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体罚孩子获刑的警示意义
2024-11-09张立美
“我的教育方式不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被告人小花在法庭上满含悔意地诉说。近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审理了一起公诉机关指控亲生妈妈殴打孩子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小花因教育孩子方式不当,体罚殴打孩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缓刑两年。
千百年来,在很多中国家长的认知里,教育子女是家庭的私事,自己想怎么教育子女就怎么教育子女,外人管不着。按照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一直被很多家长奉为圭臬,深信不疑。所以,有不少家长以爱之名,动辄体罚孩子,甚至把体罚孩子作为重要的家庭教育手段之一。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家长会打孩子。数据还显示,在2008年至2013年共发生697起虐童案,超八成是父母施暴。
青海省西宁市的这起亲生妈妈体罚殴打孩子被判刑案件,实际上是以司法判例形式重申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体罚子女。这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和导向意义,值得广大父母引以为戒。
从法律角度说,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父母教育子女并不能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必须在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履行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监护职责,不得实施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亲生妈妈以“爱”和“管教”为名,动辄打骂孩子,致使孩子受伤,这种行为不仅构成了家庭暴力,而且触犯了刑法。从这个角度说,亲妈因为体罚孩子被判刑,一点也不冤。
事实上,从家庭教育角度而言,父母把体罚甚至虐待作为管教孩子的主要手段、惯用手段,并不是一种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父母动辄体罚孩子,只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容易使孩子从小产生恐惧感、自卑感、无助感,失去安全感,甚至心理扭曲,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且,父母动辄体罚孩子,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应当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多一份耐心,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真正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通过合理的倾听对话,让一家人成为彼此生活中最坚实可依靠的力量。
当然,要消除父母体罚孩子的中国式家庭教育,除了以案普法、依法追究体罚家长的法律责任外,更关键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当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等平台、渠道,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普及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让家长主动向体罚教育说“不”,自觉不再把体罚孩子当成管教孩子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