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修补技术实践探索与镜鉴
2024-11-12彭道友
摘 要 论文旨在探讨纸浆修补技术在文献修复领域的实践应用,首先结合文献修复的实际需求,对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实践中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修复效率高、具备可逆性等优点,为破损文献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其次,论文详细阐述了纸浆修补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其案例应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破损文献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纸浆修补技术;破损文献;文献修复;应用研究
分类号 G25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9.008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Mirror Review of Pulp Repair Technology
Peng Daoyou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ulp repair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document repair. First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document repair,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pulp repair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repairing damaged docu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high repair efficiency and reversibility,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repair the damaged documents. Secondly, the principle, operation steps and case application of pulp repairing technology are describUhq1RNrIa7x988j/XzZSJg==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 damaged documents.
Keywords Pulp repair technology. Damaged literature. Literature repair. Applied research.
0 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珍贵的文献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破损,如何有效修复这些破损文献,保存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文献修复技术如纸张修补、托裱、书籍结构恢复、书籍装帧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破损,但存在操作复杂、修复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尤其是纸张修补环节耗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破损,如纸张老化、双面有字等,传统修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文献修复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纸浆修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修复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文献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纸浆修复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现,1991年该技术在江苏省文化厅(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1992年通过鉴定,1993年举办了一期全国性培训班,1994年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研制纸浆修复机,1996年纸浆修复机样机制作成功,1998年获得文化部科学技术进步奖[1]。纸浆修补技术是一种利用纸浆材料对破损文献进行修补的方法,可以克服传统修复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如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修复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其基本原理是将纸浆材料滴补在文献破损部位,通过纸浆的黏结力和塑形性,并经过适当的压力使破损部位得到修复。这种技术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操作简单、程序少、效率高、成本低,且对文献的损伤小,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虫蚀书页的修复,同一破损情况下其修复效率是传统手工修复的3倍。正如宋鑫在《纸浆手工滴补在四川地区古籍修复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通过在限定条件下同种助剂的不同浓度纸浆修补试样而得出的试验结果:纸浆手工滴补法,修补匀度好,若技术的掌握与熟练度较高则可节省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时间[2]。
1 纸浆修补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
纸浆修补技术是利用纸浆材料对文献破损部位进行填充和黏结的一门修复技术。纸浆是由植物纤维素、水和少量悬浮剂组成的混合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在修复过程中,将纸浆液滴补在文献破损部位,纸浆中的纤维会渗透到破损位置的缝隙边缘,形成新的纤维结构,从而实现对破损部位的填充或加固。同时,纸浆中的水分在干燥过程中会使纤维更加紧密地与原件破损位置结合在一起,通过后期两次压平,进一步提高黏结强度与平整度。
1.1 纸浆修补技术特点
用纸浆修复破损文献的技术灵感来源于古代的“浇纸法”,具有多种显著的特点。
(1)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只需将配制完成的纸浆液以滴补的方式作用于文献破损部位即可完成修复,这使得纸浆修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方便易行。传统手工修复破损文献时,遇有孔洞或者边角缺损等情况一般使用相应纸张进行补缺,如该文献同时伴有撕裂的情况下,还需要采用厚度小于文献纸张的皮纸进行粘贴,以达到加固的目的,类似古籍书页的“溜口”,即是两种纸张同时作用于破损文献;而纸浆修补技术则是同一种纸浆材料修复不同破损位置与破损类型,且纸浆材料的滴补厚度可以通过浆料浓度来控制,解决了文献修复后的平整度问题。
(2)成本低廉。一是纸浆材料来源广泛,使得修复成本大大降低,这对预算有限的文献修复项目非常有利。纸浆修补材料主要是现代技术背景下生产的各类“手工纸”,如安徽宣纸、江西连史纸、山西麻纸、贵州皮纸等,这些成品纸张可以直接粉碎制浆用于修补。二是利用揭裱后的“废纸”循环利用,文献修复工作讲究“片纸不丢”的好习惯,部分旧文献经过前次修复后,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二次破损,二次修复时揭裱下来的前次补纸,应妥善地保存和利用,其纸张性能趋于“平和”,绵软服帖,制浆后纸浆颜色更加自然,有利于提高文献修复质量。三是每次修复工作中留下的“边角料”,这些碎纸小至黄豆粒,大至指甲盖,次次丢弃不如细心收集,经年累月之后,这些碎纸就可以制浆用于修复工作,节约修补纸张。
(3)匹配性强。纸浆修补技术可以保留文献的原始特征,通过将纸浆液填充和加固到破损部位,可以显著提高修复后文献纸张的外观和强度,这不仅恢复了文献修复后的美观性,还增强了其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是浆料与待修复文献材质的匹配性,浆料匹配性包括颜色、厚度及修复后平整度等,由于纸浆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修复后的文献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和纹理,尽可能地还原其原貌,避免对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美学特征造成破坏。
(4)适应性强。纸浆修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纸张材料的修复,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一是不同种类的纸张材料具有不同的纤维组成和制造工艺,导致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例如,报纸使用低级木浆,而年代稍早的纸本文献通常使用优质的植物纤维。纸浆修补技术可以根据原文献纸张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修复纸张进行“复配”,确保修复效果的可靠性。二是原文献纸张材料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撕裂、虫蚀、脆化等。纸浆修补技术涵盖了多种修复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损伤问题。对于小面积撕裂,可采用滴补法将纸浆滴附于裂缝;对于大面积缺损,则需要多次滴补处理,一层叠一层,直至厚度与原件相近;对于脆化问题,则需使用中性或碱性溶液进行流动清洗后,在脆弱位置滴补一层薄浆进行加固。三是纸浆修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修复技术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例如,在修复民国时期双面印刷的报纸时,特别是其双面有字且伴有纸张脆化的特征时,可先使用纸浆修补法修补纸张本体,再采用相应薄皮纸进行手工托裱,对报纸进行整体加固,增加其整体强度。这种可以与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特性,极大拓展了纸浆修补技术的适用范围,使得纸浆修补技术在文献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纸浆修补技术的适用范围
纸浆修补技术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在纸质文献修复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虫蛀损坏的修复,亦可以应用于纸张老化、絮化、缺失及撕裂等多种损坏情况。对于虫蛀损坏,纸浆修补技术可以通过滴补纸浆,将虫蛀形成的孔洞或缺损部位填补完整,形成“纸膜”,能够有效防止原有的虫蛀孔洞继续扩大,阻止进一步的损坏。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逐渐老化,纸张纤维发生降解,产生脆化、絮化等损坏,通过滴补纸浆加固纸张结构能够增强其强度和韧性,延缓老化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颜色的纸张,调整修复后纸张的颜色,使其尽可能与原件相近。当纸张发生缺失时,无论是整体缺损还是部分缺损,纸浆修补技术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滴补与原件质地相近的纸浆,修复缺失部分。后期,利用压力加持的方式,使滴补的纸浆黏附于原件缺失边缘上,避免因粘合力不够而影响修复质量。此外,纸浆修补技术对于撕裂损坏的修复也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将纸浆液滴入撕裂缝隙中,可以将裂开的部分重新黏合,恢复完整性。与淀粉浆糊作为黏合媒介相比,纸浆滴补后的位置不会产生明显的厚度及硬度,避免后期因为“敲平”工序而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使修复后的纸张更加自然柔和,有利于文献保护。
+ivacrYor7qGVLmeoLIx1HtB0IRsHxO/YBT669TSdKg=综上,纸浆修补技术在纸质文物保护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虫蛀、老化、絮化、缺失、撕裂等多种损坏问题。它与传统手工浆糊修复的方式一样能够阻止文献进一步损坏,而且修复效果自然美观,是极富潜力的修复技术。然而,任何一种修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修复方式,纸浆修补技术也有其“无能为力”的地方,如纸张中字迹、颜料遇水洇化时,以及伸缩性较大的纸张等不适宜使用纸浆液进行修复,此时采用传统手工修复的方式效果更胜一筹,因此采用何种修复技术修复破损文献,应根据待修复文献具体特征选择修复技术。
2 破损文献修复原则与目标
文献历经流传,难免会出现自然老化、微生物侵蚀等问题,导致纸张老化、字迹模糊、残缺不全等损坏。采取适当的修复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献损坏的进程,其主要目的是保存原件完整性和延长文献使用寿命,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阻止其进一步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修复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文献原件完整性原则
任何修复行为都不应对原件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应保证文献在形态、结构、材质及信息内容等方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这是文献修复工作中最基本和关键的原则。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文献本身的价值,也是确保后人能够真实了解文献来源和状况的重要途径。针对保持原件完整性,首先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的任何材料都要确保与原件材质相容,不会对原件本身产生腐蚀或其他损坏,尽量避免对原件进行物理改变,如剪裁、切割等会直接改变原件外形的操作都应当回避。这意味着任何修复措施都不应改变文献的实质内容、形式和结构,也不应给原件带来进一步损坏。在信息内容方面也应尽量保留原件的文字、图像等信息,即使出现残损也要最大程度地修复而不是直接遮盖或替换。此外,对已经残损的部分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避免继续恶化也是保持原件完整性的重要途径。遵循这一原则的关键是修复人员在开展修复工作之前,必须对文献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材质、结构、损坏程度等,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应谨慎操作,优先采用“无创”或“微创”手段,尽量减少对原件的干预。保护原件原则还要求将修复过程完整记录,如实反映原件状况、采取的修复手段等,为日后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2.2 修复材料兼容性原则
保护原件原则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强调了以最大限度保护文献真实性为核心的修复理念。只有充分贯彻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修复工作的根本目的,确保文献能够代代相传,为后人所共享。因此,对于所选择的修复材料须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与文献本身的材质相兼容,包括酸碱度、厚薄、色泽等指标都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因修复对原件造成进一步损坏。此外修复材料还应注重选择可逆的技术加以处理,以便在将来更加先进的修复技术出现时,能够很方便地将旧材料清除,实施二次修复,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献原件。
2.3 文献长期稳定性原则
文献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任何修复行为都不应过多改变文献原貌,因此在破损文献修复过程中,须以最低程度的侵入性和具备可逆性为前提,除应尽可能保留文献的原始材料和结构外,同时,修复方法也应确保文献的长期稳定性。选择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应能够使文献在一定期限内免受进一步的损坏,这就要求在选择修复方法时还需考虑文献的具体状况,不同材质、不同受损程度的文献,适合采用的修复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献可以采用更为温和的干燥处理,而有些则需要化学药剂的协助。对于极其珍贵的文献,可能需要同时采用多种修复方法,予以全面性的保护,确保达到修复效果的同时也尽可能减小对文献的侵害。
2.4 存储环境适宜性原则
修复完成后,为避免文献遭遇二次损坏,需要应用科学防护措施为文献创造适宜的存储环境,以有效防止文献进一步老化。例如在文献存储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采用防虫、防霉、防尘等手段避免生物和颗粒物的侵害。定期检查文献状况,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损伤,也可防止损伤加重,必将大幅延长文献资源的寿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献载体安全。如果条件允许,应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存档,以减少利用原件。
3 纸浆修补技术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为了验证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包括不同类型的破损文献样本、纸浆修补材料、检测仪器、辅助工具等。实验方法包括对比实验、模拟修复实验等。在对比实验中,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破损文献纸张样本,分别采用传统修复技术(浆糊修补法)和纸浆修补技术进行修复。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的文献状态、修复效果、修复周期和成本等指标,评估纸浆修补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在模拟修复实验中,模拟了不同类型的破损情况,如纸张撕裂、虫蚀孔洞、边角缺损、纸张脆化等,并应用纸浆修补技术进行修复。通过观察和分析修复过程中的操作难度、纸浆材料的适应性、修复效果等因素,进一步完善纸浆修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
3.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破损文献纸张样本进行评估,确定破损类型、干预程度及修复目标。然后,根据待修复文献的材质(厚薄、颜色、纤维种类等)选择合适的纸浆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将成品纸进行粉碎制浆时,应手工撕碎并提前浸泡15分钟,便于提高纸浆液的均匀度。接下来,预制纸浆,即将制备好的纸浆液滴于吸水纸上,待干燥后查看纸浆颜色是否与待修复文献纸张颜色相近。按照纸浆修补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修复实验,并记录修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细节。实验结果表明,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与传统的手工浆糊修复方法相比,纸浆修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同时,纸浆修补技术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适应常见类型的破损文献修复需求。在对比实验中发现纸浆修补技术在修复效果上与传统手工浆糊修复方法相当。在修复周期、修复效率、劳动强度和成本等方面,纸浆修补技术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表明纸浆修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在模拟修复实验中,应用纸浆修补技术修复了多种类型的破损文献样本。实验结果表明,纸浆修补技术在纸张撕裂、虫蚀孔洞、边角缺损、纸张脆化等破损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提高纸浆材料的黏结强度、优化滴补工具等。
3.3 实验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与传统的手工浆糊修复方法相比,纸浆修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纸浆修补技术可以适应常见类型的破损文献修复需求,并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纸浆修补技术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对纸浆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滴补工具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例如,纸浆材料的黏结强度和塑形性仍有待提高;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纸浆的厚薄和滴补角度,以避免过度堆积形成的厚度对文献造成二次损伤等。因此,在未来的古籍保护研究中,可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纸浆修补技术,为破损文献的修复和保护提供更加高效、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4 纸浆修补技术操作流程
纸浆修补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文献诊断与评估。对破损文献进行详细的诊断与评估,确定破损的类型、程度和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方案和选择合适的纸浆材料。(2)准备纸浆材料。根据文献的材质和颜色,选择合适的纸浆材料,纸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准备适量的水、黏合剂和不同颜色的色纸等辅助材料。(3)文献预处理。对破损文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洁、去污、拍照、编码等,以保证纸浆修补效果的同时留存修复资料。(4)制备纸浆液。根据文献检测数据,选择纸张,按照专利文献《古籍、书画、纸质文献纸浆修复工艺》公开说明书中的论述,原纸、悬浮剂、水的重量比为原纸5~20、悬浮剂5~15、水500~1000;搅拌时间30~90秒。纸浆液制备完成后待用[3]。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悬浮剂的使用可以有选择性地选用,亦可以不用。(5)纸浆修补。将制备好的纸浆材料以滴补的方式作用于破损部位使其均匀分布,在修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纸浆液的厚薄和滴补范围及角度,使其与周围文献产生的粘接厚度减小,提高修复后文献整体平整度。(6)干燥。待修补位置纸浆干燥后,进行必要的整形处理,可以采用骨刀轻微压平,使滴补位置平整、光滑。(7)装帧。修复后文献经过干燥、折页、修剪、压平,即可按照文献装帧程序进行装帧。
5 纸浆修补技术应用实践
纸浆修补技术在纸质文献修复中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多方关注,其应用案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5.1 古籍纸张脆化、撕裂、断口、虫蛀等修复
对于脆化的古籍纸张,通过将细化的纸浆均匀地滴补在纸张无内容的一面,能够增加纸张的强度和韧性,避免进一步剥落和损坏。同时,纸浆本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值调节功能,能够中和古籍纸张的酸性,延缓酸性劣化的进程。如果遇到轻微撕裂的情况,可以用纸浆将撕裂处粘合并加固。而对于较大面积的撕裂、断口破损,则可以采用“堆积”的滴补方式,即在同一破损位置多次滴补纸浆,形成一定厚度,待干燥后使其与原书页平整无缝。虫蛀是古籍保存状况的一大隐患,纸浆修复可以通过填补虫蛀孔洞的方式进行修复。用细化的纸浆滴入虫蛀孔洞中,待压平干燥后按照古籍装帧程序进行后续工作。
5.2 近现代文献纸张修复
由于其通常具有较大的幅面和复杂的装订结构,常常面临着装帧损坏、纸张破裂、缺损等问题。传统的修复手段如托裱、拼接等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恢复文献的结构,但难以很好地弥合缺损,纸浆修补技术在近现代文献修复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与待修复文献材质相似的纸浆液,制作出与原件材质、颜色等特征高度贴近的“人造纸张”,然后将其滴入原件的缺损部位,修复断裂缺损,使文献的完整性得以恢复。由于近现代文献用纸情况复杂,使得修复工作中选纸、用纸成为近现代文献修复难点之一。机器制造、纸张偏厚、双面印刷是其主要特征,传统的手工纸张不适用其修复,主要是修补纸张厚度与颜色等不能满足原件要求,导致修复质量下降,修复效果不明显,此时采用纸浆修复可以较好地解决修补纸张厚度与原件不一致的难题,以边角缺失为例,只需要选取合适的纸浆液在缺失位置进行多次滴补,逐层加厚,堆积到一定厚度即可,后期干燥之后即完成修补,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人工造纸”,即在缺失位置造出新纸。
5.3 特殊类别及装帧形式的文献修复
相比古籍与近现代文献,手稿文献的体量较小,由于其自身的材质因素及保存环境的影响,极易产生各类破损,除此之外,手稿文献用纸亦是“五花八门”,有机制纸、有手工纸、有专用的信笺纸,还有花笺纸,纸张颜色也呈现多样性。如赵韵璐等人对待修复的《夏时行信札》时,拟采用纸浆修复法开展修复工作,并列出四点原因。其一,笺纸的颜色特殊,修补用纸不易获得。纸浆修复是将纤维长度适宜的纸张还原为纸浆直接滴在破损处,压平吸干再转化为纸张,可以通过将不同颜色的纸张按一定比例调配,配制出适合该信札修复使用的纸浆从而再转化为适宜的补纸。其二,纸浆修复可使修复的信札更为平整且薄厚均匀,提升“修旧如旧”的效果。其三,纸浆修复信札具有可逆性,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二次修复工作供了便利。其四,相比于传统补纸法修复需要用到黏合剂浆糊,纸浆修复信札省去了浆糊的使用,减少了在南方潮湿地区出现霉变的隐患[4UWHiYDqPzZ1KdTLEgVOUfeqAg1NlG4UjNmCKq41N/Bg=]。从中不难看出,纸浆修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制造出与原件高度相似的修补材料,解决“纸源”问题,以及不用浆糊、具备可逆性等优点。也就是说,当传统修复技术不能解决眼前待修复文献时,不妨考虑纸浆修复技术,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4 纸浆修补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的结合应用
在实践应用中,纸浆修补技术除了手工滴补之外,还可以使用纸浆补书机进行修补,以小幅dvVk2YX0kqQuyLnKZibOfwUvNuNYylRb0EowdGEQTdw=脆化的报纸修复为例,因其双面印刷,两面有字,传统的修复方式一般是先修补缺失,再整体托裱一层皮纸,无论如何修补缺失,都会与原件产生搭缝,即接口。搭缝的宽窄一定会影响到字迹的清晰度,也即是补纸遮字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小幅报纸利用纸浆补书机进行修补,其速度快、效率高、修补搭缝平整、几乎没有搭缝,但在后期干燥之后,由于纸浆与报纸原件强度、收缩方式不一致,部分修补位置会出现“漏补”现象,从而导致修补质量下降,影响修复效果。为规避此类修补缺陷,一般是在机器修补完成后,利用手工沿破损周围再手工滴补一层稀薄纸浆作为加固搭缝的媒介,此举即可较为理想的解决“漏补”现象。纸浆修补技术往往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综上所述,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其与传统修复技术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纸浆修补技术,为破损文献的修复和保护提供更加高效、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6 结论与展望
文章通过对纸浆修补技术在破损文献修复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证实了该技术在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缩短修复周期、提升修复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纸浆修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纸浆材料性能的优化、修复技术的标准化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纸浆修补技术将在破损文献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可以在提升纸浆材料性能,提高修复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与其他修复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纸浆修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破损文献的修复和保护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彭道友.纸浆修补技术应用于古籍修复领域的分析与研究[J].兰台世界,2022(6):127-130.
宋鑫.纸浆手工滴补在四川地区古籍修复上的
应用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S2):
127-132.
邱晓刚.古籍、书画、纸质文献纸浆修复工艺[P].江苏省:CN200610040099.3,2009-07-08.
赵歆璐,陈燃燃,毕建新.名人手稿修护研究:
以《夏时行信札》为例[J].山西档案,2021(5):
167-174.
彭道友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 广东广州,510110。
(收稿日期:2024-05-06 编校:谢艳秋,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