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立体化”:主流媒体客户端 东博会和峰会创新报道分析

2024-11-07覃圣云李星仪黄彩燕

新闻潮 2024年9期

【摘 要】本文采用新闻框架理论分析第二十一届东博会和峰会期间广西云客户端的报道实践。通过多元化的报道板块和立体化的全媒体报道方式,广西云客户端对盛会盛况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其报道内容广泛,涵盖外交与合作、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经济发展与贸易、科技与文旅四大主题,传播效果显著,但在深度挖掘、持续跟进、报道形式创新及民间话语的表达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关键词】新闻框架理论;东博会和峰会;新闻客户端;全媒体报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双方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应运而生,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2024年9月24日至28日,第二十一届东博会和峰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届东博会和峰会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增长”为主题,展馆面积近20万平方米,吸引了33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东盟企业740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6.9%。

广西云客户端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新媒体平台,是传播各级党委和政府声音、对干部群众开展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的快捷传播平台,承担着传递地方声音、服务公众的重要职责。在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中,广西云客户端开设新闻专题《聚焦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专题内设置了“要闻速览”“现场直播”“GO!逛展!”“外眼看盛会”等10个板块,其多元化、立体化的全媒体报道方式,不仅提升了报道的专业性和观赏性,也为海内外公众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视野,全面深入地传播和展现了东博会和峰会的盛况。

本研究选取2024年9月24日至28日广西云客户端东博会和峰会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采用新闻框架分析法,深入剖析报道内容。新闻框架理论着眼于新闻报道如何借助特定的叙事结构传递信息,并探讨这些结构对受众认知和情感的影响[1]。该理论将新闻框架视为一种叙事策略,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强调关键信息,构建新闻的意义[2]。广西云客户端的报道实践为研究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高效传递信息、提升报道质量与影响力,成为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云客户端的报道实践,对其在报道主题选择、视角运用、全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成效及不足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大活动的媒体报道提供策略性建议。

一、广西云客户端东博会和峰会报道的分析

(一)报道总量与篇幅分析

1.新闻总量分析:体现阶段性报道策略

在9月24日至28日东博会和峰会举办期间,广西云客户端对盛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专题报道。报道总量共计262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五个关键报道节点。

(1)开幕启动日(9月24日):共计53篇报道,聚焦于东博会和峰会的开幕仪式、重要领导人的会晤及致辞,为公众提供了开幕式的即时动态。

(2)活动高潮日(9月25日):报道数量增至64篇,内容涵盖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关系、金融合作与发展大会、丝路电商开放合作主题推介活动等,彰显了合作的深化与多元化趋势。

(3)活动深入日(9月26日):报道量为51篇,重点报道了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会、地方城市项目签约与合作,以及东博会展区的盛况等,体现了东博会和峰会在区域合作中的广泛影响力和显著成果。

(4)活动退潮日(9月27日):报道量为60篇,报道内容转向东博会旅游展区的开馆、公众开放日的活动安排、领导人访谈等,揭示了东博会和峰会作为商务与文化交流平台的双重属性。

(5)闭幕总结日(9月28日):报道量为34篇,总结了东博会和峰会的成果,报道了高官会议的举办情况及公众开放日的逛展攻略,展现了东博会和峰会的圆满落幕及对未来合作的积极展望。

整体而言,广西云客户端的专题报道体现了其对东博会和峰会不同阶段新闻价值的精准把握,通过分阶段、有侧重点的报道,为海内外公众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东博会和峰会信息平台。

2.报道篇幅分析:重视信息传递效率

在主流媒体平台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体裁的范畴已从传统的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扩展至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互动新闻等多元形态。同时,新闻报道的分类趋向个性化和定制化,允许用户基于个人偏好选择内容,这导致全媒体时代新闻分类的模糊性和局限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一些研究和实践开始尝试根据报道的篇幅进行分类。根据《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同时考虑到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写作现状,本文根据篇幅对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进行分类:短篇报道限定在500字以内的文字报道,以及时长在3分钟以内的视频报道,主要为短消息类;中篇报道的字数范围为501至2000字的文字报道,以及时长在3至15分钟之间的视频报道,主要为长消息、新闻评论等;长篇报道则为字数在2001字以上或视频时长超过15分钟的通讯与深度报道等。

在对东博会和峰会新闻报道的篇幅进行定量分析后,可以发现短篇报道的数量为119篇,占比为45%,这一现象显著促进了信息的迅速扩散。中篇报道为120篇,占比约46%,这类报道在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深度的同时,也兼顾了报道的广度和生动性。而长篇报道仅有23篇,比重相对较低,仅占9%。这一分布表明了广西云客户端在东博会和峰会报道中对时效性的追求,同时也显示出其在报道细节和深度挖掘方面的不足。

(二)报道来源与内容分析

1.多元新闻来源:构建多渠道报道网络

在对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中,广西云客户端采集及整合了来自16家不同媒体机构及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的新闻资源。其消息源涵盖了《广西日报》、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南国早报》等地方媒体,新华社、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平台,以及新湖南等区域性媒体。通过这种多元化渠道的消息采集和整合,广西云客户端为公众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专题报道。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广西日报社旗下媒体的报道量占据显著比重,其中,广西云—广西日报自采稿181篇,占报道总量的69%,广西国际传播中心自采稿41篇,占报道总量的16%,广西云—南国早报自采稿21篇,占报道总量的8%。国家级新闻机构提供的稿件共计12篇,占报道总量的5%。广西以外的区域性媒体及多个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平台提供的稿件为7篇,占报道总量的3%。由此可见,广西云客户端对东博会和峰会的专题报道主要来源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记者提供的稿件,这反映出地方媒体在区域性事件报道中的主导与核心作用。

同时,多元化的新闻来源也为报道增添了多角度性与多层次性。国家级媒体的参与,为报道提供了宏观视角和权威性,区域性媒体的报道则更侧重于地方特色和细节的挖掘[3];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平台则为报道提供了政策解读和官方立场。这种多维度的报道策略,不仅拓宽了报道的视野,也深化了内容的层次,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2.报道主题聚焦:突出重点合作领域

通过对广西云客户端新闻专题《聚焦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内容及关键词进行分析,东博会和峰会报道可归纳为四大主题类别:外交与合作、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经济发展与贸易、科技与文旅。在这4类主题中,经济发展与贸易类的报道篇数占比最大,约为33%,其中以经济合作、产业合作、农业合作、投资洽谈为主。这一分布清晰地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正持续加深,经济合作作为双方关系的压舱石,不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前发展。

科技与文旅类报道占比约为32%,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东盟各国与中国的技术交流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同时,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有着相近却又不同的文化与旅游环境[4],中国—东盟文旅合作也日益成为媒体与大众的关注热点,这反映了双方在文化互鉴和旅游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潜力。

外交与合作类报道占比约为24%,这表现出中国—东盟双方在政治和战略层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的合作进程。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类报道占比约为11%,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对话和协作,包括卫生健康、环保绿色等议题上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报道视角与形式分析

1.多维新闻视角:实现受众需求全覆盖

广西云客户端从多维度视角对东博会和峰会进行报道,以确保新闻内容的全面性和多元性,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通过对报道内容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媒体官方视角、普通观众视角、参展商视角、服务工作人员视角这四个主要的新闻视角。

媒体官方视角作为报道的主体,占比约47%。以新华网《丁薛祥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为代表的媒体官方视角的报道,通常注重传递东博会和峰会的官方信息、强调领导致辞、政策发布和外交动态。报道内容涵盖了东博会和峰会的开幕13hsfzGmawXXoPT9L3hKLQ==式、重要嘉宾的出席、双边和多边会谈等,体现了东博会和峰会的正式性和权威性。报道的语言和风格严谨,信息准确、权威,旨在为公众提供官方活动的准确信息。

普通观众视角的报道约占总数的32%。这类报道视角更贴近大众,关注点在于东博会和峰会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如展览的亮点、公众开放日的活动、参展商品的趣味性等。报道通常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注重观众体验和互动,旨在吸引普通观众的兴趣和参与。例如,广西云—广西日报报道的《光影交织迎接盛会!绿城南宁灯光秀绚丽登场,太靓了》,以“图文+短视频”的形式,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展现南宁多彩的城市景观。

参展商视角的报道约占总数的15%。这类报道专注于海内外参展商的体验和需求,内容涉及东盟各国特色的展位设计、展品介绍、商务洽谈和合作机会等,有助于海内外参展商展示国家特色与自身形象,寻找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例如,广西云—广西日报的报道《从留学生翻译到参展商,她与东博会的故事一直在延续》,从越南参展商阮氏河薇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与东博会之间的故事。

服务工作人员视角的报道约占总数的4%。以《“95后”马来西亚舞蹈老师:以舞为媒,促进交流》为代表的这类报道关注东博会和峰会的正常组织和服务工作,如海内外志愿者服务、安保、清洁等,旨在展示东博会和峰会的运营和保障工作。

广西云客户端的报道策略体现了媒体在大型活动中视角多元化的报道理念,综合不同视角的报道,不仅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也增强了报道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其报道内容涵盖了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进展和成果,展现了双方在共同推动区域和平、稳定、繁荣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多种呈现形式:提升互动性与参与感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西云客户端作为官方新闻平台,采取了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来全面展现东博会和峰会的盛况。通过定量分析东博会和峰会数据收集表中的内容,发现广西云客户端在报道形式上涵盖了纯文字、图文搭配、短视频、长视频以及直播等多种传播形态。

纯文字报道占比约为23%,侧重于迅速传递详尽的新闻消息。图文报道占比约为48%,通过结合文字和图片,为用户提供直观生动的信息体验。短视频占比约为34%,以其时效性强、轻量化传播的特点,快速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长视频占比约为2%,通过深入分析和详细解读东博会和峰会,为海内外观众提供全面的中国—东盟交流互鉴信息。在东博会和峰会期间,广西云共开直播6场,占比约为2%,实时传递现场情况,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如9月24日14:30直播《逛魅力之城 一天“云”旅11国!》,沉浸式带领观众实时感受东博会的现场氛围。

不同的报道形式在浏览量和点赞量上呈现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报道内容的吸引力、传播渠道的覆盖面以及目标受众的偏好密切相关。例如,《东博会逛展奇遇记·第五天|公众开放日 跟我们一起去看人从众》,采用了长视频与文字的报道形式,浏览量高达29.14万次。而《慢直播|东博会的日与夜》通过直播与文字的结合,也实现了19万次的浏览量。此外,《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拥有浏览量12.99万次。这表明“图文+视频”的多媒体融合的报道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内容传播效果。

广西云客户端采用了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充分发挥了全媒体的优势,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这种多元化的报道策略,为大型展会的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进一步提升广西云客户端东博会和峰会报道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深度报道,讲述立体化中国故事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东博会和峰会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向世界讲述自身发展故事的重要窗口。然而,通过对广西云客户端东博会和峰会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深度报道方面存在不足。报道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新闻事件,如领导人会晤、合作协议签署等,对于能够体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密切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故事和背景则挖掘不够,限制了中国故事的多维叙述,使报道在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从而在国际传播中未能充分展现合作的深层次价值。

自2004年以来,东博会和峰会每年都在广西南宁举行。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广西云客户端应更加注重深度报道的策划与实施。一方面,应增加对长篇报道题材的挖掘,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合作案例,以展现合作的多维价值[5]。另一方面,应采用民间视角,讲述个体故事[6],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广西云客户端还应加强与东盟国家媒体的合作,通过联合采访、共同制作等方式,共同讲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故事[7],提高报道的国际传播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丰富报道内容,提升报道深度,进而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营造积极的国际舆论氛围。

(二)做好后续报道,构建持续跟进报道机制

广西云客户端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在对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该平台在东博会和峰会专题报道中存在后续报道乏力的不足。其前期报道呈现出断断续续、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内容与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纯文字或图文报道。

在东博会和峰会开幕前,广西云客户端尽管设立了专题页面,集中整理了相关新闻,但会议期间的报道策略仍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在内容发布方面,专题内出现了一稿多拆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报道的新颖性,也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易让公众产生重复报道的印象。其次,系列报道未能持续发布,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影响了读者对事件全貌的理解。

在东博会和峰会结束后,广西云客户端的后续跟进报道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专题页面也迅速从头条撤下,这反映出其在报道持续性和深度上的不足。这种报道模式未能有效利用东博会和峰会这一平台的长尾效应,也未能形成对东博会和峰会成果的持续关注和深入分析。

为提升报道质量,建议广西云客户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提高报道的前瞻性和规划性,确保前期报道主题和内容的连贯性与深度;第二,优化内容管理,避免稿件的重复拆分,保证报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第三,建立有序的系列报道机制,确保报道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第四,加强东博会和峰会后的跟进报道,形成持久的报道机制;第五,持续更新专题页面,为读者提供连续的信息流和深度分析[8]。这些措施将提升广西云客户端的报道质量,增强其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影响力,并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新闻报道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新闻内容。

(三)革新呈现形式,探索多模态数字展示

广西云客户端作为新媒体平台,其新闻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是衡量其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然而,分析发现广西云客户端多采用纯文字、图文、图文+视频及直播等报道模式。这些形式虽然稳妥,但未能充分利用新兴的全媒体技术,如H5新闻、MG动画、短视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交互技术等,未能充分吸引用户,提升互动性和参与感。此外,广西云客户端在交互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地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交化传播。报道的呈现形式未能有效激发受众参与,导致点赞量和评论量相对较低。在当前数字媒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这种局限化的呈现方式难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沉浸式新闻体验的需求。

未来,广西云客户端可在新闻呈现方面进行革新。首先,应积极采用全媒体技术,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如通过H5页面增强互动性,使用MG动画提升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效率。其次,可探索将VR、AR和XR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中,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记忆度。再次,可尝试Vlog与时政新闻的结合,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新闻故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9]。最后,广西云客户端还应增强交互设计,鼓励受众参与和反馈,如设置互动话题、问卷调查等,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社交化传播。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还能增强用户黏性,构建更加活跃的新媒体传播生态。

(四)引入民间作品,鼓励多元化声音表达

在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中,广西云客户端的新闻内容主要由官方媒体和政府机构主导,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道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其尽管存在尝试从公众视角报道的努力,但官方话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民间声音相对边缘化。在用户生成内容(UGC)和专业用户生成内容(PUGC)日益崛起的今天,这种单一的报道话语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多元化视角和深层次互动的需求。

为了提升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未来广西云客户端在对东博会和和峰会的报道中应积极引入民间优秀作品,鼓励多元化声音的表达。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拓宽内容来源。与优秀的民间创作者合作,引入民间网红、博主、摄影师等的作品,丰富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第二,鼓励公众参与。开设专题讨论区,鼓励公众就东博会和峰会相关议题发表看法,增加民间话语的可见度。第三,利用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和展示公众对东博会和峰会的反馈和评论,增强互动性。第四,举办主题活动。举办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公众的创作热情,将优秀作品纳入报道中[10]。第五,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让公众能够对报道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报道内容的不断优化。

通过这些策略,广西云客户端能够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全面地反映社会多元声音,构建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媒体环境。这将促进区域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立体性,为海内外公众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

三、结语

在对第二十一届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中,广西云客户端展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媒体的报道策略与实践。本文通过分析报道的总量、篇幅、来源、内容、视角与形式,提出了广西云客户端在报道中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广西云客户端对东博会和峰会的报道策略体现了其对新闻价值的精准把握,但同时也存在深度报道、后续跟进、呈现形式及民间话语表达方面的局限。

未来,广西云客户端需进一步强化深度报道,构建持续跟进报道机制,探索多模态数字展示,鼓励多元化声音表达,以提升报道的专业性和观赏性。通过这些报道策略,可以增强东博会和峰会报道的丰富性和吸引力,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推动区域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立体化发展。潮

参考文献

[1]陈伟鑫.“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24):26,35.

[2]李海波.新闻框架:一种整合式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87-92.

[3]张萍.区域性媒体的报道视野拓展: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报道为例[J].新闻界,2013(16):71-73.

[4]黄耀东.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可行性研究[J].学术论坛,2014(11):137-142.

[5]陈海霞.视频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和实践:以中国—东盟青年跨国访谈节目《年轻派》为例[J].新闻潮,2023(12):7-9.

[6]黄梓芳.发动民间主体讲述中国故事[J].声屏世界,2022(13):11-13.

[7]覃彤.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媒体合作新路径:以纪录片《患难与共中柬情》为例[J].新闻潮,2022(10):10-12.

[8]苏木金.新媒体时代提升深度报道效果的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24):88-90.

[9]杨慧霞.时政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探析:基于2019—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的观察[J].传媒论坛,2023(17):34-37.

[10]许春初,马悦.善用百姓话语,丰富主题宣传维度:一条视频走红引发的思考[J].新闻战线,2021(1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