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秘密花园》中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2024-11-21侯梦宇

今古文创 2024年43期

【摘要】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部分,有着特殊的目的,对译者有新的要求。《秘密花园》是美国女性作家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关注内心世界、回归自然的哲理。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包含目的性、连贯性、忠实性三大原则。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通过对比分析《秘密花园》两个译本探究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秘密花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3-011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3.029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文学下的一个分支,意义广泛,风格独特;儿童文学从一般文学中分化出来后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分支领域。儿童文学的翻译兼具娱乐和教育双重作用,对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包含目的性、连贯性、忠实性三原则。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译者可以在翻译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译文质量。目的论视角下分析译者主体性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译者翻译的目的和在翻译中做出的努力。基于此,本文以《秘密花园》为原语文本,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比分析李文俊和张建平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二、目的论概要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由德国翻译家汉斯·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的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人物是莱斯,他主张在翻译时应当首要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应该首先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这一观点为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第二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汉斯·弗米尔,他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的有目的的行为,翻译应当遵循三大原则,根据翻译原则的不同,选择的翻译策略也不同。第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诺德,他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

在目的论的三原则中,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3],其次是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时要从翻译的目的出发,以翻译目的为导向进行翻译活动;连贯原则是指注重形式和意义的连贯,所翻译文本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语内连贯;忠实原则是指忠实于原作,使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贴合原文。

三、儿童文学翻译与《秘密花园》

(一)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历经百年,在当今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儿童文学翻译体量大,范围广,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逐渐深入,“为孩子而译”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当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自身,比如词法、句法等的研究;此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读者、译者或是社会等外部因素上。而国外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别儿童文学翻译史、插图和文字、原文偏离等方面。[7]

风格是文学作品及其翻译的关键要素,申丹曾表示:风格是作者习惯的一种表现,是在美学和主题的基础上作者做出的语言形式的选择。[9]儿童文学的翻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功与否。严维明在谈新译《汤姆·索耶历险记》的体会时,就首先提到译好儿童文学作品,关键在于译出“童味”。[13]近年来,徐德莱、姜泽珣在其研究中分析了儿童文学文体风格的本质,从语音、语相、对话的语用风格和语篇认知多维视角探讨了风格再造问题。[11]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因其受众的独特性,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做儿童文学翻译时,关注翻译语言风格的准确性对译文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文乔对2000年到2019年二十年间的中国当代儿童读物英译出版与传播进行研究。[10]龙晓翔和胡牧基于网站读者书评的分析,运用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6]在他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共同结论: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外译中,所译作品主要是名家名作,且主要聚焦于故事、家庭、教育阅读等具有普遍价值的主题中。

(二)《秘密花园》及其汉译本

《秘密花园》 (The Secret Garden)全书共二十七章,由美国著名女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创作,首次出版于1911年。伯内特18岁就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一生热爱写作,创造40余部小说,在儿童文学领域贡献颇多,除本文本外,著名作品还有:《小公主》 (A Little Princess)、《小勋爵》 (Little Lord Fauntleroy)等。

该作品讲述了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的故事,她性格孤僻,不招人待见,父母双亡后被送往姑父的庄园生活,这片庄园被玛丽称为“秘密花园”,庄园的荒凉让她在这个陌生环境中更加寂寞。但慢慢地她发现了庄园里的乐趣,逐渐结交了朋友,找到了花园的钥匙,与花园为友,在花园里找到心灵的归属。

《秘密花园》这一经典小说多次被影视化,一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影响深远,其中提倡关注内心世界、回归自然的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秘密花园》在中国也有很多译本,其中最经典的译本是李文俊译本,本文选取了李文俊和张建平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译者在翻译时主体作用的体现。

四、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对比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翻译时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面对儿童文学翻译会有更大的挑战,基于此,儿童文学翻译要着眼于目标读者,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本部分将以《秘密花园》两译本为例,从目的论三原则分析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发挥。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目的论三大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翻译时,译者首先要聚焦于翻译工作的目的,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以使作品达到预期效果。译本目的可以与原文本目的有所差异,但必须有自身明确的目的,否则翻译活动很难进行下去。[5]

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要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秘密花园》第七章中,玛丽和玛莎说到了英国的天气时,描述玛莎的坐姿时提到“sitting up on her heels among her black lead brushes”,本句中“sitting on her heels”的翻译,两位译者处理方式不太相同,李译为“跽坐起来”,而张译为“坐在脚跟上”。对玛莎所说的“Nowt’ o’ th’ soart!”二者的翻译也有所不同,李译为“没影的事儿!”而张处理为“才不是那么回事呢!”(这句话玛莎说的是约克郡方言)二者不同的翻译也折射出译者主体性的不同。

单从翻译而言,两位译者都准确传达出了原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特殊性,翻译时不仅要考虑意义的传达,还要关注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该文本为儿童文本,译文读者面向6—14岁儿童,因此翻译时要考虑到儿童对汉语词汇的接受程度。此处李译本“跽坐”一词对儿童而言文学色彩较高,对儿童来说,所阅读内容有生僻字且不易理解,容易产生困惑,会降低儿童阅读兴趣与积极性。相比而言,张译本在此处更能符合儿童阅读能力,容易理解。“才不是那么回事呢!”一句话的翻译二者均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张译本在后边标注了这样翻译的原因,由于原文为方言,所以翻译时有所注解。这种翻译方式可以为我们借鉴。

目的是翻译活动最根本的要求,目的性原则作为首要原则,规定了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要首先考虑本次翻译活动的目的,以此来指导本次翻译活动。在《秘密花园》第十章中,秘密花园的发现让玛丽这个性情古怪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追求,她想要把这个花园通过努力打造得更漂亮,这一过程中,她与花园的园丁本·威瑟斯塔夫交流更多,逐渐熟悉起来,在展现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时,文中提到“by seeming to start up beside him”,此处,“start up”一词的翻译二者有所差异,李译为“突然出现”,张译为“突然窜到”,通过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出“窜”字在此处更加形象生动。后面“as if she sprang out of the earth”,李文俊处理为“钻”,张建平处理为“蹦”。这两个动词的翻译是这句话的关键所在。

所有的译文都产生于特定的目的,最后又为该目的服务[2]。此处,译者除了要关注译文读者外,还要关注本章语境。在第十章开篇玛丽来到米塞尔斯维特后逐渐变得开朗,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抓住这一人物特点,与前文形成对比。此处对比“出现”“钻”和“窜”“蹦”可以发现,在两个动词词组的处理上稍有差别。笔者认为此处张译本更能体现译者主体性。“窜”和“蹦”更能体现玛丽现在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并且张译本在后面增译“把他吓一跳”画面感更强,更符合儿童文学的风格特点。

(二)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能遵循语内连贯,在目的语语境下能够准确、连贯地表达原文本意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原著,减少困惑。《秘密花园》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其翻译的连贯性对儿童接受文本具有重要意义。

玛丽一开始被送往一个牧师家里,玛丽和这里的孩子们格格不入,大家也都不喜欢玛丽,其中巴兹尔因为玛丽的一些行为和言语感到非常生气,给玛丽起了外号,说一些负面的语言,例如:

Mistress Mary,quiet contrary,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With silver bells,and cockle shells,

And marigolds all in a row.[1]45

通过阅读发现,这几句类似于中文的打油诗,读来朗朗上口。所以翻译时要注意韵律,使读者产生同样的阅读效果是翻译活动的重点所在。李文俊将这首打油诗翻译为:

玛丽小姐倔乖乖,

花园真能造出来?

银铃铛、花贝壳,

金盏花儿插起来。[8]7

由此可见,李译本更符合中文读者打油诗的阅读习惯,不仅押韵,在字数上也有明显的控制,读来符合中文儿童的阅读习惯。李文俊在翻译过程中十分关注读者的接受,运用叠词,再现原文效果[4]。“倔乖乖”一词的选择将儿童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出来,更凸显人物特点。

对比李译本,张译本对这首打油诗的翻译处理为:

玛丽小姐,脾气很犟,

你的花园成个啥样?

银钟花儿和鸟蛤壳,

还有万寿菊排成一行。[14]17

对比李译本和张译本发现,此处张译本只是对应译出了原文,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关注较少,并不太连贯,给人一种拗口的感觉,节奏感较弱。打油诗应该更加有节奏、韵律,让儿童读起来容易上口,易于理解,方便记忆。对于这首打油诗的翻译,李译本所体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更明显,更加符合连贯性原则,在翻译时控制字数与节奏,更符合原文韵味,再现巴兹尔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与表达。

此外,对话翻译也体现了连贯原则。在第二章梅德洛克太太接玛丽回庄园的路上,对梅德洛克太太的语言翻译就体现了连贯性原则。“a more marred-looking young one”对于本句中“marred”一词的翻译二者相同,但译文所呈现的处理方式有所差别。因为这是一个约克郡方言词,并在原文中标识了出来。为了与英语进行区分,李文俊在处理时先是用中文一个意义相对较近的词“没治的”翻译出来,紧接着下一句进行白话解释:她说的“没治”是约克郡方言,意思是“惯坏了的、脾气乖戾的”[8]10。而张译本保留了原英文单词并在本章结尾做注释,“marred是约克郡话。意思是被宠坏的和任性的”[14]20。

这两种处理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外来词汇的翻译也是我们在做翻译实践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处两种处理方法对我们今后翻译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笔者认为,在目的论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下,译者要关注译文的逻辑性,李译本在原文基础上解释“marred”时增译了“她说的”,使得前后逻辑更加紧密,语义更加连贯、紧凑,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

(三)忠实性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译者主体性是在“忠实”标准下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是一种相对忠实[15]。忠实不是单纯地字句对译,而是要在译者理解原文基础上,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在目的语中找到尽可能与原文贴切的表达,传达原文韵味。

《秘密花园》第三章中玛丽和梅德洛克太太抵达斯威特站后,站长用约克郡方言与他们打招呼。双方的对话以约克郡方言进行,与旁白等英语文本进行区分。因此,在翻译时也要关注语言变化。

原文“I see tha’s got back”“tha’s browt’th’young’

un”“Aye”等词的翻译凸显了二者对中文方言语言的应用得心应手,英文通过拼写来表示方言,对于这三个词,二者分别处理为“俺见到你回来啦”“小不点”“可不”和“回来啦”“小姑娘”“是啊”。

对比两个译文,李译本运用中文方言加儿童话语处理本部分约克郡方言,张译本运用儿童语言进行翻译。二者均发挥了译者主体性,但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只传意是不足的,还要保存原著的情感、韵味和意境。原文已经点明此处的语言为约克郡方言,因此,翻译时要关注到这一点,李译本将方言增加到翻译里使得译文更加生动,更能传达原文的韵味。

翻译“How’s thy Missus?”时,李文俊处理为“你那口子可好?”很像农村方言的表达风格,张建平译为“你夫人好吗?”就略显正式。且在翻译“speaking”一词时,张译本直接处理为“说”,对比来看,李译本“操起”就更有方言的韵味,让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注意到此处人物、语言、身份所发生的变化。本段对话翻译中,张译本虽然意思传达无误,但和前文保持同一语言风格,其韵味就有所削弱,忠实性在表达与韵味上有所降低。同时,译者主体性在张译本中的体现不如在李译本中明显。

除对人物语言形象的翻译外,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的描述也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内容。在第十章中出现了对旅鸫(知更鸟)的描写“He tilted his head and sang a little song right at him”,此处原文本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文学作品创造性高,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修辞是其中一种。修辞手段的传达也最为复杂微妙,对儿童文学的翻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2]。所以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不仅仅是语言、意思的忠实,还要尽量还原原文的艺术手法,运用相同或相似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本句中描写知更鸟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翻译时,两个译本都保留了拟人的修辞,对原文的动词,二者都处理为“翘歪着小脑袋,专门为本唱起了一支小曲”。“歪”“唱”两个动词的使用使得画面感更强,更加灵动。由此可以得出,译者主体性在两译本中有明显的体现,能够充分发挥译者能动作用,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更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五、结语

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中重要的分支,作品风格独特,受众群体特殊,对译者有着独特的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时刻关注语言与风格的表现。本文中,通过对比《秘密花园》李文俊和张建平两译本发现两位译者尽管在部分翻译处理中略有不同,但翻译时都发挥了译者主体性,各有优劣。

同时,这也对我们在今后的翻译活动中提出要求,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活动的目的,要重点关注目的语读者,译出童真,让儿童理解文本,始终将儿童放在翻译活动的首要目的中。并且要准确连贯地译出原文本,且不失原文韵味,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译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urnett,F.H.The Secret Garden[M].New York:Branes&Noble Classics,2005.

[2]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Vermeer H.J.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J].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9:221.

[4]韩洋.基于语料库的儿童文学汉译中叠词的应用研究——以李文俊的儿童文学翻译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9,(03):15-21.

[5]姜海清.浅谈翻译目的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87-89.

[6]龙晓翔,胡牧.中国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研究:基于网站读者书评的考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47(01):116-126.

[7]李宏顺.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5).

[8](美)伯内特.秘密花园[M].李文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9]申丹.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修文乔.中国当代儿童读物英译出版与传播(2000-2019)[J].上海翻译,2020,(05):89-93.

[11]徐德荣,姜泽珣.论儿童文学翻译风格再造的新思路[J].中国翻译,2018,39(01):97-103.

[12]徐曼曼,韩江洪.论《秘密花园》李文俊译本中儿童本位意识的体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2):136-140.

[13]严维明.谈谈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新译《汤姆·索耶历险记》点滴体会[J].中国翻译,1998,(05):53-55.

[14](美)伯内特.秘密花园[M].张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15]仲伟合,周静.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7):42-46.

作者简介:

侯梦宇,河北工业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