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11-11王瑞
【摘要】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收治的9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耶鲁-布朗强迫障碍量表(Y-BOCS)评分、血清学指标[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水平、症状自评90项量表(SCL-90)评分、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SD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Y-BOC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5-HT、BDN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SCL-90、SD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考组(均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缓解症状,提高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氟伏沙明;阿立哌唑;强迫症
【中图分类号】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1.013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1.042
强迫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强迫行为、强迫心理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与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因素有关,具有病程较长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并持续存在的冲动或臆想,患者通常会感到难以控制的痛苦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好、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等。强迫行为则是为减轻焦虑而进行的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近年来,临床针对强迫症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氟伏沙明作为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其对5-HT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可发挥兴奋性递质作用,但单独用药对患者异常精神状态的纠正效果有限,远期疗效难以达到预期[2-3]。阿立哌唑是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可增加细胞外多巴胺的分泌,且其还对肾上腺素α1、 5-HT受体亲和力均较高,这有助于促进多巴胺神经传导调节功能的发挥,从而有效改善精神异常情况,缓解强迫行为等症状[4]。有研究指出,联合用药可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尽早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5]。有鉴于此,本项研究旨在评估氟伏沙明与阿立哌唑联合使用对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收治的9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
参考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5~51岁,
平均年龄(35.16±5.23)岁;病程5~21个月,平均病程(13.38±3.36)个月;耶鲁-布朗强迫障碍量表
(Y-BOCS)[6]评分18~27分,平均Y-BOCS评分(24.12±2.52)分。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70±5.37)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3.94±3.42)个月; Y-BOCS评分17~28分,
平均Y-BOCS评分(24.31±2.47)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7],且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⑵年龄18~55岁;
⑶Y-BOCS评分≥16分;⑷无其MFjmp4GDSbf6Q7ptR521y+JHsCaztPZy/cyBd+rSpQc=他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⑴存在脑血管疾病或有颅脑手术史者;⑵存在癫痫疾病者;⑶存在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⑷存在严重自残、自杀倾向者;⑸有近1个月精神疾病类药物
治疗史者。
1.2 治疗方法 参考组患者温水送服马来酸氟伏沙明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8921,规格:50 mg),初始剂量为50 mg/d、 1次/d,连续用药3 d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患者服药剂量进行调整,马来酸氟伏沙明片使用最大剂量为300 mg/d。
试验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氟伏沙明用药方案与参考组一致。温水送服阿立哌唑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6,规格:5 mg),初始计量为5 mg/d、1次/d,连续用药7 d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为15 mg/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周后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⑴Y-BOCS[6]评分。在治疗前、治疗2周
后,参考Y-BOCS评分以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总计为40分,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的症状越严重。⑵血清学指标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6 cm)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⑶症状自评90项量表(SCL-90)[8]评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参考SCL-90评分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满分9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精神状态越差。⑷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SDSS)[9]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参考SDS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总计20分,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高。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便秘、厌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描述,组间比较参考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描述,组间比较参考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Y-BOCS评分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Y-BOC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5-HT、 BDN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D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强迫症好发于青中年人群,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0]。氟伏沙明作为5-HT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治疗强迫症的常规方案,可提高兴奋性递质功能,增加神经中枢突触间隙的5-HT含量,进而调节脑部神经递质分泌,但该药物用药周期通常较长,且停药后易复发,难以达成理想治疗效果,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11]。阿立哌唑属于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可对机体多巴胺、5-HT水平进行调控,改善突触后膜受体的平衡性,促进兴奋信号的传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异常状态[12]。
本研究证明结果为,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Y-BOC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比参考组更低。这提示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分析原因为,阿立哌唑可通过调节多巴胺与5-HT水平发挥抗强迫症状的作用,进而纠正神经递质紊乱;氟伏沙明可抑制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表达,有助于提升脑内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生理代谢及行为,进而减轻强迫症状[13]。5-HT、BDNF均为临床评估精神类疾病治疗效果的常用血清学指标,前者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神经突触及皮质内广泛存在,后者是脑内合成蛋白质,具有加快神经元再生、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作用[11]。本研究证明结果为,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5-HT、BDNF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试验组均比参考组高。这表明氟伏沙明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升强迫症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分析原因为,阿立哌唑对多巴胺受体亲和度较高,可促使多巴胺系统功能稳定,优化愉悦因子信号传导,进而改善强迫症患者的神经递质紊乱情况,帮助其修复神经细胞的损伤,此外,与氟伏沙明联合使用能进一步调节神经兴奋性,促进病情转归[14]。
本研究证明结果为,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CL-90、SD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均比参考组有所降低。这表明氟伏沙明和阿立哌唑联合治疗方案对强迫症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分析原因为,阿立哌唑可改善患者神经递质紊乱情况,提高抗强迫效果,促进愉悦信号传递,起到控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作用,从而纠正患者的异常精神状态。此外,阿立哌唑对多巴胺受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有效维持多巴胺在不同脑区保持合理活跃度,减轻疾病因素对其心理、行为的影响,促使患者康复[15]。
本研究证明结果分析,氟伏沙明和阿立哌唑联合治疗方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阿立哌唑药效发挥后可经肝脏代谢,在机体内无明显蓄积,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张士维,曹宇虎,吕少华.盐酸舍曲林治疗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14): 83-85.
郭宏,李书元.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22, 43(5): 1298-1300.
梁思挺,梁其生,罗端庆,等.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学分析[J].北方药学, 2021, 18(3): 137-138.
周平,蔡敏,袁平,等.马来酸氟伏沙明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首发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焦虑症状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22, 51(8): 990-994.
刘冬梅.观察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3): 190-191.
刘军,黄文广,侯莹莹,等.美金刚对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 46(2): 266-269.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353-366.
陈树林,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29(5): 323-327.
李毅,胡拾妮,高欢,等.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5): 468-470.
文飞,吴文涛,龚梅恩,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11): 83-85.
管锦秀,李鹏.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对强迫症患者心理状态、强迫症状及自我和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4): 148-152.
陈茜,储昕,张玉梅,等.强迫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与心理状况、症状的相关性[J].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24): 168-171.
洪灿,宋莎莎,谢民耀,等.强迫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3, 33(6): 425-429.
张玑,王崇.马来酸氟伏沙明联合MECT及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 26(1): 38-40.
刘万强,吕丹,李博,等.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39(16): 2325-2329.
1作者简介:王瑞,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