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AIGC应用研究:作用、法律瓶颈及突破路径
2024-11-12潘文佳蔡俊胡晗光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作为该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ChatGPT作为AIGC的杰出代表,其出现为公共图书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论文以ChatGPT为例,深入探讨了AIGC在推动信息资源建设、助力古籍智能信息处理、革新学科情报服务、提升参考咨询服务效能、驱动智能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AIGC在运用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及法律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IGC应用中规避法律风险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 AIGC;ChatGPT;公共图书馆;法律瓶颈;突破路径
分类号 G252.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9.00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IGC in Public Libraries: Role, Legal Bottlenecks and Breakthrough Paths
Pan Wenjia, Cai Jun, Hu Hangua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I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is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at an astonishing speed.ChatGPT,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AIGC, its emergenc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ChatGP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in depth the role of AIGC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ssisting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ancient books, innovating the subject intelligence service,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ference consulting service, and dri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etc. It also analyze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legal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AIGC, and explores the breakthrough path of circumventing the legal risk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IGC on this basis.
Keywords AIGC. ChatGPT. Public library. Legal bottlenecks. Breakthrough paths.
0 引言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正式发布了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1](AI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ChatGPT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2],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4.0版本ChatGPT、Sora相继发布,标志着AIGC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与智能应用的可能性,也为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助手和创作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3年7月10日正式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3](以下简称《办法》),显示出我国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运用的积极推动态度,此《办法》倡导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发掘此类技术的潜力,致力于生成富含正能量、弘扬正向价值观的高质量内容,同时鼓励探寻应用场景的优化路径,以及推动构建完善的应用生态系统。
在此背景下,图书情报学领域掀起了学习和研究AIGC的热潮。例如,胡安琪在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领域做了研究[4];张洋等在AIGC时代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做了研究[5];黄凯在AIGC技术驱动图书馆服务领域做了研究[6]。然而,尽管AIGC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时所面临的法律困境的讨论仍显不足,更缺乏系统性的论述。这一现状亟待改善,以确保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充分考虑到法律法规的遵循和保护。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承知识与经验的场所,在追求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其法治化建设更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方权益能够得到明确保障,服务行为和管理行为得到规范。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AIGC新技术应用潮流到来之际,厘清AIGC在公共图书馆中应用的法律边界,有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本研究在研究AIGC在公共图书馆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技术过程中所遭遇的法律瓶颈,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有效的突破路径,从而为公共图书馆行业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发展成果提供有益的借鉴,不断提升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1 AIGC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AIGC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实践案例较少。但针对ChatGPT这一代表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公共图书馆当前的实际业务需求,可以预见AIGC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多个维度发挥显著的赋能作用。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探讨。
1.1 AIGC推动信息资源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平等、开放、共享地服务公众。”[7]为了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信息资源建设,这是其服务质量的基石和先决条件。AIGC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AIGC的应用,公共图书馆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处理、检索和利用等,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一,AIGC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处理。传统的信息资源处理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分类和标注,效率低下且易出错。而AIGC则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处理,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各类文献、资料和数据,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撑。具体而言,可以利用AIGC辅助,输入并训练信息资源处理算法,此法有望显著降低人力投入,精简处理步骤,且因其高速与高效的特点,有望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第二,AIGC可以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检索服务。传统的检索方式往往需要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以南京图书馆为例,目前使用的是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读者需要输入关键词,比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倘若读者无法准确输入这些关键词,就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结果。而AIGC则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输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检索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自己的需求,AIGC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推荐相关的信息资源,大大提升了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AIGC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对读者的阅读习惯、爱好和需求等进行深度分析,AIGC能够为每位读者推荐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个性化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书单推荐、不同阶段的学习规划等服务,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1.2 AIGC助力古籍智能信息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一条强调:“公共图书馆应保护古籍,利用现代技术整理研究,并通过多元方式宣传,传承中华文化。”[7]AIGC在助力公共图书馆古籍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可以在古籍的智能解读、分类与检索、保护传承等方面大展手脚。
第一,AIGC在古籍智能解读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古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往往由于年代久远、语言晦涩难懂等因素,使得其内容的解读变得异常困难。而AIGC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对古籍文本的训练,从而准确理解古籍中的语义和语境,进而实现对其内容的智能解读。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其古籍藏书高达160万余册[8],若依赖人工进行解读,工程量巨大且耗时耗力。然而,借助经过充分训练的AIGC,将大大降低其工作难度。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古籍研究者的解读负担,还提高了解读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二,AIGC可以实现古籍的自动化分类与检索。传统的古籍分类和检索方式通常依赖于人工操作和关键词匹配,如果用人工方式对南京图书馆的160万余册古籍分类和检索,效率低且易出错。而AIGC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对古籍文本的自动化分类和检索。读者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AIGC便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的古籍资源,大大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便捷性和时效性。
第三,AIGC为古籍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古籍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古籍的易损性、稀缺性等,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AIGC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帮助修复和还原古籍的损坏部分,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容进行永久保存,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
1.3 AIGC革新学科情报服务
学科情报服务是图书馆借助海量的学科信息资源、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工具,为师生提供的基于研究主题的学科文献资源推荐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21年,江苏省已有122家公共图书馆,总馆藏书籍高达11 161万册[9]。纸质资源已然浩如烟海,而电子资源的规模更是庞大无比。面对如此庞大的图书资源,若仅依赖传统方式为读者提供学科情报服务,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的服务方式,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AIGC具有强大的对话功能和语言生成能力,有望在学科情报服务领域的应用带来一系列革新。
第一,AIGC能够显著增强学科情报服务的互动性与个性化体验。传统的学科情报服务通常依赖于人工搜索和整理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AIGC可以通过与读者的交互,理解读者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情报服务。例如,当读者查询某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时,AIGC通常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背景,自动搜索和整理相关信息,并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第二,AIGC的文本生成能力也为学科情报服务提供了积极的应用前景。AIGC可以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内容,包括研究报告、摘要、用户需求报告、学科发展动态与趋势等,这些可以作为学科情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支撑。第三,AIGC在文献情报分析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传统的文献情报分析往往依赖于人工阅读和整理大量文献,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AIGC可以自动提取和分析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辅助情报分析人员进行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文献情报分析工作。
1.4 AIGC提升参考咨询服务效能
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承载着为读者提供精准信息解答和知识导航的重要任务。以金陵图书馆为例,仅在2023年度,该馆就接收到了高达49 040次中文参考咨询请求和166次外文参考咨询请求。目前,这些咨询主要是依赖人工方式进行回复,这无疑对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倘若我们引入AIGC这样的智能助手,让其参与到参考咨询服务中,便能够极大地提升服务效能。
第一,AIGC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读者的提问。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可能需要人工翻阅资料的形式查找信息,而AIGC则能够实时地对读者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基于其庞大的数据基础和深度学习算法,给出准确、详尽的答案,从而大大缩短读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效率。第二,AIGC能够为读者供个性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它通过对读者的历史记录、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为读者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这不仅可以提升读者的满意度,还能使咨询服务更加精准和有效。第三,AIGC具备跨学科咨询的能力。它不受限于特定领域的知识限制,而是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和推理,从而理解并回答来自不同学科的问题。这使得AIGC在提供综合性参考咨询服务时具有显著优势,更能够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1.5 AIGC驱动智能知识服务平台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条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及设施建设,建立知识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7]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构建智能知识服务平台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举措。AIGC驱动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构建,是当前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这个平台不仅是对AIGC这一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更是对智能化、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崭新探索。该平台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AIGC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优秀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与训练,使其具备深厚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读者与该平台进行交互时,AIGC依靠其强大计算能力使得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为读者提供即时的反馈。无论是提问、查询还是服务建议,它都能够迅速地将精准、有价值的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增强了读者对平台的黏性和忠诚度。
2 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的法律瓶颈
尽管AIGC能在资源建设、参考咨询、学科情报、古籍智能处理及智能知识服务等方面提供科技助力,但是其作为一种新生的技术,公共图书馆在实践时也可能会面临很多法律瓶颈,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讨论。
2.1 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
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日益突出且不容忽视,它们如同无形的阴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且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例如,2021年,何某在为相关XGfaJHV8HwbLYEePJrnQT1w7rLgEhDLZGe/AJ+ckCJo=单位和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非法获取了涉及医疗、快递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高达10亿条。他利用这些信息搭建了一个数据库,对外提供非法查询服务,并通过暗网发布广告来吸引客户,以此出售信息,谋取不法之财,最终被捕入狱[10]。这个案例凸显了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相应地,为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三条强调:“公共图书馆应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及隐私,禁止出售或非法提供。”[7]《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七条强调:“国家保护数据相关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利用,保障数据自由流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1]上述法律都要求公共图书馆重点关注读者的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在利用AIGC处理读者数据时,需妥善处理以下问题。第一,AIGC在处理读者信息时,会接触到大量的个人数据,包括读者的查询内容、浏览记录、个人偏好等。这些数据可能包含用户的隐私信息,如果管理不当,存在被第三方访问的风险,进而威胁用户隐私。第二,AIGC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时,会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有可能因为技术漏洞或人为操作失误,读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非法获取或滥用,进而导致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事件。第三,AIGC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同样也可能造成潜在威胁。例如,在对读者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时,有可能揭示出读者的敏感信息,如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工作收入情况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对读者造成严重后果。
2.2 创作权益归属问题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最主要的三种知识产权是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1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13]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时,作品权益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极其复杂的议题。一方面,AIGC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本身并不具备创作能力。当AIGC被用于辅助创作或生成内容时,其产生的成果可能涉及创作权益的归属问题。对于使用AIGC辅助创作的作品,其创作权益的归属应主要依据创作者的贡献和智力劳动来确定。倘若AIGC输出的内容仅作参考,而主要创作仍由人类完成,那么创作权益应归属于人类创作者。在这种情况下,AIGC的作用更像是一个工具或辅助手段,它提供的建议或想法需要人类创作者进一步加工和完善。例如,在腾讯公司诉盈讯科技公司侵害著作权案(案号:〔2019〕粤0305民初14010号)中,法院的裁判观点明确指出,涉案文章是原告主创团队通过对相关股市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精准判断和选择后,利用腾讯的写作机器人软件Dreamwriter生成的[14]。法院认同了AI生成的内容具有其独特的创新性,并强调这种创新性源自人类的创作。因此,涉案文章被法院认定为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此案的裁决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尽管AI生成的内容可被视为作品,但该类AI作品的著作权应归属于法人,而非AI本身。然而,如果AIGC的输出内容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完全替代了人类创作者的劳动,那么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汇集之地,馆内珍藏的纸质书籍与电子资源均受到著作权法的严格保护,作者对其作品拥有不可侵犯的著作权。然而,当AIGC生成的内容渗透进公共图书馆的庞大信息库中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著作权相关的纷争。这种潜在的版权冲突,亟需学术界的关注、深入研究,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各方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维护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2.3 内容精确性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AIGC为读者提供更快速、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但也可能因为内容的不准确或误导性而引发法律责任。一方面,AIGC的输出内容是基于其训练数据和算法生成的,在某些情况下,其提供的信息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或存在误导性。倘若公共图书馆在使用AIGC时,未对内容进行充分的审核和验证,就可能导致读者受到误导或产生误解,从而引发法律责任。另一方面,AIGC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复杂的问题通常涉及众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如果AIGC不能准确理解复杂的问题或不能提供恰当的答案,那么服务质量肯定会下降,甚至可能引发读者对图书馆的投诉或法律纠纷。我国已有部分期刊率先尝试对AIGC的潜在侵权风险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针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发布了AI政策声明。该声明强调,原则上不接受作者中包含AI工具的论文投稿,要求作者必须是能对论文内容负责的自然人。若论文主要内容由AI生成,将视为学术不端。同时,若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了AI工具或AI生成内容,须在论文中明确说明,以便评判原创性。声明最后呼吁科研工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理性、规范地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学术研究[15]。
mjFZlcBYwLUTi+2YYlNrSm6sF7o5NFWDM+EhXYPNlQc=2.4 算法歧视问题
“大数据杀熟”是指网络平台通过收集用户信息,借助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算法分析,精准定位消费者特征,进行差价销售的现象。早在2000年,亚马逊购物网站上同一款DVD在不同用户间的价格差异就高达4美元,揭示出价格歧视的存在[16]。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杀熟”这一现象才真正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四条强调:“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应遵守法规,尊重公德、商业和职业道德,遵循公正、透明、科学和诚信原则。”[17]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时,需妥善处理以下算法歧视的问题。第一,AIGC的训练数据大多来源于网络文本,这些文本中可能包含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当AIGC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这些偏见可能会被无意中嵌入到算法中,从而导致对某些答案存在歧视性。例如,公共图书馆在依据读者的年龄、职业、性别等信息来编写算法以推荐书籍或服务时,可能会在不自觉中加固了某些固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见。第二,算法在处理不同问题和读者时也可能存在固有偏差。例如,AIGC可能更倾向于回答那些与其训练数据更为匹配或常见的问题,而对于一些较为边缘或特殊的问题,可能无法给出准确或公正的答案。第三,AIGC的算法设计或参数本身存在缺陷,这样也可能出现算法歧视问题。
3 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的突破路径
当公共图书馆引入AIGC等先进技术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困境,包括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创作权益归属、内容精确性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或后果、算法歧视问题等法律瓶颈,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3.1 多措并举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都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应用AIGC时,必须高度重视读者的隐私与数据安全。为了确保读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第一,运用先进的数据保护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八条强调:“国家支持网络安全管理创新,利用新技术提升网络保护水平。”[19]一方面应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如TLS(传输层安全性协议)[20]来确保读者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另一方面,对于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使用AES(高级加密标准)[21]等强加密措施,即使数据被非法访问,信息也无法被轻易解读。
第二,匿名化处理读者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三条强调:“数据安全指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数据的合法利用,并确保其持续安全。”[11]匿名化处理读者数据是保障数据安全重要手段其中之一。对读者生成的内容和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去除或替换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信息被关联或泄露的可能性。
第三,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与存储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强调:“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9]公共图书馆应仅限于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读者数据,并对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实行严格控制。此外,可以采用GPT模型,生成式预训练(GPT,Generative Pre-Trained)[22]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可用数据来训练的、文本生成的深度学习模型。GPT模型本身并不存储或保留用户的对话数据,这有助于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第四,定期安全审计与漏洞扫描。《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强调:“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活动进行审查。”[11]公共图书馆应该对AIGC的安全性能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与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十七条强调:“国家推进数据技术和安全标准建设,鼓励各方参与标准制定。”[11]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评估和改进机制,确保信息保密工作能够跟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3.2 约定生成创作权益归属的协议
按OpenAI使用协议,文本信息的权利人视为实际使用人[23]。在公共图书馆通过其官方网站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场景中,我们需要明确界定谁是这个使用协议中的“用户”或“权利主体”。从合同关系的视角出发,公共图书馆与OpenAI作为合同的双方,前者作为购买ChatGPT使用权的主体,即成为信息权利的让渡方,因此公共图书馆是这些信息权利的所有者。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读者实际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使用行为构成了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部分。这就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读者通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ChatGPT端口所获取的信息,他们是否拥有完整的权利?
依据合同相对性理论,OpenAI所让渡的信息权利主体是公共图书馆,因此读者并不直接拥有这些信息的所有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在使用这些信息时没有任何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权利的所有者,可以与读者签订一份详细的协议。这份协议应详尽地界定读者在使用AIGC服务时所享有的权益范畴,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拥有信息的全部权利,或仅限于使用权等部分权利。比如,读者通过AIGC服务所获取或生成的原创内容(比如自行撰写的文章或设计图案),将完全享有包括复制、发行等各项权利,公共图书馆对这些原创内容的所有权不产生任何干涉;对于服务中提供的公共文献、资料等非原创内容,读者将获得使用权,可在协议范围内进行学习、研究或其他非商业用途,但需注意,读者并不拥有这些内容的所有权,因此不得进行复制、发行等可能侵犯原作者权益的任何行为。同时,协议需清晰阐述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协议还应包含一套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够迅速、公正且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安排不仅遵循了合同法的原则,而且确保了读者在合理范围内能够充分行使信息使用的权益,从而促进了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3.3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归属
在世界各国对AIGC技术治理的赛道上,我国的立法与监管工作并未落后于人。在政策层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对AIGC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我国在技术治理方面的前瞻性和决心。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正努力构建一个既鼓励创新又注重安全可控的AIGC发展环境,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关于专门适用于公共图书馆行业的法律文件目前确实尚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因此,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归属,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等技术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应涵盖但不限于数据保护和隐私权益、知识产权归属、责任划分与追究等。
3.4 建立公平性指标并加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平等、开放、共享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7]公共图书馆在应用AIGC时应当公平、公正地服务所有读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五条强调:“鼓励行业组织加强自律,建立标准与准则,指导服务提供者完善规范,接受社会监督。”[17]因此,建立公平性指标并加强监督是确保公平、公正地服务所有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这些工作,以确保每位读者都能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
公平性指标在衡量公共图书馆应用AIGC时是否公平对待所有读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保障每位读者的权益,图书馆可以建立具体指标来确保公平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一是服务可得性,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确保所有读者都能够平等地访问和使用AIGC服务,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限制;二是内容质量平等性,即AIGC提供的信息对所有读者都是一致和公正的,确保每位读者都能获得相同质量的信息,从而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监督作为确保公平性指标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监督:一是内部监督。公共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持续、全面的监督。二是外部监督。邀请第三方机构或社会公众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引入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三是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公共图书馆应设立用户反馈渠道,积极收集和处理用户对于服务质量和使用体验的意见和建议。
4 结语
AIGC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锐代表,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的力量。作为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的公共图书馆行业,更应积极主动拥抱AIGC,不断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并寻求优化应用场景。但是,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忽视AIGC这一新事物所带来的法律困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探寻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借助新技术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找到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平衡点,既充分发挥AIGC的技术优势,又确保其在法治框架内合规运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刘泽,邵波.元宇宙场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赋能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
2024(2):10-16.
娄超,申文君.数据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实践机理与法治机制:以ChatGPT为例[J/OL].情报资料工作:1-13[2024-06-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448.G3.20240528.1703.002.html.
中国网信网.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
法[EB/OL].(2024-01-05)[2024-06-03].https://www.
cac.gov.cn/2023-07/13/c_1690898327029107.htm.
胡安琪.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
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3):68-77.
张洋,黄楠,余厚强.AIGC时代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24,44(7):1-8.
黄凯.AIGC技术驱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3):121-122.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
(2017-11-05)[2024-05-09].https://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EB/OL].(2019
-09-25)[2024-05-09].https://wlt.jiangsu.gov.cn/col/col52196/index.html.
新华日报.江苏省人民政府部门资讯去年全省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破亿人次[EB/OL].(2022-10-16)[2024-05-09].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2/10/16/art_60085_10629739.html.
王倩.公安部公布2021年侵犯个人信息十大典型案例[EB/OL].(2022-01-10)[2024-05-09].http://www.wnzfw.gov.cn/c/2022/0110/817732.shtml.
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EB/OL].(2021-06-11)[2024-06-03].http://www.xinhuanet.com/2021-06/11/c_1127552204.htm.
刘阳.(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EB/OL].(2020-06-01)[2024-06-03].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20lh/2020-06/01/c_112
6061072.htm.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
(2021-10-29)[2024-06-03].https://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_5647633.htm.
魏顺光.AIGC爆火的法律困境及其应对之道:
基于ChatGPT为中心的思考[J].人工智能,2023
(5):93-100.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关于AI生成论文内
容的政策声明[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23):110.
宋书强.《反垄断法》视域下“大数据杀熟”法
律规制及对策[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4
(4):45-48.
中国网信网.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
定[EB/OL].(2024-01-05)[2024-06-03].https://www.
cac.gov.cn/2022-01/04/c_1642894606364259.htm.
斯伟.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3: 54-58.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EB/OL].(2024-01-05)[2024-05-09].https://www.cac.gov.cn/2016-11/07/c_1119867116.htm.
毕兴,唐朝京.基于模型检测的TLS协议实现
库安全性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1,
43(3):839-846.
张敬源.AES算法在数据安全加密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3):75-76,142.
冯志伟,张灯柯.计算语言学中语言知识生产范式的变迁[J].当代修辞学,2024(2):23-44.
吴进,冯劭华,庞萍,等.高校图书馆应用ChatGPT的前景、法律困境和因应之策[J].情报探索,2024(1):92-98.
潘文佳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蔡 俊 南京图书馆助理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胡晗光 南京图书馆助理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4-06-17 编校:谢艳秋,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