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11-11王延兵李魁英安洪周宋炜和剑涵魏剑锋付文涛高增玉

中国果菜 2024年10期

摘 要:鲜食玉米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植简单、周期较短、附加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从种植产区分布、主栽品种、种植模式、加工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的问题,如遗传基因狭窄、缺乏优异品种、栽培技术集成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加工企业品牌意识弱、甜加糯型玉米加工工艺不成熟等,并提出了培育优良品种、集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宽鲜食玉米利用途径、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订单农业等发展对策,为河北省乃至北方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24)10-0081-04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4.10.016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resh

Corn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Yanbing LI Kuiying AN Hongzhou SONG Wei HE Jianhan WEI Jianfeng FU Wentao GAO Zengyu

(1. 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ebei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2. Hebei Jingy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Fresh corn is highly favored by consumers with rich nutrition, unique flavor, simple cultivation, short planting cycle and high added valu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resh corn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ing areas, main planting varieties, planting modes and processing situa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narrow genetic inheritance, lack of excellent varieties, low integr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ack of unified standards, low brand awareness of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immatur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weet-waxy fresh corn. This article propos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varieties,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and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reas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expanding the utilization of fresh corn, building well-known brands and developing order agriculture. It will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resh corn in Hebei and even northern regions.

Keywords: Fresh corn;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鲜食玉米是以青嫩果穗或籽粒作食用或加工的特殊类型[1],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三种类型[2-3],是种植面积最大的非设施蔬菜[4],也是营养型高效经济作物,较普通玉米具有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茬口等优点[5-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7-8],鲜食玉米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粮、果、蔬品种[9],其产业是目前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方向[10],以满足广大城乡居民高品质、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合理,成本利润率高,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底约为6.7万hm2。但鲜食玉米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突出的是自育优质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等。本文深入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指导意义。

1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区分布

河北全省都有种植鲜食玉米,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市的山区,以及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邯郸等区县的平原。根据生态特点和品种类型,可划分为4个产区:冀西北糯玉米区、冀东甜玉米区、雄安糯玉米区、冀中南甜糯玉米区[11-12]。冀西北糯玉米区以张家口万全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怀安县、宣化区、蔚县等,品种类型以糯玉米为主。冀东甜玉米区以秦皇岛市昌黎县和唐山市玉田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抚宁区、乐亭县、丰润区、路北区、开平区等,品种类型以甜玉米为主。雄安糯玉米区以保定徐水区和廊坊固安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唐县、顺平县、望都县、清苑区、满城区、安新县、定兴县、高碑店市、永清县、文安县等,品种类型以糯玉米为主。冀中南甜糯玉米区以石家庄正定县和邯郸成安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定州市、灵寿县、赵县、肥乡区、魏县、宁晋县等,品种类型中甜玉米、糯玉米都有种植,以糯玉米为主。

1.2 主栽品种

近几年河北省糯玉米主栽品种有‘万糯2000’‘京科糯2000’‘万糯8号’等。亲本血缘以‘中糯1号’为主,主要表现为果穗较大,产量高,品质较好,适采期长[13]。其中‘万糯2000’由于产量高、适采期长[14],成为春播区第一大品种;‘京科糯2000’和‘万糯8号’主要占据夏播区域。河北省的甜玉米品种以先正达的‘米哥’‘脆王’‘双色先蜜’等为主,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货架期长,除直接鲜果穗供应市场外,也深受加工厂欢迎。本地培育的部分品种,如‘超甜1825’‘万甜2015’‘雪甜7401’等,果穗大,产量高,在鲜穗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15]。南方流行的泰系品种由于其光温敏感性,在河北省仅有少量种植。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是指利用花粉直感现象,在同一果穗上同时产生甜、糯两种籽粒的品种类型。最常见的品种甜糯比(甜玉米粒与糯玉米粒比例)为1∶3。甜加糯型玉米由于集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综合口感,不仅甜度高,糯性也好[16],自问世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河北主推品种有‘农科糯336’‘京科糯928’‘冀糯172’‘冀糯175’‘彩甜糯6号’等。由于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该类型品种只在鲜食市场上少量流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1.3 种植模式

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种植上主要分为两个模式:一是春播一茬种植,播种期在4—5月份;二是夏播一茬种植,主要是利用小麦和蔬菜等茬口,上茬收获后再种植一茬夏玉米。

鲜食玉米由于注重商品性,所以种植密度比普通玉米低,一般2 500~3 500株/667 m2,同时水肥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在采收上目前仍以人工为主,尤其是甜玉米和甜加糯类型,机收技术尚不成熟。经营上以规模化种植和零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占总面积的60%,主要提供给加工厂、批发市场、超市等;零散种植直接供应鲜穗,含采摘和小区直销。

1.4 加工现状

鲜食玉米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三种:速冻果穗真空包装果穗和甜玉米籽粒罐头[17]。甜玉米和糯玉米在我国种植时间较长,加工工艺较为成熟。近年来兴起的甜加糯型品种,加工工艺尚不成熟,主要是甜糯同穗,甜籽粒和糯籽粒对加工要求不一致,限制了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加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北省拥有规模化加工企业40家以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秦皇岛双裕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秦皇岛汇鑫速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金茭菱农产品有限公司、河北玉金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晋州鹏达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保定、张家口、沧州等地也在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深加工企业,这些加工企业为全年供应鲜食玉米、满足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工企业的产品除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外,还远销欧洲多国、日韩和东南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缺乏优异新种质

目前河北省市场主流为糯玉米,并有少部分甜玉米和甜加糯型玉米。由于糯玉米和甜玉米口味单一,主流品种主要局限于‘万糯2000’‘万糯188’‘米哥’‘脆王’等少数几个品种,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鲜食玉米的需求。相比糯玉米和甜玉米,口味和口感更加优良的甜加糯型玉米由于加工工艺问题发展缓慢。因此鲜食玉米正处于从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的关键转变时期,种植品质优良的甜加糯型玉米是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18]。

2.2 栽培技术标准不统一

鲜食玉米的品质与栽培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河北省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粗放,栽培技术千差万别,造成产品的次品率高,商品率低,甚至绝收。具体表现在播种机械不统一,不能保证一播全苗;管理措施不到位,水肥调控不合理,造成苗情不好,整齐度差;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口穗过多[10]。

2.3 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河北省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规模较大,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品质和品牌上缺乏创新,价格竞争激烈。 “穗康”“天勤”“德力食品”和 “双裕”等品牌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距离一流的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2.4 甜糯型玉米加工工艺不成熟

目前糯玉米和甜玉米加工工艺相对成熟。河北省甜加糯型玉米品种虽然发展较快,但加工工艺目前尚处在摸索阶段。由于一个果穗上集合了甜和糯两种籽粒,其中的甜籽粒一般比较柔嫩,体积稍大,不能实现机械扒皮,同时经过后续的蒸煮和输送等环节,极易造成甜粒破损和凹陷,影响商品性。因此河北省亟须完善甜加糯型玉米加工工艺,保证鲜食玉米的原始风味,实现甜糯型鲜食玉米规模化加工。

3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3.1 选育与引进相结合,培育鲜食玉米优良新品种

育种材料要坚持引进与自育相结合的原则,广泛搜集国内外最新种质。在选育方法上除传统杂交选育外,结合DH(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系诱导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种效率。在现有主要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重点选育口感好、耐热性突出、适采期长的优良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果穗美观、甜度适中、口感突出、适合真空穗加工的中小穗型品种;选育果皮薄、甜度高、出籽率高、适采期长、适合加工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进一步增强品种的多元化,除了高产、优质等主要指标外,同时培育高花青素、高叶酸等营养强化型鲜食玉米新品种。积极探索和挖掘新基因,如甜味糯、糯味甜等,培育鲜食玉米的新类型。

3.2 集成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开展播期、播种机械、密度、施肥、浇水、病虫草害防治、采收时期、隔离条件等研究,形成适合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的统一栽培技术标准,解决河北省鲜食玉米种植管理粗放与不规范所造成的产量低、次品率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发展标准化种植。

3.3 加大鲜食玉米新产品的研发

深入研究河北省甜加糯型鲜食玉米的加工工艺,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带苞叶加工技术;二是研究甜加糯型玉米上的糯玉米籽粒和甜玉米籽粒加工临界点,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既保证糯玉米籽粒杀青彻底,又保证甜玉米籽粒没有破损,提高河北省鲜食玉米加工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提升产品品质。

3.4 拓宽鲜食玉米利用途径

鲜食玉米收获后,叶片、秸秆青绿,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可通过氨化技术,贮存后供食草动物冬季使用。玉米须是传统的中药材,近些年来市场一直供不应求,鲜食玉米的玉米须不仅品质好,宜采收,而且授粉后剪除花丝后还具有一定的防虫作用,因此玉米须也是鲜食玉米利用的重要方面。对于高花青素玉米,由于苞叶、籽粒、穗轴均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以综合开发成茶饮料的原料。总之,鲜食玉米开发利用途径广泛,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粮饲争地的矛盾,促进农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3.5 打造知名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依托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打造鲜食玉米企业品牌,提升河北省鲜食玉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促进电商销售,扩大中小城镇鲜食玉米市场,针对现代都市群体对营养需求高的特点,可举办鲜食玉米节、观光采摘、优质品种品评等活动,加大对富硒、高叶酸等高端优质鲜食玉米的营养、健康方面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高端鲜食玉米的认知度,同时将鲜食玉米产业与休闲旅游、农业教育相结合,培育高层次消费群体,开拓高端市场。

3.6 发展订单模式

近些年来鲜食玉米发展迅速,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年度和季节间供应不均衡,容易产生扎堆上市,造成价格不稳,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种植风险。订单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加工和上市需求,合理安排错期生产,价格稳定,可有效保证种植户的利益。因此积极发展“农户+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企业”的订单模式[19],由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牵头组织,农户种植,企业收购,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建议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昌松, 唐照磊, 黄梅燕, 等.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J]. 广西农学报, 2019, 34(6): 63-67.

[2] 王延兵, 李魁英, 高增玉, 等. 优质高抗冀糯175制种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 2023(6): 61-62.

[3] 张代玉, 高丽萍, 宋小霞, 等. 兰州市鲜食玉米品种筛选及品质鉴定[J]. 中国种业, 2024(2): 82-87.

[4] 陆大雷, 孙世贤, 陈国清, 等. 国家鲜食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J]. 玉米科学, 2016, 24(3): 62-68, 77.

[5] 李淑芬, 李洪涛, 许瀚元, 等. 黄淮南部适夏播鲜食玉米品种筛选及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9): 1930-1935.

[6] 张沛敏, 邵林森, 闫建宾, 等.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 2022, 50(2): 135-141.

[7] 冯健英, 李春杰, 许洛, 等.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4): 28-30.

[8] 何玉, 杨坤, 张领, 等.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徽甜糯1号的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15): 24-26.

[9] 李紫琪, 古艳婷, 郭燕枝, 等. 我国鲜食玉米标准体系及营养标准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8(13): 5966-5973.

[10] 郭丽华, 尉京红, 马蕴菲, 等.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形势及高质量发展建议[J]. 中国蔬菜, 2022(3): 9-13.

[11] 和剑涵.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1): 59-60.

[12] 周雪岩, 戴芳, 胡杨. 河北省玉米食品供求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9): 200-201.

[13] 宗冬花. 鲜食糯玉米中糯1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J]. 农业科技通讯, 2007(2): 16-17.

[14] 赵立庆. 玉米品种万糯2000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 2019(9): 71-73.

[15] 韩雅利, 焦宏业, 王磊, 等. 冀中南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1(8): 22-24.

[16] 况慧云, 卢媛, 孙萍东, 等. 优质特色甜糯玉米新品种‘黑金699’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39(5): 72-76.

[17] 安学君, 潘巨忠, 潘舒伟. 鲜食玉米保鲜方法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20, 18(12): 76-78, 82.

[18] 孙亮亮, 刘俊峰, 宋俏姮, 等. 优质抗逆鲜食玉米新品种川甜糯168的选育及高效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 2024(2): 145-147.

[19] 孟燕辉.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20): 75-77,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