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庞茂琨: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让世界读懂中国

2024-11-06黄家馨

中国美术报 2024年36期

对话

【编者按】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的绘画作品在探索西方古典油画语言与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融合上不懈努力,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赢得了广泛关注。新时代以来,庞茂琨秉持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让世界读懂中国”的观念,始终让艺术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同时也为中国油画增添了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特质。在本期“对话”栏目中,我们邀请庞茂琨,与我们分享了这十年来他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

中国美术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您认为新时代油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对您个人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庞茂琨:油画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绘画形式,自100多年前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其在中国土壤上的独特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在过去的十年里,艺术领域不断变革,中国油画的形式和风格经历了多种变化。中国油画家们一直致力于油画的民族化探索,力求在保持油画基本技法的同时,融入现代主义思潮、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元素,从而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脉络。

在这个过程中,每位画家都在根据自己的艺术追求进行学习和选择,从现实的境遇中寻找切入点,并在自己的喜好中进行取舍。我个人的艺术探索之路也不例外。我长期深入研究古典技法及其审美法则,同时不断尝试将这些技法与现实体验相融合,形成了在古典绘画基础上进行当代文化转换的基本思路。

我的创作始终围绕具象写实这一主线展开。从触摸系列开始,我陆续创作了虚拟系列、舞台系列、游观系列、镜像系列以及折叠系列等作品。这些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我在艺术探索上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也反映了我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在折叠系列中,我回到了古典绘画的本身,对经典作品进行故事新编,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而接下来的副本系列,则是我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深入思考后所创作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将古典技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在语言形式上实现了对接和创新,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

中国美术报:请您结合自身的工作与创作经历,谈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切身感受,以及近些年您在创作方面有哪些拓展?

庞茂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纲领。他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关键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我求学于四川美术学院,学院一直秉持现实主义艺术的追求,鼓励学子们从生活中提炼艺术,这一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川美学子不断传承与创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便是这一传统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乡土题材的独特魅力。

虽然我个人对古典主义风格有着深厚的兴趣,并认真研习其技法,但我始终认为,这些只是我表现生活、传达思想的手段。我的作品所聚焦的对象和所折射的人文精神,始终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例如,我的成名作《苹果熟了》便运用了古典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位劳作间隙中的妇女形象。通过厚重的笔触、简约的构图以及凝重的色彩,我将日常生活题材赋予了精神性的转化,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庄严与静谧的诗意,实现了对乡土题材的美学升华。

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致力于通过形象塑造来传递情感。因此,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我既注重现场写生以保持人物的生动与真实,又力求超越表象,引导观者透过具体形象去感受特定语境下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在我看来,艺术并非单纯的图式翻新,而是与文化理想、思想情怀和语言本体紧密相连。每一种视觉样式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表现出其哲学观念、情感体验、精神诉求和时代特征。

中国美术报:谈谈您对美术创作中“人民性”的理解?您认为在当前的文艺工作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讴歌人民、服务人民?

庞茂琨:“人民性”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时代生活,不断变换题材,力求捕捉最具社会现实代表性的面貌。我将个人艺术融入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境之中,深入生活,感受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为人民塑像,描绘时代史诗,完成了一系列主题油画创作。

我的“彝族题材”系列作品为“乡土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为乡土现实主义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形式语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将乡土绘画引向了少数民族题材的新领域。这一尝试不仅丰富了乡土绘画的内涵,也展现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新时代的美术家们应当将自己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与真实的人民紧密相连,讴歌生活中的真与善,为奋进新时代的人民留下生动的形象。同时,我们要以时代为先,与时代同频共振,无论是个人生活叙事还是国家主题创作,都要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新质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美术报:面对主题性创作课题,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庞茂琨:艺术家的核心使命在于深刻感受时代的脉动,并精准传递出时代的强音。主题性美术创作无疑是对创作者把握与提炼时代主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验。近年来,我愈发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通过亲自创作、参与评审及组织师生投入其中,我对艺术与时代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充分利用油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优势,精心创作了《开天辟地》与《彝家新村欢迎您》两幅作品。在创作中,我坚持个人风格的同时,又巧妙融入当代视角,以艺术的方式再现瞬间。《开天辟地》一画,我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着重刻画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革命先辈们所展现出的那份坚定信念与豪迈自信。《彝家新村欢迎您》则通过巧妙的构图,生动展现了彝族人民内心的喜悦与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两幅作品都旨在传递一种深沉而感人的力量,让观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在主题性创作中,我们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让艺术作品百花齐放,充分彰显新时代美术创作的蓬勃活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承延续与创新发展,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艺术之光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中国美术报:您如何看待文艺作品的原创性和时代性?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庞茂琨:关于文艺作品的原创性和时代性,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

原创性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它保证了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每一部原创作品都是作者独特视角、情感体验和精神诉求的结晶,这种独特性正是艺术之所以动人的关键所在。而时代性则是文艺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它要求作品能够紧密反映时代精神,回应时代要求,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原创性和时代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文艺作品的核心价值。

在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是文化之根,而现代则是文化之翼。传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而现代则赋予了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感的作品。

对于油画的民族化探索,我认为需要在新时代生活中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将古典油画语言与民族审美相结合,我们可以使中国油画在表达时代精神的同时,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这种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文艺创作中,我们应该将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竭力捕捉具有社会现实性和代表性的一面。通过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加真实、生动、有力的作品。同时,我们还需要始终坚持学院派的创作理念,将生命体验融入传统架上绘画,创造出拥有历史自觉的作品。

最后,作为美术创作者,我们的时代使命是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反映历史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表达当下思考的经典力作。这些作品应该回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本质,成为传播正能量、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以国际水准、中国元素、现代科技展示大国形象,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