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拓印者

2024-11-06支旭欣

军嫂 2024年10期

李春宇,汉族,河北沧州人,1981年1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12月入党,2007年12月退役,现为北京金石传拓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金石传拓高级传承师、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

2018年8月,李春宇在北京怀柔段长城上调查长城碑刻。

喷水、扫纸、扑墨……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宣纸仿佛被施了魔法,千年碑刻便跃然纸上。

拓印者叫李春宇,是中国金石传拓高级传承师,也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之后,他横跨9个省市,用双脚“踏遍”长城,并连续5年不顾风吹日晒,用双手“拓印”长城。

李春宇觉得:“拓印长城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我的使命。”

梦开始的地方

2007年夏,来自澳大利亚的布莱顿、艾玛夫妇引起人们热议。他们横跨8个省(市、区),历时427天,完成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壮举。

彼时,李春宇正在部队服役。也就是这则消息,让他产生了兴趣——长城真有那么长吗?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长城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却鲜有人真正了解它。李春宇也不例外。

所以,在那个夏天结束之前,他作了一个决定——退役之后徒步长城。

2007年12月,李春宇从部队退役。他开始为徒步做准备,此后三年间,他努力攒钱,锻炼体能,学习各种户外知识。

2011年8月1日8点10分,李春宇从西柏坡启程。

选择这个时间,自有深意。“8”和“1”是属于军人的数字,西柏坡是革命圣地,即便已经退役,李春宇仍希望用革命军人之魂砥砺自己克服重重困难。

李春宇满怀壮志,一路来到明长城的东起点——辽宁丹东虎山长城。当踏上长城的那一刻,李春宇顿觉脚下生风,心中早已迫不及待抵达甘肃。

可徒步之行艰险重重,李春宇每天负重25公斤,累了就睡在长城敌楼,迷路了就慢慢找,饥渴更是常态。

但最难熬的还是孤独。

荒郊野岭,长路漫漫,看到美景时无人分享,疲惫时无人鼓劲,这些孤立无援的时刻,李春宇全靠唱军歌支撑。他一边走、一边唱军歌,那些昂扬的曲调和歌词总能划破阴霾,振奋人心。

独行也让李春宇更加全身心地专注于了解长城,哪怕砖墙上的小小刻字。一路走来,他发现了很多散落在长城遗迹和附近村落的古代碑刻,碑刻上的文字和图案有些还能辨认,有些则因几百年的风吹日晒,早已分辨不清。

什么技术能够让人看清这些字?这个问题困扰着李春宇。

2012年12月23日,历经480天,跨越9个省(市、区),行程6700多公里,李春宇成功抵达甘肃阳关!

回想整段旅程,李春宇觉得模糊又清晰。那些徒步时的疲惫、饥渴和孤苦,似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而途中的迤逦风光随着时间流逝却愈发历历在目。尤其那些古文碑刻,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他的心绪。

向左还是向右?

李春宇始终觉得,遇到郭峰是一件幸事。

那是2012年5月,李春宇沿着长城走到北京段,偶然间看到有人正在密云墙子路村拓印两块门匾。上前一问,对方名叫郭峰,也是一位长城爱好者。

闲聊中,李春宇从郭峰那里了解到金石传拓这门古老的技艺,就是将纸张紧贴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进行拓印,使器物上的图形、纹饰和铭文等被复制到纸上。

联想自己一路看到的长城碑刻,李春宇茅塞顿开。

徒步结束后,李春宇和郭峰保持着密切联系。两人常常一起去野外探查长城遗迹、收集长城碑刻资料,郭峰拓印时,李春宇就在旁边看着、学着,有时还打打下手。

有一次,两人去山西的长城。在一座敌楼上,李春宇跃跃欲试地问郭峰:“我能试着拓一下么?”

azXukmHBMBHFuE1Mi59Pkw==从此,他便彻底深陷进金石传拓这门技术的魅力中。

随着深入了解,李春宇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不足。2014年在参加河南洛阳的拓片展时,李春宇有幸遇到传拓名家裴建平,被裴氏清水拓法以及他倡导的保护碑刻理念所吸引,2016年开始在裴建平开办的传拓技艺研习所学习清水拓法。

清水拓法,就是先以清水浸湿碑刻,再覆上宣纸,用棕刷密密扫过,让其与碑刻凹凸处紧密贴合在一起,待宣纸干后,将墨扑上,碑文便显现在纸上得以保存。

这次进修不仅使李春宇的拓印技艺达到专业标准,也让他了解了传拓的诸多门类及保护碑刻的重要性。再和郭峰出行时,郭老师也忍不住感慨:“以后我得给你打下手了。”

不久,李春宇遇到了足以影响他整个人生的转折点。

那时,他一边学习金石传拓技艺,一边在一家知名的影视投资公司从事影视制片工作。2017年,李春宇所在影视公司投资的一部电视剧大火,他也越来越受器重,开始独立承担更大项目的制片管理工作。

就在这时,北京市文物局和山西大学先后向在传拓界小有名气的李春宇发来邀请,请他参与《北京地区明长城碑刻调查与研究》和《山西长城碑刻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两个长城科研课题项目的长城碑拓工作。

一时间,李春宇陷入艰难抉择。一边是发展前景好,收入稳定的工作,一边是自己热爱的追求和梦想。站在这个分岔口,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那天夜里,李春宇辗转反侧,又想起自己徒步长城的那段时光。当时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你还年轻,干点什么不好,徒步长城就是浪费钱、浪费时间”。

当时是怎么想的?李春宇在黑暗中问自己,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李春宇先后答应了北京市文物局和山西大学的邀请,然后辞去影视制片工作,背起拓印装备,又一次投入长城的怀抱。

从2018年开始,李春宇连续5年跟随长城碑刻调查项目组,走访调查拓印北京及山西省的长城金石器物800余件,行程5万余公里,圆满完成了两个项目的拓印工作。

有一次,李春宇摸黑上山拓印碑刻。当登上延庆长城的九眼楼时,恰巧迎来朝霞。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霞光万丈,如火焰般笼罩四野,长城盘踞在大地上,绵延不绝。

李春宇被眼前的景色震撼,看着将要拓印的碑刻上书:“势盘沙漠虹霓闪,瑞抱山陵紫翠收,一望华夷饶胜算,拔将龙剑倚飞楼。”(明·钱中选《火焰山次铜梁张抚台韵》)他突然明白了这里为什么被称为“火焰山”。

时空仿佛在这一瞬重合,李春宇与南山参将钱中选同立于山巅,感同身受。也正是他的发现与拓印,让这个也许在浩瀚如烟的史河中籍籍无名的南山参将,自此有了姓名。

太阳高悬,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

一路走来,李春宇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拓印工作辛苦么?

当然苦。拓印长城是一项野外工作,很多碑刻因为地质变化、年久失修,常处于荒野深处或悬崖高处。拓印前,李春宇通常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徒步很长时间,到了目的地还得看天气,有时一场突来的大风,就能让所有准备工作前功尽弃,更不必说忍受日晒、虫咬,以及攀高带来的隐藏危险。

但苦中也有乐。长城上的碑刻种类繁多,有城工碑、分守界碑、诗碑、法令碑……不一而足。以城工碑为例,上面会详细记录施工信息,包括该段长城的施工、竣工时间,长度、项目负责人以及工人等,相当于长城自己的“身份证”。每当一件作品拓印完成,那些隐没在山野的长城,就似乎在历史中有了归属。“这样的成就感,会让所有的苦与累瞬间一扫而空。”李春宇说。

李春宇清楚记得,2013年,银川文物局编写的《明实录长城资料辑录》中,有一个历史人物“罗瑞”与《明实录》中的“罗端”对应不上,专家们无从考证到底哪一个名字才是正确的。恰好,李春宇拓印了这一段长城题名鼎建碑,碑刻明确记载为“罗端”,从而为史料修正提供了有力证据。

当年徒步长城时,李春宇起初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到达甘肃,看着每天走的路程在地图上微不可查,常常萌生出放弃的念头。后来,他每天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到达某个村,明天到达某个敌楼,阶段性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终点。

为了更好地宣传长城金石文化,2021年12月,李春宇在北京市延庆区成立北京金石传拓文化艺术中心,依托延庆区丰富的长城资源,自筹资金建立起一馆(长城金石传拓艺术馆)、一站(延庆香屯村长城金石文化工作站)、一基地(九眼楼长城金石文化实践基地)的运营模式。在长城金石传拓艺术馆里,高高低低陈列着数件拓印作品和复刻的几十件各种长城碑刻等。访客们可以聚在一起交流长城历史文化,还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金石传拓技艺。

此外,他还持续组织、参加长城相关公益活动,把长城金石文化带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中小学校园等地,让更多的人从长城碑刻中了解长城历史。

“长城是一部历史巨著,我与长城的接触也只是刚刚掀开了长城文化的一角。从金石文化角度了解长城,就是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李春宇说,“我愿为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