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2024-11-06

中国美术报 2024年36期

10月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学术研讨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本次研讨会作为西安美术学院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阶段性会议,分为“人民性的历史建构与新变”“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表达”“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与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三个单元主题展开研究讨论。

研讨会包含开幕式、主旨发言和单元主题演讲三部分。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陈晶,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林,四川美术学院原实验艺术学院总支书记、副院长郑川,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副馆长马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书记、副主任郭秋惠,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王江鹏,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林锋,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处主管郑石如,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丁澜翔,以及主办单位人员:《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编辑部主任吴端涛、学术交流部主任杨灿伟、责任编辑靳浩,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学科建设办主任周仲铭、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晨晨、教务处处长郭继锋、研究生处处长周靓、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周园、系主任唐中磊、讲师刘尚才等学术机构专家、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者分组进行了相关议题汇报与研讨。屈健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朱尽晖、尚辉、冀鹏程分别致辞。唐中磊主持主旨发言,尚辉、黄宗贤、于洋、张楠木分别作主旨发言,从民族审美话语、共同体意识、图像表达、历史话语考察等视角出发,对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进行了探讨。周园作会议闭幕总结致辞。

朱尽晖表示:“‘人民性’是现当代美术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西安美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高等美术院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非常注重‘人民性’”。“‘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正是基于西安美术学院75年办学经验,在红色基因和“以人民为中心”研究导向上积淀产生和孵化的项目,是学科话语权体系化和交叉学科不断融合的结果。希望与会学者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将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放置在国家高度层面,并在世界范围内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尚辉以《“人民性”建构了面向生活的民族审美话语》为题,梳理了西方艺术史上的农民形象以及大众化艺术,阐述了以“人民性”为灵魂的中国式现代美术对民族艺术的尊重以及在文明互鉴中对外来艺术的创新性转换。

黄宗贤以《共同体意识中的人民形象》为题,探讨了西部高原于形塑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人民性艺术的重要空间作用,从新中国美术中高原图景的再造,探讨高原叙事的话语变奏,结合现实的与想象的远方对当下民族美术题材进行反思。

于洋以《新时代美术创作的人民性与图像表达》为题,梳理了家国社会语境下新时代美术现象与作品,阐述了新时代美术新象及对其发展规律的思考。

张楠木以《“艺术人民性”话语的历史考察》为题,以知识考古的方式对理论进行学术史考察,从“人民性”的概念及其质的规定、发展历程,探讨了“艺术的人民性”的理论生成和话语重构。

第一单元·人民性的历史建构与新变。由郭秋惠主持,陈明评议。陈永怡、郑川、王江鹏、郑石如分别以《美术创作中“人民性”叙事的诗性传统》《“参与”或“介入”:“人民性”话语的时代新变》《延安时期“艺术人民性”话语的理论构建及实践路径》《民主的现场:人民权力的兴起与延安美术表现》为题作主题演讲,围绕“人民性”及其实践路径做了深入论析。陈明对第一单元的发言作评议总结,指出陈永怡谈到“人民性”诗性的表达,实际就是谈人民性在创作上面的表现如何表达。郑川谈到了“人民性”在当代社区艺术上的体现和他的实践路径,王江鹏谈到延安时期文艺座谈会的理论建构与他的实践路径,郑石如谈的是人民性如何体现于人民权力当中,民主制度如何实现和在美术当中如何表达。

第二单元·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表达。由李林主持,黄宗贤作评议总结。陈晶、陈明、郭秋惠、丁澜翔、林锋、靳浩分别以《集体的观看——“二万三千里”国画写生中的三峡图像》《新中国绘画中的“人民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的“人民性”》《旅行·科考·摄影——1950年代的荒野风景与自然观》《广州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人民性”的话语根基》《新时期美术期刊视域下的“人民性”——以〈美术〉杂志为中心》为题作主题演讲。黄宗贤作两方面的总结:一、“人民性”艺术研究必须要推进、要深化,而这有赖于新材料的发掘、新方法的采用、新路径的探讨,以及新视野的拓展。二、必须提升理论创构、话语创新的能力。“人民性”艺术讨论研究只有更加深化对概念、对范畴、对话语表述方式进一步的探讨,才能实现人民性艺术的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建构。

第三单元·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与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由杨灿伟主持,于洋作评议总结。马琳、魏祥奇、李林、吴端涛、刘尚才分别以《新时代美术创作与策展中的人民性》《在场与缺席: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探讨》《为时代抒写,为人民高歌——新时代插图创作的机遇与挑战》《两个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与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话语建构》为题作主题演讲。

于洋作评议认为,马琳从策展角度出发,提出了素人策展和社区美术馆流动馆长制等新概念,为“人民性”的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魏祥奇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强调了文化政治意味,提出了对“人民性”的新理解和解读。李林提出了动态反馈机制的概念,为理解“人民性”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吴瑞涛从插图艺术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大众阅读来解读“人民性”。刘尚才通过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座谈会讲话,阐述了“人民性”语境的变化和发展。五位发言展现了“人民性”概念的多面性。

尚辉作大会评议表示,本次论坛有效且深入地探讨了“人民性”的来源、时代建构及定义问题。论坛对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中的“人民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人民性”在不同时代的建构和变化。中国式的人文主义以“人民性”为内涵,在中国现代美术中尤为独特和重要。

(西安美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