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角下我国速冻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4-11-11彭伊伶何娜
摘 要:速冻蔬菜在满足现代消费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环境中,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风险显著上升,速冻蔬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速冻蔬菜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从生产效益、需求刺激、产业链协同、战略布局、政策引导和洞察机遇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以期促进速冻蔬菜产业发展,打造国内外市场经营便利地。
关键词:双循环;速冻蔬菜;波特钻石模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24)10-0001-06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4.10.001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Frozen Vegetable Industr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Circulation”
PENG Yiling, HE Na
(Tan Kah Kee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105, China)
Abstract: Frozen vegetab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modern consumption needs, enhancing the added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rade protectionism is spreading, the uncertainty ris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zen vegetable industry is also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dual circulation), this paper used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frozen vegetable industry. It also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as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roduction efficiency, demand stimulation, industrial chain coordination, strategic layout, policy guidance, and opportunity insight,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zen vegetable industry and creating a convenient place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operations.
Keywords: Dual circulation; frozen vegetables; 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提出,发展绿色食品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1]。在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加快国内市场建设,推动国际市场持续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发展的关键。因此,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农产品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刘鹤[2]强调了在该格局下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即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促进国际循环有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何忠盛[3]指出我国现代农业在双循环下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等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速冻蔬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不受季节限制的食品,不仅能满足城乡居民持续升级的多元化、现代化消费需求,还扮演着推动内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多重角色,是“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刘亚钊等[5]在进行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研究中运用随机变动趋势理论建立了我国蔬菜的出口动态模型,发现中国蔬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优势。这些文献研究与模型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中国速冻蔬菜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调整和提升提供了研究基础,但目前对该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不够系统和全面[6-7]。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速冻蔬菜产业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多维度研究“双循环”视角下我国速冻蔬菜产业竞争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旨在提升产业经济自给自足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1 我国速冻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2022年已达1 688.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 130.9亿元。在速冻食品各细分赛道中,速冻果蔬领域尚未出现具有显著市场优势的企业[8]。我国速冻蔬菜市场起步较晚,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B端餐饮市场[9]。“懒宅经济”催化出的外卖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为兼顾出餐效率和食品安全,众多餐饮商家纷纷引入具有标准化品质的速冻蔬菜。目前C端市场接受度较低,消费者以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群体居多,消费习惯仍有待提升。随着电商、社区团购等多样化零售渠道逐渐兴起,速冻蔬菜销售渠道越来越广泛,C端市场将具有强势的渗透空间。
速冻蔬菜起源于美国,美国是全球速冻蔬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和韩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统计数据,全球速冻蔬菜出口总额为75.6亿美元,这五个国家的进口总额达到34.5亿美元[10-11]。相比于内销市场的冷淡,我国对外出口较为繁荣,在全球速冻蔬菜出口额中占比高达17.9%,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英国等,侧面说明了我国在全球速冻蔬菜市场中的显著影响力[12-14]。虽然国内市场将在我国速冻蔬菜产业的未来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但对比比利时、西班牙等其他生产国的竞争以及国际市场严格的食品质量标准,我国速冻蔬菜产业,需要重视国际市场,加快提升适应国际市场复杂性和竞争压力的能力。
1.2 存在问题
1.2.1 内循环动力不足
国内市场接受度不高。一部分人认为速冻蔬菜营养及品质劣于常温蔬菜,缺少速冻蔬菜的消费教育[15]。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的速冻蔬菜产品种类和品质差异不大,缺乏创新和差异化[16]。在消费认知与市场产品结构的双重困境中,速冻蔬菜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产品创新不足时,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价格战,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还导致市场竞争集中在价格层面,而不是品质和品牌,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2.2 外循环易受牵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速冻蔬菜出口量大幅下降,加上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政策影响,外部环境波动大,出口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17]。我国速冻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较低,生产企业大多作为国外企业代工厂,产品附加值较低。对于我国速冻蔬菜生产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与国际营销的薄弱,不仅限制了利润空间,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1.2.3 供应链不稳定
供应链上游的农作物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灾害导致蔬菜产量大幅下降或品质降低,进而影响速冻蔬菜的原料供应。此外,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使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供需情况,从而造成生产决策失误,导致蔬菜的集中上市或短缺,进一步加剧原料供应的波动。在供应链中游,速冻技术迭代周期较长,加工设备的持续使用导致其老化,难以维持和稳定产品品质,影响下游销售市场的表现。同时,冷链物流中的“断链”问题也会使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增加损耗和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速冻蔬菜产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外市场均存在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以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2 我国速冻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2.1 基于钻石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双循环”视角出发,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特定产业的竞争优势[18]。因此,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关键要素,及政府支持、发展机会两个辅助要素作为准则层评价指标,以定性定量原则共选取1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具体组成见表1。
2.2 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德尔菲法邀请高校教授、政府人员、业内经理等领域共10位专家,通过“1~9”比较尺度打分,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判断,从而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来确定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先将10位专家打分结果进行几何平均得到最终比较矩阵后,参考文献[19-20]来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产要素的重要性
由表4知,生产要素(B1)在指标体系中占比最高,是速冻蔬菜产业的核心基础,其中,原材料供应(C1)综合权重最高,不仅是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也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表明速冻蔬菜过于依赖生产要素的投入,需要农业绿色全要素联动发力,以促进产业内部成本效益,对内循环至关重要。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因素也有助于提升我国速冻蔬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需求条件的作用
表4显示,需求条件(B2)的市场增长率(C5)在综合权重中是重要性次之的评价指标,表明市场的扩容潜力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另外,市场规模(C4)和消费偏好(C6)同样对需求条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市场规模决定市场基础容量,而消费偏好则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和企业的产品开发方向。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内市场对速冻蔬菜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高质量化的趋势,这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标准以适应市场变化。而在国际市场上,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进入和拓展策略至关重要。
3.3 相关支撑产业的影响
由表4可知,相关支撑产业的影响在整体评价中的权重相对较低,但也不容忽视,其供应链的稳定性(C7)权重达到0.062。对于速冻蔬菜这样高度依赖原材料品质和加工效率的产业,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行,可以减少生产延误、降低损耗,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我国速冻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水平(C8)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加工上,更多在于对整个冷链物流的协调控制,以及在产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产业集群效应(C9)的提升,则能够使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集中,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协同等方式,共同提升竞争力,对内外循环均有积极作用。
3.4 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的影响
该项在钻石模型四个关键要素中的权重占比最低,但反映的同业竞争强度(C12)重要性不可小觑。说明在速冻蔬菜产业中,企业间的竞争状况对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影响较大。但竞争对手的存在可以促进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动力。因此,在实施企业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同业竞争的现状和趋势,确保企业策略和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相匹配,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4 “双循环” 视角下中国速冻蔬菜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4.1 强化生产要素的高质量投入
为避免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应持续依托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种植,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素质。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能结合前沿科技创新生产模式。另外,构建面向国际的原料采购网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优质种子和先进农业技术,提升产业链的全球布局能力,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4.2 激活消费需求的多维度增长
依托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鼓励生产厂商摆脱代加工角色,积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大速冻蔬菜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不仅能推动价格竞争转为品质和品牌竞争,还能有效破解外循环制约的困扰。在国内形成强大市场支撑的同时,了解国际消费趋势、质量标准和贸易规则,根据不同地区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双向互补和资源共享。
4.3 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协同
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不仅要保障国内产业链的高效运转,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链接。从国内层面看,需要优化种植基地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以保障蔬菜稳定供应;采摘时做到及时高效以减少损耗;加工环节采用先进速冻技术,以维持并稳定产品质量。从国际层面看,构建高效稳定的物流网络是链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此,需要打造覆盖国内外的冷链物流体系,不仅能确保产品在全球市场实现顺畅流通与销售,还能促进内外循环的有效衔接。同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打通上下游各环节信息流,构建供应链有机体,提高整体竞争力。
4.4 深化政策支撑的导向作用
政府政策支持在速冻蔬菜产业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表明政府调控可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激励。具体是贯彻落实速冻蔬菜产业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吸引更多企业从事蔬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同时,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扩大贴息贷款规模,利用产业金融赋能速冻蔬菜发展步入快车道。
4.5 加强对发展机遇的全方位把控
虽然发展机会在准则层权重中占比最低,但速冻蔬菜产业要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寻求发展,就必须在发展机会层面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既要深耕国内市场,加快新产品的推广和新业态的探索,又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考虑如何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适应和引导国际标准。同时利用科技创新来引领产业升级,以此来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促进速冻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 小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速冻蔬菜安全、便捷,为消费者提供了快速的美食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新蓝海市场。对国内市场而言,国内速冻蔬菜的发展有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国外市场而言,持续提升的出口额有助于我国速冻蔬菜产业成为国际速冻蔬菜风向标。本文通过构建“双循环” 视角下的速冻蔬菜评价体系,针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助力培育“墙内开花,内外都香”的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EB/OL]. [2021-11-11]. http://www.greenfood.agri.cn/tzgg/202306/t20230612_7995081.htm
[2] 刘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 人民日报, 2020-11-25(6).
[3] 何忠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 农业经济, 2022(8): 15-17.
[4] 李育全. 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 农业经济, 2023(1): 125-127.
[5] 刘亚钊, 王秀清.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竞争效果研究——以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为例[J]. 新疆农垦经济, 2006(12): 33-37.
[6] 冷鹏, 周楷轩, 崔爱华, 等. 后疫情时代速冻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瓜菜, 2021, 34(10): 125-128, 135.
[7] 刘新伟, 张攀华, 高逢敬, 等. 基于AHP方法的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甘肃省镇原县种植业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52(1): 213-217.
[8] 艾媒咨询. 2023—2024年中国速冻食品产业链及消费趋势研究报告[EB/OL]. [2023-07-20]. https://www.iimedia.cn/c400/94851.html
[9] 张磊, 周斐, 周灿芳.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预制菜产业瓶颈制约与路径选择[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9): 381-388.
[10] 刘世佳, 李彦春, 牟洪波. 加快推动黑龙江省速冻蔬菜产业一体化发展[J]. 奋斗, 2021(20): 56-58.
[11] VAN DER S. Impact of processing factors on quality of frozen vegetables and fruits[J]. Food Engineering Reviews, 2020, 5(27): 399-420.
[12] 刘耘, 陈绮君, 李达.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 经济问题, 2018(5): 64-67.
[13] 张哲晰, 穆月英. 中国蔬菜出口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 国别(地区)差异与贸易潜力分析[J]. 世界农业, 2015(10): 132-140.
[14] LIU J, WANG P Z, WU H M. Trade facilitation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Japan and Korea[J]. Journal of Korea Trade (JKT), 2021, 25(7): 92-107.
[15] 王国利. 食品预制产业温控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冷链物流与冷鲜预制菜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和机遇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4, 29(S1): 32-38.
[16] 贾至简, 曾玉珍, 曹哲. 天津市蔬菜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问题及政策建议[J]. 中国瓜菜, 2024, 37(1): 149-155.
[17] 闫妍, 赵文华, 韩荧, 等. 疫情背景下中国蔬菜进出口贸易变化分析及对策[J]. 中国蔬菜, 2024(4): 1-7.
[18] 何喆.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农村经济, 2018(8): 25-30.
[19] 翟逍. 沂源县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西宁: 青海大学, 2023: 55-56.
[20] 邓雪, 李家铭, 曾浩健, 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7):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