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024-11-18裴义红
初中时学过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赤壁赋》,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东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官清廉,为时人和后人称道。
对别人的钱财,苏东坡“一毫而莫取”。这种清廉品质,是从小养成的,也是其母程氏夫人言传身教的。他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两个婢女在庭院中熨烫绸缎时,一个婢女忽然大叫一声,原来她的双脚陷进了泥土中,泥土下面是个洞,洞里有一个大瓮,瓮中有物,并发出回声,众人非常兴奋,都认为瓮里一定藏有财宝。正当人们打算开挖之时,程夫人立即制止,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让人在大瓮上面盖上一块乌木板,用土填埋起来。她对大家说:这些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归苏家所有,非义不取。
类似的事例,古书中多有记述。据《元史》载,学者许衡一天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吃,唯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道:“不是自家的梨岂可乱摘?”那人说:“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说:“梨无主,但我心有主。”
“非义不取”“我心有主”,不仅清廉的古人知道这些道理,就是现在一些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有个老农,得知儿子当了官,生怕其变贪,便提醒道:“别人腿上的肉,不能往自己腿上贴!”话虽土,但含义深,体现了老农爱子的殷殷之心。
可如今的一些官员,学历虽高,资历虽深,权力虽大,却偏偏思想短路、心中无主。有的官小权微,却能把权力用到极致,成了“蚁贪蝇腐”;有的手握重权,甘愿被人“围猎”,将送上门的钱财照单全收。有的官员连收带索,手脚并用,终日只恨聚无多。有的官员不引以为戒,还眼红心跳,认为手中有了实权,才能快快发财,当了局长就想当县长,当了县长又想当市长,因为官越大越有实权,才会有更多的人送礼。据报载,某地级市8个县、区,就有7个县、区委书记中箭落马,就是很好的例证。
贪官们应当明白,把手伸进别人袋里,不劳而获的钱是不干净的,也是不安全的。试想送钱者与你非亲非故非友,有的甚至连面也没谋过,凭什么给你送钱,无非是看中你手中的公权,想为他们的私利服务。有的人怕贪官不肯收礼,便赌咒发誓,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说出去。背后却专门备了一个本子,把送礼时间、地点、金额记得清清楚楚,一旦纪委来查,就会竹筒倒豆子似的把送钱的原因和经过都说了出来。
贪官们把不是自己的钱占为已有,有时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会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买房子藏了亿万赃款,却不敢花,在世人面前装穷,结果被查时这些钱都成了罪证。有的到庙里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却不知菩萨是泥塑的,没心没肝没肺,岂能保佑你。
民间有句俗语:“哪有强盗过八十的?”是说干坏事的人不会福多寿长。把不是自己的钱捞进自己的口袋,贪官的幸福岂能长久!有的贪官正在开会讲话,就被纪委从会场上带走;有的正在办公室喝茶,却被突然出现的纪委人员吓得两腿发软,汗流浃背。
《史记》出语干脆:“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还是苏东坡那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