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随堂测验参考答案
2024-11-07
第18课
基础训练
1.C 根据漫画信息可知,立宪仿专制画了葫芦,这个人口中喊着立宪但心中为专制,讽刺了清王朝实行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故选C项。
2.A 3.C
4.D 据材料“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可知,孙中山的主张应为缓和贫富差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故选D项。
5.D
6.D 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须副署”可知,国务员的职责对总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体现了权力制约的特点,故选D项。
7.B
8.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故选D项。
进阶训练
9.B 据材料可知,无论是镇压戊戌维新还是推行清末新政,慈禧太后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维新威胁到了她的统治地位,因此被镇压。而清末新政,尽管包含了一些改革元素,但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压力,以图挽救清朝的统治。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直接威胁到慈禧太后和清朝的统治地位,反而可能有助于稳定局势,因此得到了她的默许,故选B项。
10.C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中国近代革命及思想解放过程中女性力量崛起,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加强,故选C项。
11.C 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旧官僚都加入革命阵营,站到了清廷的对立面,说明清朝统治陷入孤立,故选C项。
12.D 根据题干可知福建蛋民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故选D项。
13.(1)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新航路开辟以来近代化发展潮流的风起云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浪潮蓬勃兴起;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辛亥革命具备阶级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提供思想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奠定军事基础。
(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多方面引起社会的重大变化。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生活上:促使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新变化。
第19课
基础训练
1.A 据材料可知,这是1915年蔡锷、唐继尧公开发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檄文,故选A项。
2.A 3.C 4.A 5.A
6.A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由于思想依然陈旧,民国和约法只是空壳,还需要进行思想的革新启蒙,所以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故选A项。
7.A 题干中钱玄同认为三纲等封建礼教因新文化运动而破除,思想得到解放,故选A项。
8.A
进阶训练
9.C 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民国时期军阀间的通电、公告中,涉及了很多反对专制独裁、主张民主政治的内容,可以说明民主政治观念对社会的影响,故选C项。
10.A 结合所学一战的史实可知,一战期间,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势力,北洋政府对此深感忧虑,为了抑制日本扩张,决定加入协约国,希望通过战争提高国际地位,从而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故选A项。
11.A 据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的封面人物采用了富兰克林,因为他既有发明创造又是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建立的重要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因此富兰克林具备了科学和民主的价值观,故选A项。
12.(1)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特点:发展迅速;时间短暂;轻工业发展显著;具有半殖民地性质。
(2)“新局面”: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等口号提出。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