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经济” 蹚出共富路

2024-11-08刘志勇郭正军王华意

党员生活·下 2024年10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郧西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山区山多沟广的地貌特征,持续开发利用条条山沟、房前屋后等“沉睡”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双赢。

地处秦巴山脉腹地、鄂豫陕交界的郧西县,6500多座山头和3000多条河流交融汇聚,县内行政村带沟、坡、湾的地名占比高达8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长期以来,郧西县农业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受限于地形和区位,农副产品只能在县市内流通,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如何破局?郧西县变沟、坡、湾的地貌劣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向绿增收,突破性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三个经济”,着力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2023年2月,在梳理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郧西县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的实施方案》,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朝着条条山沟流金淌银、行行业业兴旺发达、家家户户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进。

小小山沟蝶变“金银川”

“长岗岭村五个自然湾组,分据五条山沟。”一走进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均就掰着指头给记者介绍,“一组雁子沟,发展经果;二组红草沟,发展中药材;三组稠树沟,发展羊肚菌等珍菌;四组苗家沟,发展水产;五组徐家沟,发展畜牧养殖……沟沟有产业、一沟一特色!”

长岗岭村是典型的鄂西北山地村,海拔高、耕地少、交通不便、远离中心城镇,“岭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十年九来旱,山穷水也恶”曾是其真实写照。

“要资源没资源、要区位没区位,只能在沟沟岔岔里做文章。”毛德均说。近年来,郧西县委立足地方实际,提出发展沟域经济,为长岗岭村指明了方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长岗岭村以沟域为单元,因“沟”制宜、抢抓机遇,探索出“山上林草、山坡果桑、沟底菌菜、河谷养鱼”的发展模式,硬是在不起眼的小山沟里蹚出了一条产业路、致富路。

“一沟一域一特色,既是五条沟地形地貌、土壤环境决定的,也能极大增强村级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毛德均说,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看到村里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少在外党员、能人也开始回乡创业,邓本涛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他返乡加入到发展中药材的队伍中。在他的带动下,长岭岗村已有76户发展中药材近600亩,人均增收近4000元。

为更好推动村级产业发展,长岗岭村党支部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动党员产业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成立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12家合作社(公司),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大河有水小河满。沟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惠及长岗岭及周边多个村的村民。毛德均透露,仅在村集体成立的郧西县天珍桑蚕菌科技专业合作社,村民一年的务工收入就超过七十万元,最多的一年甚至超过百万元。近些年,村里99%的村民,都在县城乃至市里买了房。

大力发展沟域经济,让郧西县许多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深处的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白芨已经卖了7万多元。”看到入户走访的关防乡二天门村党支部书记丁昌文,何金喜高兴得合不拢嘴:“刨去地里种的10多亩,家里还有价值10多万元的2000多斤干货没卖。”

何金喜居住的黄家沟位于二天门村七组,距离郧西县城120公里。以前,他主要靠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糊口,因山陡坡急、土地贫瘠,收成只能看天,“不亏本就是好的。”

2021年以来,二天门村党支部充分利用黄家沟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沟域经济。经过几年发展,黄家沟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0亩,带动二天门村发展中药材种植超过1000亩。

在二天门村,像何金喜这样靠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的不在少数。据了解,2023年,仅卖药材一项,二天门村就有8户收入超过20万元,超过10万元的也有20多户。“当前,全村已有100多户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丁昌文介绍。

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发展理念,郧西县重点打造了长岗岭村、二天门村黄家沟等沟域经济示范带450个,大力发展马头山羊、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生态渔等特色产业,让昔日一条条无人问津的山沟沟逐渐蝶变为生态美、产业强的“金银川”。

户户增收有了“聚宝盆”

9月25日,尽管离国庆假期还有几天,但王绪江家的乡宿早已拾掇一新,静待客人入住。在关防乡沙沟村,像王绪江一样,利用闲置房屋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宿的群众还有很多。

“乡宿经营收入由村集体和农户四六分成。按一家四个标准间计算,农户一年净收入能有近4万元,在家就能轻松当‘老板’。”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卢从信介绍。

与王绪江家乡宿一河之隔的关防驿民宿园,则是完全属于村集体的资产。2021年初,沙沟村将几个废弃的农家院落进行改建,做起了高端民宿,通过提供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一年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沙沟村位于关防乡南部,一脚踏两省,是连接湖北、陕西的咽喉之地。近年来,沙沟村深度挖掘山水、生态、物产、人文等资源,组织发动群众打造“一河四带”“一湾一景”特色田园民居景观带。

为最大限度唤醒“沉睡”资源,沙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仙河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村集体资产+村民入股+对外招租+村民分红”模式,发动村民以土地、住宅、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带动发展庭院经济。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创新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支持村民发展乡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等产业,引导农户改造庭院166户,兴办传统家庭作坊15家,带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让庭院“方寸地”变成增收“致富园”。

“同时,我们以节为媒、以节促旅,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提名气、引人气、聚财气。”卢从信说,“截至9月底,沙沟村今年已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村民们通过销售土特产、农副产品等增收超过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0余万元。”

“相较于沟域经济专注规模忽视个体、专注共性忽略个性的不足,庭院经济具有‘小而全’的特点,对资本及技术要求比较低,有助于进一步满足市场小而精的需求。”郧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郧西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庭院经济经营灵活、管理方便、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引导支持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房屋、闲置空地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蔬菜、林果、花卉、药材等特色种植,土鸡土鸭、小蜜蜂、龙虾等特色养殖,香菇面条、红薯粉条、野生葛粉等特色加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一宅两门”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代销、农资配送、超市、理发店等生产生活服务,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池塘、小养殖、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等“七小业态”,将千家万户的小庭院汇聚成户户增收的大产业。

同时,还将庭院经济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为发展庭院经济营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郧西县已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参与户1.5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张张订单扩展致富路

秋日硕果丰,椒香飘满园。在郧西县土门镇党家沟村菜园里,一颗颗成熟的辣椒挂满枝头,果形饱满、色泽鲜亮,分外诱人。据悉,今年党家沟村种植的黄皮椒已累计销售10万余元,带动3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这里的黄皮椒品相和长度都达到了精品,做成的辣椒酱口感好、品质佳,供不应求。”正在挑选收购黄皮椒的旭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绪栋说,“有多少我要多少。”

郧西县旭葱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无公害蔬菜订单种植,蔬菜和山野菜精深加工、销售等业务。近年来,通过发展订单经济,仅黄皮椒一项,合作社就带动20多个村种植3000多亩,种植户亩均增收4000余元。

订单经济,销售在前、生产在后,一头连着企业车间,一头延伸到田间地头。

郧西县通过发展“先接单再生产”定制式农业生产销售方式,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订单经济;同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六统一”模式,由企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产后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户向“种得好”“卖得好”转变。

发展订单经济,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必不可少。

“仅2023年,郧西县就培育了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家。截至当年底,郧西县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39家,包括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带动发展产业规模达40余万亩、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郧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已经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家,预计全年新培育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家。”

订单来牵引、企业作支撑,让农户种有定向、产有保障、销有方向、增收有保障,农村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截至8月底,郧西县订单经济市场主体已达269家,通过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并明确最低收购价,发展铁扫帚、黄皮椒、花椒等订单产业基地面积6万余亩,辐射带动1.3万户农户增收。

“三个经济”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却又内在联动、相互支撑。在发展“三个经济”过程中,郧西县坚持以沟域经济为平台,统领庭院经济、订单经济,以庭院经济为支点,支撑沟域经济、订单经济,以订单经济为动力,牵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综合施策、联动发展,推动形成了“1+1+1>3”的整体性发展成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夯实“三个经济”发展根基,郧西县实施“三新百千万”工程,通过育精百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育强千家新型农村农业市场主体、育优万名新型职业农民,有序引导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下乡,成为“三新主体”,增强联农带农促农效果。

“我们还印发方案,明确‘三个经济’奖扶标准、考评验收及兑现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对发展‘三个经济’的示范村、示范户、参与户等进行激励,引导‘三个经济’向纵深发展。”郧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900万元。

“可以预见,随着系列奖扶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农民的收入还会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郧西县关防乡党委书记尹大彬说,通过发展“三个经济”,关防乡2023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747元,较2022年增长了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