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子,不能一摘了之
2024-11-08武汉徐勇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指出,要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一段时期以来,“滥挂牌”现象成了困扰基层干部、牵扯其精力的一大障碍。随着整治形式主义工作不断深入,“摘牌之举”蔚然成风,但一些地方牌子虽然清理了,事情却照做,仍存在摘牌不摘责的“变通”现象。因此,摘牌减负不能简单地“一摘了之”,还得重视摘牌的“后半篇文章”。
源头上要收起来,不断拧紧“控制阀”。自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以来,各地按照要求陆续摘牌为基层减负。墙上的牌子少了、办公场所腾退了、基层干部压力减轻了、干群关系也好转了……诚然,取得的成绩要想得以巩固,就必须抓好源头控制,统一集中挂牌授权,实行一体化管理。如湖北荆门市委组织部联合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逐项梳理审定,明确规定40项村(社区)主办主责事项、72项协助办理事项,对挂牌展开全面清理,为每个村(社区)平均少挂了10多块牌子。
机制上要严起来,切实用准“限位器”。应当进一步明确摘牌的操作实施细则和惩戒举措。2023年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对“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规定,加强监管限制。吉林省就制定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若干措施》,对全省基层挂牌等事项进行统一规范指导。
后续得要管起来,注重打好“补丁贴”。真正有效消除“滥挂牌”现象,不是一蹴而就,此项工作当是持续反复、螺旋上升的解决之道。在整治过程中不乏搞变通、耍小聪明的人和事,偶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不足为奇,诸如“活动式挂牌”“潮汐式挂牌”“虚假式摘牌”等。对基层挂牌出现“隐性变异”要有思想准备,及时找到应对办法,精准堵上漏洞、打好“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