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同步练习
2024-11-07徐育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讲演的报告中“国家”“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 北洋政府的腐败
B.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C. 甲午战争的爆发
D.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 右图取材于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散发的宣传漫画。此事件( )
A. 使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
B. 推动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C.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遭到武汉国民政府镇压
3.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这说明( )
A.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渐成熟
C. 知识分子领导中国革命
D. 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4. 1922年11月,中共在《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国民党中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及为工人阶级利益与自由的口号”,如果国民党与帝国主义者妥协,“吾人即宜反对之绝不容顾忌”。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 )
A. 反对进行国共合作
B. 贯彻民主革命纲领
C. 重视开展工农运动
D. 主张开展北伐战争
5. 中共三大决议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此决议意在( )
A. 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B. 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C. 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 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
6. 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 提出三民主义 B. 领导武昌起义
C. 主张国共合作 D. 创立黄埔军校
7.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 在国民党的独立领导下开展
B. 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
C. 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以1926年的北伐战争作为开端
8. 1926年,全国罢工次数在200次以上,罢工人数达80余万。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成立了农民协会,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这些现象( )
A. 体现了中共二大的最高纲领
B. 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 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 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
[进阶训练]
9. 1921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不要把五四运动纪念日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李大钊的“加上些新意义”是希望“五四精神”( )
A. 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B. 应在启蒙与救亡的斗争中实现统一
C. 能够启迪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
D. 应该着力弘扬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10. 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强调,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要读指导怎样做事的那些书,但是同时要做事”。1927年,《中国青年》刊文指出“把研究和行动连在一起并进,从实际的革命工作中求进步”。这说明当时( )
A. 知识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C. 科学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1. 国民革命期间,贺龙通过“敬告民众词”的形式揭露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罪恶,宣传北伐军的主张。湖北公安县的民众烧茶做饭,甚至杀猪宰羊,慰劳北伐军官兵。有几百农民运弹药、背伤员、帮助侦探敌情、充当向导,保障了战役的胜利。这表明( )
A. 国民革命具有一定群众基础
B. 宣传工作水平决定战争胜败
C. 农民成为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D. 工农联盟的道路已经被确立
非选择题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肆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学生 ]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