及综合干预策略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情境。最后,班主任可参加由资深心理学家主讲的培训课程,定期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期刊文章,观看权威在线讲座,紧跟领域动态,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将所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与干预能力。

(二)提升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学生需求的关键。班主任可通过参加沟通技巧培训、模拟对话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在倾听、表达、反馈等方43e1fd3979480eccbc975a2511aacb00面的能力,以更加敏感和体贴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三)掌握危机干预技能

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班主任需具备敏锐的危机识别能力,迅速捕捉学生的异常行为或情绪信号。为此,班主任可参加专业的危机干预培训,学习有效的干预策略,包括如何安抚学生情绪、如何评估危机程度、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等。此外,模拟演练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帮助班主任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冷静应对,确保能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机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四)关注教育新理念与新技术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班主任作为教育前线的探索者,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合新理念与新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班主任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工具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可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模式,提前预警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也可利用智能算法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心理调适资源;还可借助AI助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心理评估并获取干预建议。

在抑郁症学生的支持体系中,班主任的角色无可替代。未来,班主任也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抑郁症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启正中学)

责任编辑何欢助理编辑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