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11-11李勇苏兴平王冬吴学钊杨向东
【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嘉峪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ORIF治疗组和ARIF治疗组,每组34例。ORIF治疗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ARIF治疗组患者采用AR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RIF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RIF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治疗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RIF治疗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ARIF治疗组术后1、3 d均低于ORIF治疗组(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的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
两组患者各项HSS评分均升高(均P<0.05)。结论 ARIF与ORIF均可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但与ORIF相比,ARIF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1.006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1.018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引起的膝关节内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骨折的1%,且多伴有半月板、交叉韧带等周围附属结构损伤,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关节稳定性,甚至可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1]。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是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治疗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且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2]。近年来,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凭借创伤小、术野清晰等优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逐渐应用,且经临床证实其可更精准地恢复关节面平整,有利于术后康复[3-4]。基于此,本研究比较ARIF与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嘉峪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ORIF治疗组和ARIF治疗组,每组34例。 ORIF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9.04±6.20)岁;
BMI 18~28 kg/m2,平均BMI(24.85±1.33)kg/m2;致伤原因:交通伤17例,暴力砸伤13例,其他4例; Schatzker分型[5]:Ⅰ型10例,Ⅱ型16例,Ⅲ型8例。 ARIF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42±6.25)岁; BMI 18~29 kg/m2,平均BMI(24.93±1.40)kg/m2;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暴力砸伤14例,其他2例; 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Ⅱ型15例,
Ⅲ型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嘉峪关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标准[5],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Schatzker分型为Ⅰ~Ⅲ型;⑶闭合性骨折,且符合内固定手术指征[5]。排除标准:⑴存在其他部位严重创伤者;⑵存在血管系统损伤(如凝血功能障碍、大出血倾向)者;⑶存在严重感染者;⑸存在严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者。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实施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铺巾、消毒、麻醉。 ARIF治疗组患者采用ARIF治疗:于膝关节前内侧、外侧切口入路,常规插入膝关节镜,全面探查骨折部位及半月板等损伤情况,若患者存在半月板损伤,可采用半月板修整术。切开干骺端骨折线,在关节镜引导下对关节腔内容物进行反复冲洗,将骨折端的积血、骨痂等残留物全部清除后,复位骨折端,于骨折塌陷处作1.0 cm×1.5 cm小骨窗。针对Schatzker Ⅰ~Ⅱ型骨折,可利用复位钳将内陷的关节面进行复位,待关节软骨面平整后,使用2~3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随后使用胫骨近端钢板微创固定;针对Ⅲ型骨折,可在胫骨上端皮质骨开窗,选择适当的支撑钢板固定。针对骨缺损严重患者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经关节镜和X线片检查再次确认复位无误后,关节内放置引流条,并逐层缝合切口。
ORIF治疗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于胫骨近端前外侧作长7.5~15 cm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反复冲洗,清除关节及骨折端残留的积血及骨痂。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选择合适解剖钢板并加用螺钉固定,关节内放置引流条,关闭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抗凝处理,并抬高患肢,负压引流48~72 h,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开展肢体康复锻炼,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⑵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6]。于术后1、 3 d,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剧烈。
⑶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
×100%。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7]。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6个项目,各项满分30分、 22分、 18分、 10分、 10分、 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ARIF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RIF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治疗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3 d,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ARIF治疗组术后1、 3 d均低于ORIF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RIF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RI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 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的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HSS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和工伤导致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大幅升高,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周围韧带、神经组织丰富,一定程度上增加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难度,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8]。目前,解剖学复位、恢复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是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而常规ORIF术式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术中为扩大视野可能需切断半月板和周围韧带,患者受创伤大,且手术部位感染发生风险高,进而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造成不利影响[9]。
关节镜技术因其视野清晰、创伤小等优势被应用于骨外科手术中,且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付玉平等[10]研究表明采用A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较采用常规ORIF术式者,能获得更准确的复位关节面,且可治疗部分合并的关节面塌陷、半月板及韧带损伤。郑博等[11]研究也表明,ARIF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上与ORIF术式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失血量、提高复位程度及减少住院时间上均具有优越性。本研究结果显示,ARIF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RIF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治疗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治疗组;术后3 d,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ARIF治疗组术后1、3 d均低于ORIF治疗组。分析原因为,ARIF借助关节镜行关节骨折复位、植骨和固定,具有精确的解剖复位特点,可准确探查骨折部位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且术中操作无须大面积剥离关节周围组织,可减少创伤,最大限度地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的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HSS评分均升高。这提示ARIF与ORIF术式在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相当,均能较好地维持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RIF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RIF治疗组,进一步说明A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ARIF术式能彻底清除关节腔内积液、碎骨块,减少因摩擦导致的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粘连的发生有关。
综上所述,ARIF与ORIF均可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但与ORIF相比,ARIF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苏在权,陈敏葵,尤瑞金,等.关节镜下克氏针联合界面螺钉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 18(5): 57-59, 68.
何鹏,马拓,杜俊伟,等.膝关节镜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NGF、sVCAM和ALP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22, 33(5): 574-577.
陈庆元,肖文焕,王天乒,等.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 36(2): 194-195.
葛新江,游建军,刘晓峰,等.关节镜辅助MIPPO技术治疗老年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预后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3): 342-345, 350.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1): 3-7.
骆艳丽,吴文源,李春波,等.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在腰痛患者中的信效度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11): 713-715.
贾海英,陆明,王晓平,等.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北京协和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的拟合优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35): 6228-6233.
RICHARDSON N, SWIGGETT S, PASTERNACK J, et al.Comparison study of 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following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lateral malleolar ankle fractures with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J].Foot and Ankle Surgery, 2021, 27(8): 879-883.
SUNDARARAJAN S R, JOSEPH J B, RAMAKANTH R, et al. 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RIF) versus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to elucidate the difference for tibial side PCL avulsion fix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1, 29(4): 1251-1257.
付玉平,王海洲,李宏伟,等.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 7(4): 220-223.
郑博,张秀莉,周浩,等.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CT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9): 1410-1416.
1作者简介:李勇,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运动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