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ESG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索
2024-11-06涂武斌
摘要:ESG在海内外已经成为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责任投资的重要理论框架。由于ESG与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亦明确要求国企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文章根据国企ESG发展现状,结合国企ESG管理绩效提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ESG管理绩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ESG管理提升;国企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3-010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3.027
1引言
随着全球对气候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虽在具体发展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1]。ESG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评价方式和企业行动指南,近年来发展迅速,且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双碳”战略、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除了发展经济,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ESG管理在我国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ESG管理主要包括:ESG投资规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和披露质量,各种相关的ESG高级研讨会也陆续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高度相符。ESG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合,是发展权的实践,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2]。以往的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长期价值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在供应链的话语权。而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ESG表现对其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更为明显[3]。
为了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在国家层面已经对ESG管理方面做了顶层设计,国企对ESG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ESG管理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近几年,评级有所提升[4],但仍存在整体评级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5]。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国企参与ESG管理提升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提出国企全面提升ESG管理绩效的建议。
2国企ESG发展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推动企业ESG领域的工作,国资委社会责任局的成立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6]的发布,是指导我国企业尤其是央企上市公司践行ESG理念的重要顶层设计和指导方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包括提升ESG绩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不断提升ESG专业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等。
lHQZ/RjLIbn9KldWJlgOVEjmZDwWx0xZ9VT2OLTH2D4=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国企在践行ESG理念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但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2.1信息披露走在行业前列
为了提升有关ESG专项报告编制质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年10月发布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拟定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标框架,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走在国内前列。
《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3)》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86.8%央企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ESG/社会责任报告,从行业分类来看有一定的差异,采矿业、金融业和建筑业披露率接近100%,而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披露率相对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23年年底,A股的沪深两市共有超过1700家公司发布了ESG相关报告,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只有30%多。不过可预期的是,随着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及各大机构对ESG的重视程度提升,未来上市公司的ESG相关报告发布率和发布质量将会逐步提升。
从披露质量方面来看,央企报告披露经验更为丰富,注重参考海内外权威指引提升信息决策相关性和实用价值[7]。同时,央企在编制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披露时也更为丰富和详尽,尤其聚焦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能充分体现央企社会责任担当的重点方向。此外,近1/3的央企上市公司在董事会设立ESG领导机构,近六成的央企上市公司明确了ESG主管部门。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践行ESG理念,尤其在信息披露方面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
2.2整体评级有待提升
ESG管理绩效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ESG管理关注的重点,但在当前国际主流的ESG评级体系中,整体上国企上市公司的评级较低。以2021年四季度MSCIA股央企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为例,领先级为0家,平均级A、BBB、BB级分别占3.96%、11.39%、20.79%,而在落后级B、CCC级的分别占36.63%、27.23%[8]。
MSCIESG评级不高的主要原因除了对ESG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评级结果外,还包括当前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话语权和标准掌握在西方国家,主流机构的披露和评价标准与国内企业尤其国企实际不相符。
具体来看,在E、S、G三项指标中,环境领域共识最高,指标和评价标准也相对统一。鉴于中国产业结构以及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现状,虽然近些年有所下降,但单位产能的碳排放仍相对高,且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国企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统计、减排目标,尤其是范围三的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由于之前的基础相对薄弱,在该领域也不占优势。
在社会分项方面,由于国别、宗教文化等差异,该领域分歧最大。在具体指标方面相较于欧美国家,在员工多元性方面,国别、肤色、信仰等西方国家普遍用于体现员工多元性的指标,以及未建立员工工会等方面也是国企“失分”较多的方面。此外,缺乏评估员工满意度的机制或不公布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在管理层或董事会层面缺少相关负责员工健康与安全的机构以及在隐私与数据安全方面相对不够完善等。
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能体现国企管理特色的部分指标未被认可。此外,由于制度的差异性,在公司治理层面方面,差异明显的包括董事会的独立性较低、缺少女性董事以及关联交易等相关治理指标,导致国企在公司治理指标中得分相对较低。
为了更直观反映国企的ESG评级结果和变化趋势,选择了十家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企。通过分析这十家企业的MSCIESG评级结果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国企ESG评级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整体上国企MSCIESG评级的结果并不高。根据MSCIESG排名规则,大部分企业的ESG评级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下,部分企业还处于行业落后的行列中。典型国企MSCIESG评级变化趋势情况见表1。
2.3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
虽然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层面拟定了相关的制度,并提出了明确的“全覆盖”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企在ESG管理体系的体制机制方面仍不够完善。
海外发达国家大型上市公司大多建立了ESG委员会或者专门负责ESG的部门,制定并公布了明确的ESG管理政策和气候风险管理政策,而且将相关的制度公布于公司官网。在气候管理方面,部分行业优秀公司提出了明确且比所在国更为提前的碳中和时间表或更为清晰明确的减碳计划,如高盛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苹果公司要求供应链企业公布碳排放管理进度等。
首先,当前大多数国企对ESG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除了披露ESG报告外,对ESG的认识层次还不高,认为ESG只是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做公益慈善等,并未将ESG提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也未将ESG因素真正纳入企业的管理决策流程中,亦没有制订特别明确的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其次,对ESG的资源和人力投入不够,没有明确的负责部门,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持证工作人员少,且大部分工作由兼职人员担任。最后,相关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也没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导致ESG的执行力度及员工整体积极性、参与度不高。
3国企提升ESG管理的建议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企作为行业排头兵,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在高质量发展、ESG理念的践行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国之所需、国企所能的职责和担当。
3.1高度重视,明确目标
ESG理念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等一脉相承。ESG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国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其中的“必选题”而不是可选题。此外,基于当前全球的发展环境,分歧和争议不断,但ESG相对具有全球共识,不断提升ESG绩效,有助于国企拓展跨国业务融入国际大循环,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发展,服务于“双循环”大格局。ESG理念也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一致,是践行与创新发展权的重要内容,应以高位的价值观层面嵌入合规治理中,以ESG理念为全面引领,整合、重塑合规治理体系[9]。
综上所述,国企应该从战略高度上重视ESG理念的践行,将ESG管理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国资国企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功能作用的有力抓手。
在ESG管理方面要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建议以ESG评级这个能够综合体现ESG综合管理水平的指标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由于当前市场上相关的评级机构数量众多,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不一,各家机构的评级相关性也较低,国企作为行业标杆,且大多涉及跨国业务,建议采用在国际市场上被市场广泛认可的MSCIESG评分和评级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因为不但其评级被广泛认可,同时MSCI作为全球重要的指数公司,改善MSCIESG评级,被纳入相关的指数,可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国际上专业的ESG投资机构,服务于公司的市值管理。若能够逐步将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纳入企业的ESG绩效提升,良好的ESG表现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上中国的话语权,将可能带来业绩提升,市值上升的良性循环,也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和完善。
3.2积极践行,争当模范
国企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致力于成为ESG治理的模范、ESG实践的标杆和中国特色ESG生态建设和完善的核心力量。
首先,通过自身践行,逐步提升国企践行ESG理念的覆盖率,不断提升ESG绩效,并通过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企业主动结合ESG理念,在管理决策流程中结合自身业务属性,助力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其次,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以及通过行使积极所有权强化对被投企业、产业链企业的ESG管理,扩大其效用。最后,积极减排,树立标杆。结合“双碳”战略,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碳排放量不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提倡绿色办公、加大绿色产业投资等,率先达到运营层面碳中和。如当前资产管理行业,中信资本等机构向海外的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机构学习公布了实现运营碳中和的明确时间表。
部分企业在ESG方面逐步领先,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ESG的发展目标,包括提升评级、签署加入有关的绿色发展倡议/组织等。如工商银行结合自身业务属性在其官网公布了有关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报告、ESG动态等。发挥其自身的研究专长,主动参与有关TCFD框架的研究制定等。因其在ESG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且不断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可以看到工商银行的MSCIESG评级实现了“四连升”,最新的评级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的AA级。
3.3组织保障,有效推进
ESG管理的贯彻和执行需要有组织的配合,为了将ESG管理的思想和相关战略有效贯彻执行,需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首先,需要在董事会层面建立ESG决策和监督机制。建议向国外企业学习,成立ESG委员会,这是评级机构非常看重的指标,也是部分交易所的明确要求。ESG委员会职能包括:制定公司ESG战略,判定ESG事宜重要性并纳入经营考量,监督ESG战略执行情况、识别ESG机遇与风险,并指导ESG风险处置。一般的ESG委员会主席由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担任,为了与国际接轨,在ESG委员会中应该有独立董事以及具备ESG管理专业背景的委员。
其次,需明确ESG执行团队。拟定ESG战略目标后,需要执行团队负责相关任务的执行和不断优化改善。根据公司实际,ESG执行部门可以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也可以是兼任,还可以建立跨部门的柔性工作团队。因各大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对ESG、气候相关的管理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前台业务部门外,在ESG管理架构中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的参与不可或缺。
最后,由于ESG工作专业度高、涉及面广,且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共同参与企业ESG管理提升。
3.4完善流程,先行先试
要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ESG的战略实施路线图,涵盖发展目标、相关的配套制度以及完整的流程。因企业类型不同,所涵盖的环节以及ESG重点议题也应有所不同。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企业应该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加强对研究以及对行业发展的跟踪,不断加强内外部的培训,提升相关认识,在推行相关的ESG管理体系时可以采取先行先试、由松到严逐步强化的发展策略。
3.5持续提升,久久为功
随着全球对气候关注度的提升以及有关平等、腐败管治、数据隐私、碳排放等要求不断更新提升,ESG是动态调整且需不断探索和优化提升的过程,ESG评级机构大多数是采取行业相对排名的方式来决定评级结果。需要企业加强研究,跟踪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改善优化自身的ESG管理体系,提升ESG管理绩效。为了适应国企管理特点,达到持续提升的目标,建议将ESG管理纳入公司的战略或规章制度中,同时将公司的ESG管理绩效与公司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绩效考核挂钩,这是ESG战略落地的制度保障,也是相关评级指标考核的重要项。
3.6完善规则,健全生态
虽然近些年来国内有关ESG的研究不断提升,有关的全球性ESG高级论坛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每年多次召开。但当前的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大多由海外机构主导。现行的ESG指标体系与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现状不匹配,未能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国企治理特色,以及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也未能在社会指标层面获得足够的权重,多重因素导致整体上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ESG评级偏低。
由于ESG被全球广泛认可和接受,且欧美国家不断提升有关标准,ESG潜在的影响力可能超越经济社会层面。国企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应该体现央企的职责与担当,要立足国有企业的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评价体系的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ESG领域的话语权。
相关的指标体系要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大的方向要与国际主流保持一致,同时又要充分体现中国企业的特性。在评价标准方面,建议可参考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要求,将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中来。这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并将ESG评价标准从企业发展层面进一步提升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高度。
4结语
ESG管理体系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ESG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总体上一脉相承,且国家对践行ESG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和严格。国企作为中国企业的排头兵和国家政策战略的先行者,在推行ESG管理方面需要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做法,要敢于领先,勇做排头兵;同时也要立足实际,研究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指标体系,完善ESG生态,推动中国企业向绿色、健康、稳定、可持续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臧宁宁,黎顺尧.ESG责任投资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J].上海国资,2023(3):43-44.
[2]肖巍,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促进发展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3-91.
[3]李颖,吴彦辰,田祥宇.企业ESG表现与供应链话语权[J].财经研究,2023(8):153-168.
[4]钱子翕.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9-126.
[5]张志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ESG在国企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3(6):60-62.
[6]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EB/OL].[2022-05-27].http://www.sasac.gov.cn/n2588030/n2588944/c24789613/content.html.
[7]李涛,韩云飞.央企ESG实践及质量组织的战略举措[J].中国质量,2024(1):99-105.
[8]梁斌.社科院教授:西方国家掌握ESG话语权,频频抹黑打压我国“走出去”央企[EB/OL].[2022-07-16].https://finance.sina.com.cn/meeting/2022-07-16/doc-imizmscv1880205.shtml.
[9]李长健,孙富博.国有企业合规生成机理、ESG合规走向及实现路径[J].河北法学,2024(7):68-88.
[作者简介]涂武斌(1984—),男,汉族,江西抚州人,博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公司战略、ESG、企业金融。