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措施探析

2024-11-06路薇

中国市场 2024年33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正处于更新迭代阶段,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和诸多运营风险。文章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为出发点,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简要阐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从多方面对比、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保证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业财融合;控制活动;财务管理;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3-014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3.035

1引言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保持稳中提升的关键时期[1]。现代企业的稳健运行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核心力量。

2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旨在确保企业达成其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维护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合规性,以及防范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2]。在实际工作中,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为当代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减少经营风险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成熟的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包含以下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2.1内部环境

稳健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层、权力机构设置及分配、人力资源配置、企业文化的宣贯等。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以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为出发点,经过动态调整、匹配、不断优化,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2.1.1组织架构

健全的组织架构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石。良好的企业运行环境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设置线条清晰、分工明确的决策机构,严格规范出资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任和义务。高效运转的企业应当秉承高效、精简、透明、公平的原则,明确自身责任,相互制约,防止相互推诿,避免职能交叉。

2.1.2发展战略

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保持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想谋求长期稳定发展,必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且要具有警觉性,时刻保持危机预警意识。同时,应当发扬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发展战略一旦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但是切不可频繁调整,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终危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一,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人力智力的推动,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制定用人计划,秉承“人尽其用,物尽其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人,对岗位职责合理规划,有效制约,通过公开招聘、透明选择,选聘优秀人才。完善人才激励计划,不断激发人员潜能。第二,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应兼顾消费者、股东、客户、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同时,企业还应充分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企业担当。第三,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一定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于企业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高管层要树立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带动员工领悟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换句话说,企业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宣传上,还要深入人心,渗入生产经营的每个方面。

2.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过程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3],对当代企业来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结果、效率。成熟的企业要具备高度警觉的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扼杀于萌芽之中,同时,还需要具备风险应对能力,采取专门的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推动企业稳定、高质量发展。风险评估存续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线条中,既涉及企业内部活动,也涉及企业外部联动业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从而应对各种危机。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预警机制与预警策略。丧失风险意识,没有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必然导致企业处于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

第一,设立明确的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目标,系统制定匹配的目标。同时还应保持信息高效、高质量的传递。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在合规性、财务报告、经营效率和效果等方面,都需要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在大数据盛行的信息化时代,成熟的企业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性、生产经营流程等,及时完善风险评估的步骤和进程。

第二,识别各类风险。企业应根据可行的目标,密切关注内、外部各类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对政策调整而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定目标无法完成,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法律风险,是指因为签订合同导致陷入合同陷阱、欺诈、违约等事件,企业陷入泥坑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异常,可能发生破产和倒闭的可能性。

第三,风险的详尽分析。企业应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大、重要风险,并且配备专业化人才,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风险的定性分析,通常是采取研讨会、调查问卷及研讨会等形式,依靠专业人才的优势,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专业排序,判定风险等级,完成风险分析。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风险的定量分析,通常是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将相关风险予以量化,比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团队还会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风险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采取专业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衡量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上限和承担损失的金额,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承受能力,在风险发生时适当规避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利用协同业务分担风险,测算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根本就是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风险评估体系。

2.3控制活动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自身业务性质特点,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防范措施。同时还应调动相关人员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分权限,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最大限度消除不良影响。

2.4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上下级单位、各个部门及业务单元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对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同时,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升级信息系统,会提高信息与沟通的效率。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所有要素执行过程中,它作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工具,是企业内部控制高效运转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2.5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严格的监督环节是重要防线,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还是风险识别和评估,最终的评价报告都与监督职能息息相关。完善的监督体系会帮助董事会、经理层及时预防、发现和调整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企业还需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因素,认识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保证在最优利益的前提下开展监督活动。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在构成要素中,起到关键作用。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在实施过程中开展动态化追踪、全过程管理,共同促进企业实现控制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财务信息上报不及时

财务信息上报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准确性、及时性及保密性至关重要。虚假或者不实信息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主观判断,造成决策失误;其中,及时性、有效性是财务信息的核心属性,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未来发展。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财务信息的上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相互推诿,导致信息不能有效沟通、传递。比如,有些企业审批流程存在交叉、共同审批的现象,此时会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上报数据滞后。信息技术更新不到位也会导致数据不能及时汇总上报。比如,尽管很多大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财务报告系统,但是仍有许多中小企业采用手工或者纸质化形式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4]。严守信息传递的保密原则是信息上报的首要原则,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获取或者利用,影响企业产业布局,利益受损,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受阻,甚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3.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基本素质不到位,专业能力不足,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当今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需要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财务人员应具有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能力,以及风险警觉能力。财务人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应树立基本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入职之初就要进行专业化培训,树立风险识别和应对理念,防止不具备风险意识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专业化的人员应具备敏锐的风险识别意识,在业务经办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风险点并将其上报有关部门和直属领导。其次,配备专业能力过硬的领导,具有统筹精神,确保风险管理决策的统一性和方向性。财务管理部门领导作为领头羊,在风险识别和应对方面应走在部门内部其他员工的前列,提醒全员何处存在风险、如何预防风险,如若发生风险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应注重与其他关联部门的KdZVuRp0o8swEZiCOXzDHnFG9wsBCuUb/yYxJYeogvk=配合,提高管控效率。换句话说,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带动整个业务领域,切勿忽视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如果是业务线条的风险,也会导致企业遭受风险。因此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也是企业内部控制遭受重创的一个重要因素。

3.3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成熟的企业应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制衡各个部门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作用。首先,个别国有企业可能未设置监督部门或者未能有效执行权限,缺乏专人持续监督,导致监督职能形同虚设、职责不清晰,内部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实施,监督效果欠佳。此时,应结合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权限,发现财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点,指出不当之处,防范风险的发生。其次,监督方法缺乏专业性,导致监督效果低下。专业的监督机构包括内部审计机构,比如内部审计人员、纪检监督部门等,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处理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一般采用一般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日常监督采用经理办公会、经营分析会等形式开展;专项监督可以通过专项审计、特别事项检查等方式开展。因此,健全的监督机制会配备专职人员,采取专业方法,有效制约财务管理部门在业务经办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尚未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导致不能有效执行。缺乏制度的衡量,导致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执行。部分企业不能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无法发挥监督制衡的作用。制度基础不夯实,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度量依据,没有行为指南,缺乏落实依据。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只考虑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合理性,忽略了其他部门结合,比如合规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其他权力部门过度干预,导致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独立性缺失、有效性降低。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空洞,缺乏实际执行性。存在少数企业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实际执行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个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于死板,不会变通。制度没有随着实际经营情况动态调整。缺乏规章制度的承接职能,缺乏问责机制,降低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最终导致制度失去针对内部控制实质性的制约和保证。

3.5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

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形式主义。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管理层未履行监督职能。国有企业应设置董事会和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两大支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部分企业这两个治理结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管理层可能因为自身利益无法实现,而阻挠内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内部监督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尚需提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素质和能力欠缺,导致发现的问题难以得到足够重视和认可。企业组织架构设立不清晰,存在部门交叉,最终导致推诿责任,执行效率低下。权责明确是当代企业高效运转的基石,避免决策的滞后和责任的推诿至关重要。缺乏完整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和组织架构图,员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管理线条混乱,职能反复、交叉不清,未做到专人专岗,导致部分工作重复,部分工作未配备专人主导,影响工作效率。

3.6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化体系不健全,不能与时俱进,无法适应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没有结合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财务管理架构不清晰,决策的制定和信息的交流繁杂、冗余。未能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高效结合,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客户、员工信息被泄露或遗失的风险,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外,数据管理效率低下、数据质量低下、关联性不强也会导致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造成企业运营决策和内部控制评估效果形成障碍,最终影响企业安全、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4策略及应对措施

第一,明确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首先应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合理定位,归责具体的管理部门。在现代企业中,个别管理者对风险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对复杂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防范,因此会触发某些关键的风险源头,从而导致风险发生,降低效率。因此,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角色和定位,充分利用审计的监督功能,从审计的思维角度出发,客观评价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管控能力,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要求对口部门和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提出未来执行策略。同时,必要时聘请外部审计机构,采取专业的审核手段,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进行检验,增加其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内部监督过程中人为干预,充分提高内部监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与信访工作结合,公开举报途径,鼓励员工和利益相关者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举报,保障员工利益,最终保障内部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二,注重基础工作和全员意识,持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明确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财务管理部门,夯实基础员工的理论知识培训,树立财务管理工作的防线预警意识,避免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流于形式。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需要履行好内部控制的核心职责,起到风向标作用。特别是现代化企业,应重点把控资金管理,由此决定了整个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合。一方面是遵守各项财经类法规,另一方面是整合内部控制流程,相互融合,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培训的引导作用,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作为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成员,要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建立奖励机制,使员工享受企业的发展成果,使其具有成就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强信息化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大数据的优越性,简化工作流程,深入挖掘风险点,结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漏洞,融入信息化管理中,提高风险管控的工作效率。构建基础设施及完善实际执行力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系统性思维,构建全覆盖的内部控制体系;推进闭环式管理,构建全过程管理系统;发挥集合合力,构建全员内部控制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全集成内部控制系统[5]。建立可靠安全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保证硬件、软件和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另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是重要因素,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漏洞。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制度建立和执行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增强、权责划分不清晰、信息化建设尚未充分融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首先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各项制度的建设并有效执行,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重大风险。在新常态背景下,现代企业应努力营造完善且稳定的内部环境,有效规避各类风险隐患,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做到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6]。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的环节。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内部控制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升内部控制数据管理水平、优化信息化人才资源管理等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7]。现代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才能不断创新,突出重围,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何华兵.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24(4):167-169.

[3]刘芬.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24(2):76-78.

[4]赵亮.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4(4):48-50.

[5]李沛.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4):153-156.

[6]朱玉婷.新常态背景下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4(5):61-64.

[7]刘婷婷.新时期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财经界,2024(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