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瑞巴林联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2型糖尿病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11-11李欣周杰祁莉娜王彤彤

大医生 2024年21期

【摘要】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IL-10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小于参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普瑞巴林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普瑞巴林;短时程脊髓电刺激;2型糖尿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1.004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1.0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后遗症,是一种感染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虽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及心理障碍等[1]。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白细胞的功能会受影响,包括吞噬作用、趋化性和杀菌能力等,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易感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研究表明,普瑞巴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3]。有研究显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炎症反应,并改善睡眠质量,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4]。但临床关于二者联合的治疗方案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项研究旨在评估普瑞巴林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2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73±8.00)岁;

BMI 15~33 kg/m2,平均BMI(24.51±4.37)kg/m2;

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98±1.20)个月。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0~72岁,平均

年龄(57.84±7.39)岁; BMI 16~31 kg/m2,平均BMI(24.43±2.97)kg/m2;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4.16±1.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⑵西医符合《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6]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⑶中医符合蛇串疮的辨证标准[7];⑷年龄40~75岁;⑸带状疱疹皮损消失后仍有痛感,且持续时间≥4周。排除标准:⑴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⑵合并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⑶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者;⑷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⑸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认知异常、无法独立完成问卷、量表调查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3001,规格:3 mL∶300单位(笔芯)]进行降糖治疗, 3.2~6.4单位/d,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患者根据血糖谱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根据1周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判断患者是否需继续用药,并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Upjohn EESV,国药准字J20160021,规格:75 mg)治疗,温水送服,初始剂量

75 mg/次、2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1周内用药剂量,最大剂量150 mg/次。持续治疗1周。

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采用移动式C形臂X线影像系统(莱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172060043,型号:LM-ARMES 35)确定患者受累脊神经节段处的触击点。随后使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触击点,将硬膜外刺激电极(美国美敦力公司,型号:3861)沿穿刺针经皮置入,待电极位置调整合适后移除穿刺针,并固定电极导线,包扎穿刺口,连通外部刺激器。初始电刺激强度0.8~3.2 V,频率60~80 Hz,脉宽60~80 μs,随后逐渐增加刺激强度使电流能全面覆盖所有的疼痛区域,刺激终点值以患者不能忍受的麻痛感的值为准,单次刺激时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1次/d。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⑴视觉模拟量表(VAS)[8]疼痛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9]评分。于治疗前后,使用VAS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使用PSQI评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满分21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⑵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4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⑶临床疗效。治愈:患者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VAS疼痛评分下降>95%;显效:患者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VAS疼痛评分下降75%~95%;有效:患者麻木、疼痛等症状改善较轻, VAS疼痛评分下降50%~<75%;无效:患者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改善, VAS疼痛评分下降<50%[1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 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IL-6、 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IL-10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小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难以治愈且反复发作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发病时脊髓后根神经节会因炎症或坏死出现神经纤维黏连和瘢痕,导致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活[11]。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药物镇痛治疗为主,但是基于疾病的反复性,长期服药会出现不良反应[12]。有研究表明,血糖不稳定或血糖偏高者皮损表现为水疱数量多、面积大,且易感染、病程较长,发生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较高[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较参照组更低;与参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这说明将普瑞巴林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相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疼痛水平并提升睡眠品质。分析原因为,普瑞巴林作为神经痛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突触前α2-δ亚单位,降低钙离子流入神经末梢的浓度,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神经细胞兴奋的目的,改善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痛觉超敏现象[14]。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神经调控疗法,可通过刺激脊髓后角神经细胞,促进其释放可阻断脊髓丘脑通路传导的抑制性递质,并激活高级中枢下行疼痛抑制通路,起到镇痛的效果。此外,对脊髓施加刺激的过程,还会影响与睡眠有关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分泌,进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15]。

IL-6水平过高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慢性变化;IL-10水平上调途径主要依赖于脊髓神经元,在慢性疼痛下,脊髓神经元的活动改变,可能导致IL-10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IL-10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小于参照组。这说明将普瑞巴林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相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抑制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通过阻断痛觉传导神经、抑制交感传出神经中枢,进而对IL-6和IL-10水平起到调节作用[17]。

综上所述,将普瑞巴林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相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但本研究仅探究联合治疗对患者疼痛、炎症因子及睡眠质量的短期影响,未能开展长期影响的研究,也尚未对血清中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负性情绪等有关指标开展研究。同时,未能探究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否对患者血糖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增加随访调查,并从更多层面来探究联合治疗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参考文献

思远,李璟蓉,李群,等. 19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 39(1): 18-21.

张慧,崔伟,项倩彤,等.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15): 3754-3756.

孙晶,高勇,于慧.密集型银质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 29(6): 548-552.

姜一春,毛东方.短时程SCS与背根神经节PRF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 35(3): 248-25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分级诊疗与基层管理糖尿病学组. 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5): 38-53.

《中华医学杂志》社皮肤科慢病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54(10): 841-846.

陈园桃.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86-192.

万丽,赵晴,陈军,等.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J].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 16(3): 177-187.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43(3): 260-263.

张丽芹,丁锋,矫英. 归芍颗粒、刺血拔罐法联合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 2021, 43(2): 560-562.

屈新华.带状疱疹患者行糖皮质激素疗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2): 封3.

邹卫露,龙慧,肖振平,等.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16(8): 1515-1519.

解卉,许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 2023, 45(2): 100-104.

杜忠举,王波,何杰,等.普瑞巴林联合脉冲射频调节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30): 50-52,56.

余倩,黄玉瑛,贺纯静.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短期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 15(3): 182-185.

李琳,李林泉,杜亚森,等.脊髓电刺激和鞘内治疗慢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 43(8): 1856-1858.

韩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臭氧疗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机械痛阈值、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 23(22): 5-8.

1作者简介:李欣,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科疾病的诊疗。

通信作者:王彤彤,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E-mail:182453416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