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二框 同步检测
2024-11-14谢圣海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4年,云南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下列措施有利于云南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扩大资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②发挥政府的决定作用,加强产权保护
③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④推动人工智能研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
①加大先进科技、人才、设备等投入
②激活有效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③加快建设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④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加强五大消费街区建设,开展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提质行动;实现深港基建互联互通,打造30分钟城际通勤圈;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2024年1月,深圳市某区锚定国际一流、世界先进,多项措施为全国全省首创。可见,深圳市该区( )
①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倾力打造新发展格局
②以国际消费为战略基点,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③激活多元消费业态,以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
④依托自身的优势,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链博会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要求是,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企业加强信息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集群,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基于( )
①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弱化
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企业竞争力之源
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能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需要深度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下列举措能正确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近年来,某县坚持生态富民导向,引导农民发展特色花卉产业。该县大力推广先有“单”后“生产”的“订单+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让花香飘满致富路。该县的成功得益于( )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双赢
②畅通产品销售渠道,规避花卉种植风险
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④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大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 )
①促进要素有序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
②推动区域合作互动,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同步富裕
④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陆海内外联动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材料表明我国( )
①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②市场环境改善,外商投资权益必然能够得到保障
③坚持创新、绿色等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近年来向“新”转型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24年辽宁省两会上,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讨论热烈。与会代表委员认为,现在的小苗,或许就是未来的参天大树。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快与慢”的问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谁起步早,谁才能赢得先机。
材料二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辽宁省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坚持科教人才一体推进,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着力做强做大航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等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工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简要阐释辽宁省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辽宁省是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A省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全省各地、各部门把推动制造业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造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前10个月,该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全国19.2个百分点,连续22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其中,引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1025个,总投资额7576.5亿元,同比增长46.9%;光伏和储能领域共签约和开工项目388个,总投资额6586.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产业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已有近百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该省投资,项目超过180个。仅2023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就达到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都达到了68%左右。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A省是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