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勤学笃行 职教之路求是创新
2024-11-21李粉霞
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十分契合职业教育教师的岗位特点。我们深知,只有终身学习、笃行不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自幼生长在太行山脚下,在恩师坚持不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考上大学,走出了小村庄。2000年8月,我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走进当时还是中专的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当年,职校招生困难,来上学的孩子基本没分数要求,好几个家长在我面前说,对自家孩子没什么指望。但是我想,每个孩子都应是家庭的希望,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要让他们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职校学生大多不自信,为帮他们重拾信心,我陪他们一起跑操、一起上晚自习,还要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呵护他们成长。一次,一个学生装病不来上课,我没有说破,回到宿舍,做了一顿病号饭。当我把一大锅鸡蛋挂面汤端到学生寝室时,那个孩子流泪了。此后,他再也没旷过课。24年过去了,他现在已经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打铁还须自身硬
我深知,只有掌握先进技能,我们才能更有底气。2004年,第一届全国数控大赛开赛,怀孕的我不想放弃这次实战机会,于是我和8位老师一起备战,一整个暑假,都蹲守在炎热的厂房。此后,我连续参加四届数控大赛,先后掌握了三轴、四轴以及最先进的五轴加工技能,两次以山西省职工组第一名的成绩,带着学生走进全国赛场。
团队的共识
勤学笃行、求实创新是我们数控团队的共识。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洪天岁说,有一次他到办公室找我,别人告诉他我在车间,当他看到我紧张地准备比赛时,触动很大,他忘不了老师专注的目光,他没想到一位女老师也这么拼。
我们的老主任裴炳文30年扎根数控,退休返聘后,经常加班加点给师生作指导。大家都说,裴主任就是我们身边的一束光。
技术达人张子祥率团队先后与航天二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端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品研发,他是团队对外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
骨干教师郭海青为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主动到宁波工厂锻炼一年。他带学生参加数控机床装调与升级改造赛项,连续五年获全国一等奖。
工业机器人小将马海杰带着学生研发产品、开公司、拿大奖,一股劲儿往前闯。
为了返校答辩的学生有地方临时居住,青年教师常镭民让出了自己的婚房。
……
我们团队的所有教师都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引领每一名学生向上生长。每当我们看着一批批学生懵懂而来,带着一身技能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因为我们点亮了学生成长的梦想。
社会的认可
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我校的毕业生有“全国技术能手”28人,全国冠军1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有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4人。
在2016原2023年间的“五一”“五四”期间,《焦点访谈》《央视新闻》等栏目都有对我校毕业生的报道或专访。中央电视台先后报道《大国工匠曹彦生———为导弹“雕刻”翅膀》《大国工匠常晓飞———数控微雕为国保驾护航》《最美职工胡兴盛———闪亮的名字,年轻的工匠》……为此,我们的学生受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诸多央企的青睐……
社会认可我们的学生,家长也认可我们的老师。我曾接到四川家长的电话,恳请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读书;我曾经遇到贵州的家长,热切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走访……
2014年,我们去朔州办事,学生家长不知从谁的口中得知我们要去,走了30里路来到路边等我们。由于路不熟,我们到时天已经黑了。家长硬是在我们要经过的村口等了我们一整天。黑暗处,老人闪着泪光,拉着我们的手念叨着:“我们就想看看老师。”我是老人两个孩子的班主任,也是他们的大赛指导老师。两兄弟通过学校的培养,双双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一个原本贫穷的家庭,从此改变了命运。
前行的力量
家长的肯定,让我们充满了前进的力量。
我们率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率先寻求校企合作之路,与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公司连续14年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过程四共同、效果五共赢”,改革成果获国家职教成果二等奖。
一家企业找到我们,想共同开展产品研发。能不能完成目标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我们当时就想,如果不逼迫自己一把,对外技术服务永远走不出去。我们三个月没日没夜地研究、试验,终于完成了数控堆焊机的研制,帮助企业获利超5000万、申报专利11项。
这些年,我们注重教书育人、产教融合,团队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我个人也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太行山麓,满天霞光。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团队亲身经历了学校从中专到高职、从普通高职迈入国家“双高”的艰辛奋斗历程,我们将携手共进,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让职业教育也能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舞台。
(作者单位: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