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时代还给时代,把中国还给中国

2024-11-19郑伟

名作欣赏 2024年11期

“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作为山西学者的王瑶先生”顺利在山西大学开展,我首先代表山西大学文学院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校史馆、中国现当代文学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文学院师生对王瑶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都是读着王瑶先生的书成长起来的。他的《中古文学史论》是中古文学研究中的开拓性著作,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建立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格局,其文学史理论与方法影响与启迪了几代学者。而且王瑶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首任主编,一贯提倡学术民主,强调老、中、青研究人员的团结合作,重视扶植新生力量,所以他还是那个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发展和队伍建设的组织者。

对于我们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对王瑶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论》更熟悉一些,常看常引。以前从先生的书中找观点找材料,他讲到魏晋时期的名士心态和精英文化,讲总集编撰对文体学的作用,讲文学与文人生活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等等,这些观点都隐含在后世中古文学研究的相关著作中。我们今天从王瑶先生的书中找视野,我特别能够感觉到“五四”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之中,王瑶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把一个时代还给一个时代,把中国还给中国”的学者。这是朱自清评价罗根泽的话,对王瑶先生也是适用的。他的《中古文学史论》秉承一种“历史的态度”和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他不是用西方标准讲文学史的倒退或进化,也没有刻意突出魏晋文学的所谓纯文学性质,而是实事求是地还原一段历史,从文人生活与文人心态的角度讲明魏晋文学之所以然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过分依从当下立场来剪裁古人。王瑶先生不是魏晋文学的评判者,而是阐释者,我感觉他和罗根泽是同路人,他们都是朱自清欣赏的学者。

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抉择,而一种西方现代性的观念主导了现代思想史的进程,以至于我们对传统的言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落入西学话语域,或为其脚注,或为救济西学弊病的良方,唯独缺乏一种面向中国问题的本位自觉,结果导致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及其话语创造力的缺失。现在的人文学科都在反思百余年的学术史,都感觉到回到本土文化传统中重建中国话语的紧迫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曾热议“失语症”问题,也提出了诸多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方案,但转化得不算成功。说是激活传统,其实是对传统的重新赋值,由于剥夺了传统自行言说的权利,一开口就把传统作死了。既死矣,又要复活它的生命力,这如何能够做得到?往往同一个传统,以前弃如糟粕,现在视为珍宝,但传统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需要而言,中华文明复兴谋求中国话语表达。学者们反思百年来以西释中所导致的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力求回到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寻求话语重建的资源,夯实中国话语独立性和独特性的基础。首要就是要剥离历史上对中国文学的各种成见和偏见,让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自己说话,能够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重读王瑶的书就会有这样的感觉。王瑶先生秉持一种历史主义的研究态度,不唯在他的时代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