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4-11-07马瑜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大肆屠杀,中国革命遭受严重失败。在此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应运而生。当然,这一理论的产生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践中经过多次胜利与失败,才得以确定。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并认识到了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人民军队建设,但起义最终失败,证明企图通过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的总方针;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的具体实践,其一方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工农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领导部队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山区进军,并于129a2889f8bab56c3e65eecca659252920月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此后一系列根据地建立起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即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不重视工农尤其是农民,其统治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

中国共产党正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沿着这条路,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还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这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