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治药剂筛选
2024-11-12杨勤元王栋杨奇张帆张俊文
摘 要: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在对不同生境的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种类调查基础上,开展用药时期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陈仓区川道和塬区麦田的优势禾本科杂草为节节麦,丘陵和山区麦田优势杂草为野燕麦。冬前防除以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 mL/667 m2与15%炔草酯微乳剂30 mL/667 m2混用的效果最好,株防效达93.73%;春季防除以15%炔草酯30 mL/667 m2、和5%唑啉草酯乳油60.0 mL/667 m2效果较好,杂草防效分别为90.91%和85.46%。安全性调查显示,5种试验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均安全,应加强小麦田禾本科化学防除力度,冬前用药杂草防除效果明显优于春季施药,以期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陈仓区;小麦种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5368(2024)10-0048-04
收稿日期:2024-06-04 修回日期:2024-06-18
第一作者简介:杨勤元(1966-),男,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Screening of Weed Control Agents for Poaceae in Wheat Fields
YANG Qinyuan1, WANG Dong1, YANG Qi1, ZHANG Fan1, ZHANG Junwen2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Chencang District, Baoji, Shaanxi 721300,China; 2. Baoj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Baoji,Shaanxi 7210003,China)
Abstract: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of Poaceae weeds in wheat fields and determine effective control agents, this study takes Chencang District of Baoji City,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Poaceae weeds in different habitat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period and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grass species in the wheat fields of the river valley and highland areas were Jiemai, while wild oats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hills and mountainous areas. The best effect of pre-win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achieved by mixing 3% methyldisulfuron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with 15% acetylene ester microemulsion (30 mL/667 m2). With a plant control efficacy of 93.73%, a plant control effect was achieved by mixing a 3% methyldisulfuron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with a 15% acetylene ester microemulsion (30 mL/mu), yielding a plant control efficacy of 93.73%; for spring applications, 15% ethyne ethyl ester (30 mL/mu) and 5% imidacloprid ethyl ester (60.0 mL/667 m2) showed effective weed control with efficacies of 90.91% and 85.46%, respectively. The safety assessments confirmed that all five experimental pesticides are safe for wheat a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The weed control effect of the pre-winter application i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pring applicat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eed control in wheat fields.
Key words:Chencang district; Wheat cultivation; Weeds in Poaceae family; Herbicides; Preventive effect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关中西部,境内川、塬、丘、山皆有分布[1],海拔在550~1 046 m,年平均气温12.8℃左右。无霜期年平均224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913.9 h。年平均降水量647.1 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 d。小麦是陈仓区第一大粮食作物[2],常年种植面积2.6万hm2。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作物复种指数的提高[3~5]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麦田杂草种类亦发生了变化,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发生面积及范围越来越大,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已逐渐上升为主要优势种群[6, 7],对陈仓区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陈仓区不同生境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种群发生特点,以及化学防除的最佳药剂和用药时间,我们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基础上,进行了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试验,旨在为本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5种供试药剂和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1.1.2 施药器械 施药用3WSH-500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山东三禾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喷雾。
1.2 试验方法
1.2.1 陈仓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 2022年选取陈仓区川塬丘山不同生境麦田,进行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调查。调查地点如下: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陈仓区周原镇张谢村、陈仓区虢镇街道办高家堎村、陈仓区东关街道办五一村、陈仓区阳平镇宁王村、陈仓区贾村镇广福村、陈仓区县功镇焦峪沟村、陈仓区新街镇郝家庄村、陈仓区坪头镇大坪村。
在小麦播种出苗后,11月中下旬调查麦田禾本科杂草种类。每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 m2,分别记载每调查点内全部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
1.2.2 田间药效试验地点 试验地安排在慕仪镇齐西村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试验作物小麦品种为伟隆169,使用12%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该供试田块为塬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灌溉方式为深埋喷灌,土壤类型为褐土,肥力中等,pH值为8,前茬作物玉米。于2022年10月3日播种,播量15.0 kg/667 m2。
1.2.3 试验设计 冬前施药和春季施药均共设6个药剂处理(表2),1个清水空白对照。各处理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0 m2(长5 m*宽2 m)。
1.2.4 施药时间
冬前施药时间为2022年11月16日,天气晴朗,日平均气温8.9℃,杂草为3~4叶期。
春季施药时间为2023年3月21日,天气晴朗,日平均气温为11.4℃,杂草为返青至拔节前。
施药用3WSH-500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常规喷雾。
1.2.5 试验调查
(1)安全性调查。施药后观察麦苗的叶色、叶形和生长情况,与空白对照比较。同时,观测小麦的生育期是否提前或推迟,记录小麦是否存在药害情况,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2)防效调查。冬前施药和春季施药处理各1次。于冬前施药后15 d、30 d、75 d、90 d和春季施药后10 d、20 d、40 d、60 d调查各处理区禾本科杂草株数。每小区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取三点(每点取0.33 m2),统计样方内禾本科杂草种类和残留株数,将最后一次调查时每点杂草数量与对照区杂草数量比较,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防效: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组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1.2.6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分析数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陈仓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特点及数量
对2022年秋小麦苗期田间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陈仓区麦田发生的禾本科杂草有节节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蜡烛草、看麦娘、早熟禾、雀麦、长芒棒头草等9种,表3列出了其中发生严重的4种杂草的数量。
由表3可见,陈仓区川塬丘山不同生境地区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明显差异,节节麦、野燕麦、黑麦草在不同生境均有发生,蜡烛草在仅在川道塬区发生。从田间数量分布来看,节节麦为塬区和川道麦田优势种群,各调查田块占比均在54.0%以上;丘陵和山区麦田则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群,占比均高于59.0%;蜡烛草仅在川道和塬区麦田发生,且种群数量很少,占比均低于9%。
2.2 冬季施药对禾本科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6种药剂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均有明显防效,株防效均在70.00%以上。其中处理6(3%甲基二磺隆+15%炔草酯)株防效最高,达93.73%。此外,处理4(3%甲基二磺隆)与处理1(70%氟唑磺隆)株防效分别为85.49%,83.92%,均达到商业可接受范围的防除效果。而处理2(5%唑啉草酯)、处理3(15%炔草酯)和处理5(69.0 g/L精恶唑禾草灵)的防效一般,均在80%以下。
2.3 春季不同处理防治禾本科杂草田间效果
由表5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春季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处理3(15%炔草酯)和处理2(5%唑啉草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防效分别为90.91%和85.46%;其次,处理5(69.0 g/mL精恶唑禾草灵)和处理6(3%甲基二磺隆+15%炔草酯)防效一般,药后60d防效分别为71.52%和67.88%;处理1(70%氟唑磺隆)和处理4(3%甲基二磺隆)对春季麦田禾本科杂草则无明显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下。与表4结果比较可见,总体上春季施药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要低于冬前施药。
2.4 小麦安全性调查
整个试验期间,对小麦安全性调查共4次,各处理组区域小麦苗长势正常,均未出现小麦叶片发黄、畸形等药害症状,与对照相比较,小麦的生长发育正常[9, 11]。按照国家标准GB/T 17980.4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41部分的除草剂防治麦类作物地杂草药害分级标准,本试验各处理组药害表现均为1级。说明本试验采用的除草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3.1 应加强麦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化学防除力度
根据2022年在宝鸡陈仓区不同生境9个村有代表性麦田调查结果来看,禾本科杂草占比达50.6%,阔叶杂草占比为49.4%,禾本科杂草呈逐年上升的态势[4],其主要原因:一是调换种子传播。种子筛选不严,麦种中夹杂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种籽,造成杂草种子随麦种远距离传播,使其发生范围越来越大;二是栽培种植模式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一直采用小麦—玉米栽培种植模式、农田生态环境基本稳定,使节节麦、野燕麦等恶性禾本科杂草逐年上升,为禾本科杂草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三是管理措施不当。包括(1)引水灌溉,把渠边、地头大量的杂草种籽随流水进入农田;(2)使用未腐熟牛粪、猪粪等农家肥,把大量的杂草种子带入农田;(3)机械收获等农事操作,使其发生程度越来越重;(4)控制措施不当。节节麦、野燕麦、黑麦草、蜡烛草等禾本科杂草比小麦成熟期较早,在小麦收获之前杂草种子已经成熟脱落,成为翌年危害的来源。在发生后期,农民虽然对杂草进行了拔除,但时期偏晚,很多草籽已落入田间。
很多农民在拔除后并未带出田外,或带出后扔在地头、渠边。因此,应加大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化学防除力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3.2 对小麦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化学防除宜冬前施药
对冬前施药和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前用药后总体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6种处理下,冬前用药的防效均达70.00%以上,其中最高防效达93.73%[8 10]。而春季施药却仅有3种药剂防效在70%以上,另有2种药剂防效低于55%,最高防效90.91%也次于冬季用药。综上所述,相比于春季,冬季的杂草苗株形更小,所以冬季施药可能更利于药效发挥。因此,我们建议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若冬前田间杂草量到达一定,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时开展冬前麦田禾本科杂草化除,防止抗药性出现,6种除草剂可交替使用。
3.3 不同药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在不同时期使用防效有差异
从不同药剂在不同时期防除效果来看,冬季化除以3%甲基二磺隆+15%炔草酯混配防效最高,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和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次之。春季化除以5%唑啉草酯防效最高,15%炔草酯次之。尤其是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冬春季表现差异明显,不宜在春季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结论仅为小麦试验田杂草种群结构下2022冬前和2023年春季的试验结果,未进行多年重复,仅供参考。由于受气候及田间小麦长势、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的影响,麦田杂草防除,应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及田间实际合理选择药剂,并通过不同药剂交替施用的方式以免杂草产生抗药性,确保防治效果,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兰.陕西省小麦主产区麦田杂草发生及危害情况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 2020(10):41-42.
[2] 周济铭. 陕西省关中灌区麦田节节麦发生现状及防除技[J]. 陕西农业科学,2014, 60(1): 30-31.
[3] 张翠梅.永寿县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2019(10):91-92.
[4] 金平涛. 西安地区冬小麦田优势杂草演替及原因概述[J]. 陕西农业科学,2021, 67(1): 71-73,81.
[5] 张根虎.宝鸡市野燕麦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15, 61(9): 70-71.
[6] 陈芳君.陕西省泾阳县小麦田杂草演变监测及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7, 63(6): 103-104.
[7] 张婧梅,白应文,张俊文,等. 不同药剂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的药效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 60(1): 30-31.
[8] 翁华,郭青云,魏有海,等. 几种除草剂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2011, 40(4): 101-103.
[9] 王绍敏,陈春利. 4种除草剂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及安全性[J]. 农药,2011, 50(4): 305-308.
[10] 许贤,刘小民,李秉华,等. 6种除草剂对节节麦和雀麦的防治效果[J]. 杂草学报,2019, 37(3): 42-46.
[11] 王宝利,张颖,崔丽慧,等. 春季防除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药剂组配优化及小麦安全性研究[J]. 河北农机,2023(21):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